楼主: peijiamei
2819 3

[财经时事] 关注日本3.11灾害最新消息以及对中国影响 [推广有奖]

学科带头人

7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26151 个
通用积分
12.3533
学术水平
217 点
热心指数
343 点
信用等级
210 点
经验
75410 点
帖子
1102
精华
1
在线时间
20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5
最后登录
2016-3-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3月11日,日本遭受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地震。里氏8.8级的强烈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是1995年阪神地震的256倍,相当于超过1.1万颗广岛原子弹的破坏能力。比地震杀伤力更可怕的是席卷日本东北部地区的海啸,居民区、生产区、稻田损毁严重,在死亡和失踪人数不断上升的同时,工业灾难同时降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包括本田和丰田在内的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宣布无限期停产。比照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超过6000人的死亡和GDP下滑2%的损失,日本“311”强震对于日本经济的打击将十分巨大。

中新网3月12日电 据共同社最新消息称,日本311特大地震和海啸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87人,有1012人失踪。
  11日下午2点46分左右,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国内观测史上最大的里氏8.8级地震,震源位于宫城县附近的三陆近海。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从北海道到冲绳的大范围地区,最高达到10米。
  日本防卫省称,离震中较近的福岛县南相马市约1800户人家遭受毁灭性打击,死者预计将超过千人。灾区很多房屋在地震中倒塌烧毁,还有一些被海啸冲走,损失惨重。宫城县气仙沼市的县立气仙沼向洋高中建筑物4楼以下全部被水淹没。该县名取市和石卷市的沿海地区众多民房被海啸卷走,造成大量人员失踪。
  随着救援行动的展开,预计死亡人数还将继续增加。


人民网3月13日电
日本福岛核电站1号反应堆附近涡轮机房12日因“氢气泄露”引发爆炸事故,造成反应堆附近机房墙体严重受损。不过,幸运的是,反应堆金属外壳安然无恙。此外,在本次爆炸发生后,福岛核电站周边放射性物质含量并没有进一步增加。

  日本官员称,现在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内压力正开始降低,各类放射物含量也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为防止现场附近救援人员和民众因接触过量辐射而患上癌症,日本**已开始为他们发放含碘药品进行预防。目前,反应堆方圆20公里内的民众都被疏散。

  截止12日深夜,日本消防队员仍在努力控制一座大型炼油厂在地震和海啸后发生的大火。日本**表示,因震区交通中断,当地居民可能面临断粮断水等严重威胁,遇难者人员也将继续攀升并突破2000大关。共有5万日本自卫队官兵参加了本次抢险救灾活动。

  现在,震区附近失踪的4趟客运列车依然下落不明,日本铁路公司无法判断车上到底有多少名乘客,以及这些失踪者的确切情况。日本东北部众多地区依然处于被泥水淹没状态,接连发生的余震更极大增加了救援工作的难度,数千名当地居民生死未卜。

  日本**透露,爆炸发生前,福岛电站反应堆每小时所泄露的放射性物质相当于人体一年所能正常接受的程度。电视画面显示,爆炸发生后,电站上方腾起一团白烟,最终将整个建筑笼罩其中。电站外墙垮塌,只有金属架构顽强站立。四名工人因骨折和皮外伤被送医治疗。

  在“311”特大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附近的福岛核电站反应堆自动停止工作。尽管如此,反应堆内温度依然极高,仍需要继续对其进行冷却处理。由于各类电站控制系统的各类供电系统全部中断,救援人员只能依靠蓄电池驱动的系统和最原始的喷水法来帮助反应堆降温。

  福岛核电站中的燃料棒通过循环水冷却法进行降温。在核反应堆内冷却系统完全失灵后,核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燃料可能因温度过高将冷却水蒸发干净。其结果是,核燃料棒暴露在空气中继续升温融化,最终发生灾难性的核泄露事故,电站及其周边村镇将毁于一旦。

  俄罗斯专家表示,因为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在震后已经完全关闭,因此它发生类似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大规模泄露事故的可能性很小。资料显示,在福岛核电站内设有六座装机容量为460兆瓦的核反应堆。其中,发生故障的1号反应堆有40年“机龄”。

