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jclx
1052 1

[宏观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通缩的大逻辑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8粉丝

教授

8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702 个
通用积分
170.2368
学术水平
85 点
热心指数
76 点
信用等级
69 点
经验
44614 点
帖子
98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8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4-18
最后登录
2024-6-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者弗里德曼(Friedman)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 。

正确理解上述观点很重要。

1.通货膨胀本意指流通货币供应膨胀,但是可以引申到社会消费端物资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CPI上升现象即通货膨胀现象。
根据费雪方程式MV=PQ,P=MV/Q,先忽略社会交易商品Q的影响,暂且忽略生产端因素,就可以得出物价显著受到分子MV的共同影响。而M,V都是买方因素,且都是货币因素。
因此可以得出,通货膨胀显著受到买方因素,或者说受到货币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2.货币因素,这里要区分2个重要因素,流通货币供应M,货币流速V,且货币流速V是一个更加重要的,甚是说是影响通货膨胀现象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经济的繁荣,物价的上涨,其实不在于流通货币供应M的增多,而是在于货币的流速V足够快因素上。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个逻辑。
现在我们假设某个市场内有10个人参与,每人手上有流通货币1万元,假如这些人都只储蓄货币而不交易,则货币流速为0,不会产生GDP,经济萧条,假如没消费,则生产无必要。社会生产活动也会近乎停滞。
同样我们假设某个市场内有10个人参与,每人手上只有流通货币1千元,但是这时人总是频繁交易,互相买商品,同时也刺激各自不断生产商品,交易活跃,假如1天每人交易一次,就产生1万元的交易额或者GDP,1个月就是30万元的GDP。这样就可以造成生产和消费活跃,经济繁荣,GDP增长的现象,同时也会导致物价逐步上涨的现象,即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因此,这个极端举例,只是用来说明一个逻辑,只要交易活动频繁,即使流通货币供应是萎缩减少的,也能产生通货膨胀现象。

这个举例主要想告诉我们影响宏观经济的几乎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货币流速,即经济的交易活动,才是影响宏观经济冷暖的核心要素。

3.分析宏观经济,分析通胀这种货币现象,就只需要重点分析货币流速,分析交易就行了。
那么哪些因素会刺激交易活动增加???
首先,交易受社会消费需求因素的影响,抽象化的社会民众的物资和文化消费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经济交易的活跃度,决定着宏观经济的冷暖。
其次,交易中的买方,要完成交易,必须满足买方要么有钱(货币购买力),要么能借到钱(信用创造也能提升买方购买力),才能促使交易达成。这是前提和基础。根据这一点,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是可以抑制经济的交易活动的。因为贫富分化会导致社会普通的消费者手里没有多少钱,无法完成经济交易活动。

这里有个最重要的金融货币现象出现了,那就是银行和信贷现象的出现,可以令某些传统的经济逻辑发生改变。
A.经济的交易,就是一个货币的“使用”过程,所谓的“用钱”,一定是指达成经济的交易活动,而社会借钱或者融资的目的,就是没钱且要用钱的时候,才会去借钱,而借钱的目的就是交易。没有其他。
因此根据这个满足充分条件的逻辑可以推理得出,社会融资,信贷,借贷,借钱,是一定,且100%会促使经济交易活动增加,可以令货币流速增快。

富人将钱借给穷人去买买买,或者富人将钱存入银行,而银行再将钱信贷给穷人去买买买,就能促使经济交易活动增加,货币流速增快。
因此,这个逻辑可以得出,社会融资增加,可以化解和抑制贫富分化现象带来的经济交易活动萎缩减少现象。
前面分析结论,货币流速增快,物价上涨,通货膨胀,CPI上涨,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也将上涨,从而刺激更多的融资需求增加。
而融资即信用,信用即债务,随着社会债务规模的增加,货币通过支付转移则更会加剧贫富分化现象。富人继续存钱进入银行,为后续增加的融资需求继续提供资金,继续刺激信贷和借贷活动,刺激交易,提高货币流速和通货膨胀现象。
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

B.现代的金融银行系统,银行信贷能派生增加流通货币供应(M1),伴生增加货币供应量(M2),从P=MV/Q公式上,对流通货币供应M因素上也产生影响,叠加前面的信用创造增加货币流速因素V,公式的分子M和V两个参数同时都会因为银行信贷一个因素都同时发生增加的现象,从而刺激交易活跃,经济繁荣,物价上涨,通胀持续。我国过去数十年所谓的经济的“奇迹”现象,就是这个最关键的因素导致的。我国所谓的经济发展“奇迹”,其实就是一个靠债务驱动型的虚假的经济“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金融货币因素(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能导致流通货币M派生增加因素)和信用创造(信用创造能加快货币流速V)起到了了决定性的作用。

