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袁大成2
861 0

[宏观经济学政策] 平衡与增长 (续8)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50 个
通用积分
41.7951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10 点
经验
896 点
帖子
43
精华
0
在线时间
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7-23
最后登录
2023-5-22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续前

国家养老制度

不久前,清华大学一位杨教授的一个视频演说在微信圈很流行。她说,中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了,社会已经养不起老人了,所以老人们要趁早自己存钱养活自己。她的主要论据是“抚养比”。她认为,中国现在是未富先老,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退休的老人在社会人口中占比太大,使得劳动人口的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缴给社会去养老,肯定是不行的,会给劳动人口带来过大的经济压力。


实际上,现在的中国农村还有上亿的老年人口尚未未被纳入到国家养老的范畴,而是靠儿孙养老(目前有些地方农村老人每元每月88元只是个笑话),中国的教授竟然宣称中国已经养不起老人了。以后老年人只能指望自己的存款来养老。


如果这是真的,只能说明中国目前的养老制度的设计有问题。


在我看来,一个社会能否养的起自己的老人,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生产力的问题,而工薪劳动者只是生产力的一个部分而已。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已经如此发达,越来越靠机器生产,不断地造成了产业人员减少和产能过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竟因为没有足够的就业人口就没有钱去养活老人,这显然是社会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出了问题。


所以一个国家能不能养活得起老人,还要看是用什么经济学理论来管理社会经济了。目前中国这样的方式,养老金来源主要是工薪阶层个人自己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这当然就存在一个“抚养比”的问题,那么随着产业劳动人口的减少,真的就会出现所谓的“抚养比”的问题,使社会养老基金有入不敷出之虞。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那就是要改变社会养老基金的来源,从主要靠工薪阶层缴养老保险费为主要来源,改变为以收取企业所得税为社会养老金的主要来源,从而把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之间的“抚养比”这个命题彻底废除,改变为企业所得税与养老金之比。(在我的模型中,就是企业所上缴的利润与财政开支C2项目之间的对比关系)。



这样一来,一个社会能否养的起自己的老人,就不再是看有多少劳动人口在付养老金,而是看社会实际生产力。如今的社会生产力如此先进发达,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人口不断被机械取代,岂能能因为生产力越发达,社会上老年人口反而越没法活了?岂不荒谬?


为了帮助读者容易理解这里的问题,我们设想一个简化到极端的模型(见图3)。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假设由于自动化科技进步,机器人全面取代了人工劳动力,产业系统全面实现了无人工厂,尽管无人工厂比原来的有人工厂生产出了更多更丰富的产品,因为劳动岗位上的人员已经是零了,当然谈不上“抚养比”了,难道到了那时,全国的老年人竟因为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自动化而要饿死吗?那么无人工厂所生产出来了的冻饺子卖给谁去吃呢?当然按照现在某些国家的养老金筹集方案,到那时老人们可真的会因为生产力太发达而要饿死了,因为机器人全面取代了工人,“抚养比”彻底崩溃了。


显而易见,只要把社会养老金的来源从就业人口的负担变成公司的所得税负担就可以彻底解决所谓的“抚养比”的问题。这样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部门的就业人数越来越少,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也越来越,而企业所得税必须越来越多这样有朝一日,即使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因为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已经由企业所得税所取代,不会影响货币循环,不会影响政府财政对社会公共保障的货币供给。这的情况如下图3所示,其中只比是图1少了C1循环而已,即货币循环少了一次分配所构建的产业内循环。为了不使生产萎缩,经济下行,社会必须扩大二次分配所构建的货币在P系统与C2系统间的循环,扩大C2的各项支出,包括养老支出,即财政税收的重点更多地转移到企业所得税上去。


根据我的宏观经济平衡模型,国家财政所主导的二次分配所形成的C2循环,资金来源应该主要来自一次分配 P = C1 + Δ 中的Δ 即企业利润部分,从而才能保持货币循环和经济平衡,即P = C =C1+ C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产业劳动者人数越来越少,一次分配中的C1越来越小,那么在P = C =C1+ C2的平衡式中,C2 必须越来越大,当C1 = 0 时,即全部自动化时,P = C = C2,即国家财政所支持的二次分配成为了维持经济平衡的主要货币循环形式。(见下图)


[size=19.3333px]图三:产业全自动化下的货币循环示意图

[size=19.3333px]



模型---2.png


与图一相比,上图的模型中少了原来产业内部的一次分配所构成的货币循环C1,因为全自动化,再从雇佣劳动人员身上抽取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当然不可能了。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人口将会被排出就业队伍,一次分配的C1循环的容量相对越来越小,相应地,由财政供养的人口必须越来越多,即政府二次分配所支持的C2循环的容量必须越来越大,才能保持经济平衡运行,即


   P = C = C1 + C2


从上面公式可见,C1如果变小,C2必须变大。才能保持上述公式的平衡。而C2 来自公司所上缴的利润。政府财政的功能就是不能让货币作为利润沉淀下来,保持货币循环。不如此,就会导致流通中的通货紧缩,经济失衡,经济衰退。

每当说到这里,总有人与我较真总会有几个人在生产线上工作,不可能完全被机器取代。我承认事情可能到不了机器人和自动化全面取代了产业工人这样的地步,每个产业单位总会有几个雇佣人员在工作,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这里要表述的原理。而且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产业工人将越来越少的大趋势是确定无疑的,这就造成了在产业部门就业的劳动人口越来越少,导致了一次分配中的产业领域的雇佣人员的工资总额也越来越少如果不把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重点转移为企业所得税,那么,不但养老的抚养比支持不住老年人口生活,整个社会经济也会失去平衡,经济越来越萧条,最后导致机器人也会失业下岗进了仓库整个社会经济完全停顿下来


不要担心这样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政府每增加一份自己的财政负担都是给国内的内需市场增容。依中国为例,如果全国农村一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可获得一千元养老金,可直接扩大国内市场1.2万亿的市场容量,在乘数作用下,可带来 5 - 6万亿元的GDP增长,至少可让中国目前的GDP上升5%。


在我看来来,广义的社会主义就是社会化, 不但是生产的社会化,也包括养老,医疗,保障,教育等等的社会化,即从原来的自己照顾自己的传统家庭模式,转变为社会照顾,社会承担,社会负责的社会化模式,这就是社会主义。而社会化的程度越高,社会主义程度也越高。所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程度可以由该国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所占的比例来衡量,即一国家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障开支所占比例约高,该国经济的社会主义程度越高。


中国人在批评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制度时总是说这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上。实际上,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对维持货币循环,实现经济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是流向供给侧的,而且一般不会全部作为工资又回流到需求侧,总会有一部分以利润的形式从流通中沉淀下来,导致了市场上通货紧缩,市场疲软,商品过剩。这就是历史上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的原因。所以需要政府通过税收,把沉淀在供给侧的货币征收上去,并以政府开支的形式重新注入经济体系,才能恢复货币循环和经济平衡,才能让社会经济的运行周而复始地持续下去。(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生产过剩危机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劳动生产率 足够的就业 袁大成模型 货币循环 资本主义经济的悖论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shyxinanjz + 120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