  知情人士介绍,日本救援人员从12日开始直接向反应堆上喷射海水。这种局面表明,日本已采取所有措施来避免核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由于反应堆温度太高,泼上去的水很快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些四处扩散的氢气随即和反应堆外的氧气再度发生化学反应并爆炸。

  为减少反应堆内的巨大压力,日本抢险人员已开始从中排出放射性气体。由于当天风向有利,这些含有放射性污染物的气体被吹到了远离日本的大洋上。不过,当地居民则担心,万一风向发生变化,他们可能面临放射性威胁。

  日本因资源贫乏,54座核电站承担了该国电力供应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当地核电站的抗震等级很高,但仍然无法完全抵抗“近在咫尺”的特大地震威胁。受本次地震影响,本次特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境内共有10座核电站紧急关闭停产。

  众所周知,日本建筑物抗震等级很高,即便是遭到8.9级地震也能屹立不倒,但本次地震引起的海啸让人防不胜防。海啸引发的浊浪深入日本内陆达10公里,其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宛如刚刚停火的战区,随处可见被冲毁的树木、建筑、汽车、船只和淤泥。

  对福岛核电站来说,海啸引起的滔天洪水将柴油发电机房淹没,是造成应急供电系统不能工作的直接原因。有分析人士因此指出,为确保核电站安全,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拥有稳定可靠的“多路”供电系统是核反应堆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最新消息 对中国 福岛核电站 放射性物质 切尔诺贝利 日本 海啸 地震 灾害 311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1087192374
欢迎互相加关注!
沙发
peijiamei 发表于 2011-3-13 12: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日本核泄漏尚未影响中国

  德国世界报:日本大地震危害到了日本的核电站安全,其中两个核电站已经关闭了。现在中国正在快速发展核电,我想问这样的灾难事件是否让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核电发展策略?

  张力军:我注意到媒体的报道,日本发生了8.8级地震,有两台核电机组受到了影响。我国核安全局与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进行了联系,详细了解了日本方面的情况,确实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机组周围放射性水平上升。媒体报道的数字大体上是5-8倍,我国已经启动了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监测装置,正在监测日本的核电泄露对中国是否造成影响。到目前为止,监测的结果一切正常,尚未对中国造成影响。

  中国现在运行的核电装置是13台,这13台核电装置运行一切正常,都是安全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关注着日本的核电设施受地震影响的情况,也关注着它的事态发展,我们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在我国核电的发展战略上和发展规划上进行适当地吸收。但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是不会改变的。

  张力军说,要求全国其他省级环保部门同时加强核泄漏监测,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环境保护部也将对该事故继续密切跟踪,及时有效做好应对工作。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1087192374
欢迎互相加关注!

使用道具

藤椅
peijiamei 发表于 2011-3-13 12:55: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张辛欣)12日22时,设在中国气象局的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发布:由于中国位于日本国的西部,日本核泄露发生地区近日风向盛行由西向东,其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未来3天对中国没有影响。

    受天气条件影响,日本福岛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在中低层大气主要朝东北方向扩散,在高层放射性污染物在未来60小时内主要向东南方向扩散,60小时后转向北方扩散。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东部及其以东的西北太平洋区域。

    而中国位于日本国的西部,可能放射的污染物主要向日本东部及以东区域扩散,距离中国较远。经综合分析,日本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未来3天对中国没有影响。

    据悉,世界气象组织认定的8个可承担环境应急响应职能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分别设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俄罗斯。当大气环境可能或已经受到核辐射、火山爆发或有害气体扩散等污染时,各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负责承担污染监测、预报及产品发送等职责。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是在1996年11月被正式认定为亚洲区3个承担环境紧急响应任务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并从1997年7月1日起履行相关义务。近年来,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定期参加世界气象组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全面禁止核试验公约组织(CTBTO)组织的核应急演习。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1087192374
欢迎互相加关注!

使用道具

板凳
雪鹤 发表于 2011-3-13 13:01: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来后果很严重啊!
everyday is wonderful !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6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