C.前面分析得出,社会的宏观经济,只需要由银行信贷一个活动,就可以同时导致社会流通货币供应M增加,货币流速V增快,MV共同影响从而令经济繁荣,物价上涨。
但是,但是,但是。社会信贷,社会融资,社会的信用创造也是社会的债务,债务的最根本作用和逻辑在于借钱能扭曲提升债务人买方近期的消费购买力来达成经济交易活动,但是会掠夺远期债务人的消费支付购买力。 但是在不远处的偿债期,社会整体上又会因为出现更大规模的融资和借债来弥补和抹平某部分偿债期的消费力减少的现象,社会整体上会形成一个债务滚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宏观经济也会持续繁荣,物价持续上涨和持续通胀的过程。

但是费雪的债务-通缩逻辑是始终在起作用的。那么这个发展过程就会表现出来以下描述的这种宏观经济现象。
随着社会债务的不断增长,当社会债务累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甚至说似乎到了濒临临界点的时候,即使如此社会的债务规模仍会不断增长(需要增量融资来维持债务人的资金链),但是经济的发展速度会因为债务通缩的逻辑产生反向作用的影响而降速,物价的上涨也会趋于缓慢了。但是同时,社会的流通货币供应却仍在不断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宏观经济发展速度会减速,物价上涨速度会趋缓。

社会发展到这一步,也就是说,在宏观经济领域,因为社会债务过于庞大,产生对消费市场远期的掠夺现象逐步显露,社会消费不振了,这个首先就会导致社会债务人的资金链会出现问题,债务危机有可能全面爆发,要维持资金链,那么就需要更大规模的增量融资来维持资金链,保持货币流速,保护资产价格,保证经济发展速度不失速,却又会加剧未来更远期的消费购买力消失,又会加剧社会的总债务规模。社会总债务规模滚雪球式地增长总会有滚不动的一天到来。
宏观经济的最终端消费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消费承接能力了。也就是说,从融投资的角度来说,宏观经济市场无法提供足够多的资金来赚钱了,宏观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速因为债务的本息偿付压力十分巨大而降速了。

但是,社会中仍有巨大规模的存量货币供应规模,这些都是通过银行信贷派生增加的货币供应量,怎么办?
社会的流动性(流通货币)是泛滥的,既然他们在宏观经济市场不能赚钱了。那么就只能去一个地方,那就是金融市场。
于是,这种正反馈发展的末尾阶段,就基本上一定会导致一场巨大的金融资产泡沫现象。于是各种金融资本市场会不断扩容,各种金融产品花样层出,社会变着花样创造出各种金融资产、金融衍生品来满足巨大的社会流动性的交易投资获利需求,因为社会通胀给出了一个假象,钱不值钱了,钱只有投入金融资本市场,获取足够的收益,来碾平通胀的损失就成为很多资本的投资增值需求了。(经济市场因为债务通缩逻辑导致的消费萎缩无法保持足够高的获利水平了,所以大量泛滥的社会流动性只能去金融市场了。)
同时还有一个因素不要忽略,社会发展到这个时期,社会融资规模巨大,债务危机随时有爆发的可能,为了应对这个现象,银行必须提供足够多的增量融资来维持资金链,而此刻银行的流动性(超额准备金)却是频繁紧张和萎缩的(社会流动性即流通货币泛滥,但是银行的流动性却是频繁反复紧张的)。于是就使得央行必须作为最后的贷款人角色给金融市场提供资金,在美国表现为美联储大扩表,将资金通过补贴的方式释放到社会上,在我国则表现为降准和增量再贷款,补充商行的流动性,再由商行对社会继续释放巨量的银行信贷。

D.以上,就是我们正在亲历的现代史上的金融货币体系和宏观经济体系的典型的发展过程,且这个过程满足正反馈现象,而正反馈的最后发展结果则会导致整个系统失去稳定,从而爆发出巨大的破坏性作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得出如此的结论,无论是在逻辑上,或者从客观规律上,都是早已注定了的,我们基本上没有可以侥幸避免的可能。
这是一场全球性的,人类历史上都罕见的危机。这种危机主要由债务危机引发,并传递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然后再根据各国的具体应对看是否继续发生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甚至是军事危机。

社会的通胀并不由流通货币M供应增多来决定了,而是由货币流速V增快来决定,而货币流速又显著由社会的信用创造(社会融资和债务因素)来决定,因此社会大举债到处买买买会影响社会整体物价水平(别人举债通过支付转移也会成为我们手中的货币购买力),债务危机大爆发后货币流速降低后会导致怎样的结局?那就是会导致人类社会十分罕见的大通缩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宏观经济 经济通 Friedman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

沙发
quentinpanne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1-4-3 20:59: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