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4 1

[理财产品] 想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经济学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学前班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0 点
帖子
0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9-22
最后登录
2021-9-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些经典的宏微观课本除外(之所以说课本是因为只经历过本科和考研),比如思想史等方面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宏微观 思想史

以下书单不限于经济学教材,可以作为辅助学习经济学的重要书籍。《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 作者:杨小凯,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莫纳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莫纳什大学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客座教授。1988年在美国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著有《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经济发展与分工》、《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与黄有光合著)、《经济学原理》(中文),以及“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机制”“分工和产品多样化”、“垄断竞争和最优秀产品多样性”“专业化、信息和增长”等著作和文章。主要贡献是发展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其工作被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称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主要内容:一本新类型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作者用一个全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和超边际分析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灵魂在一个现代躯体中复活。此书不仅系统地讲授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内容,也全面地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容。 读者对象:研究人员、研究生、大专院校师生、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者。 《经济学研究方法文章集锦》:有些文章如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流传颇广,至今仍供不应求。对于国内经济学启蒙,以及经济系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类文章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就有心将类似文章搜集整理一下。制作了一本电子书以方便阅读和收藏。最终选定的文章包括杨小凯《国内经济学者要重视经济学文献》、张五常《我是怎样学习经济学的》、许成钢《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等。此外,还有莫里斯、弗里德曼、曼昆等经济学大师的一些相关文章。文章的选取自然带着编者的偏好,我自己很喜欢这些文章,自觉深受启发。但这种偏好绝非偏颇,这些文章在网络也流传甚广,散见各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如果你已经读过了,不妨抽空再读一下,思维的偏差时刻困扰着每一位经济学人,包括你我;如果你尚未读过,那么,这本书电子书会带给你很多收获。目录: ★ 詹姆斯-莫里斯:经济学的发现 ★ 弗里得曼:我成为经济学者的演化之路 ★ 弗里得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 Varian:怎样利用业余时间建立经济模型 ★ 曼昆:我的工作“法宝” ★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 ★ 钱颖一:经济科学在美国 ★ 张五常:我是怎样学习经济学的 ★ 杨小凯:“国内经济学者要重视经济学文献” ★ 许成钢: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 ★ 林毅夫等:与林老师对话---经济学方法论篇 ★ 蒲勇健:如何做好博士论文 ★ 邹恒甫教授财大演讲散记与断想 ★ 何帆:哈佛经济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 何帆: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伍德里奇》: 本书的面世恰逢时机,对应用研究者时常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作者的系统处理方法已获得极大赞誉:“在初级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中,只有本书对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认真而又圆满的讨论......它无须过分严密的推导而对复杂的计量经济思想进行了清晰而又直观的表述。”——克里斯·康韦尔佐治亚洲立大学 “......伍德里齐完成了一件出色的工作。许多基本计量经济学概念和问题时常都迷失在错综复杂的数学公式之中,但本书总能给出非常直观的解释,因此,我建议所有的学生和应用计量经济方面的研究者把此书作为常备的参考书。” ——内哈·卡纳 纽约洲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 “我曾以为市场上不可能还有另一本计量经济学教科书的立足之地,但我吃惊而又兴奋地看到这种看法被证明是错误的。伍德里齐的书采用了全新的方法。其对现代实践、综列数据和工具变量的强调都颇有见地。《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 文章结构: 一、内部逻辑的一致性和逻辑推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
1.研究成果的形成
2.如果构建好的经济学理论 二、理论假设的一致性 三、理论模型中的限制条件 在“人是理性的”既定前提之下,所谓经济理论无非是描述一个理性的人,在给定的条件上,如何作出选择,以达到其目标的最大化,而选择的结果正好是理论所要解释的现象。 四、实证检验 理论既然是用来解释现象的,就必须不断地接受经验现象的检验。只有不被经验现象证伪的理论才能被暂时接受为可以解释现象的理论。《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五版英文版):从1999年任教迄今十年,从曼昆《经济学原理》最早的第1版一直用到现在出的第5版,这本书使我真正领会了经济学的无穷魅力,也帮助我将这一感悟“传染”给更多的学生。它简明的内容,贴近生活和时代的案例,以及生动、诙谐的语言风格,都是我所见过的其他教材所不能具其一的。它正是经济学入门者最为合适的读物,既轻松,又不失严谨;既让学生窥见经济学思想的深邃,又没有用繁复的术语拒人于千里之外。《理解现代经济学》: 这篇由钱颖一教授撰写的文章,不仅仅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现代经济学和如何理解现代经济学,更向我们揭示了如何学习经济学以及如何在经济学这一领域中创造知识。 “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和框架”。这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在这篇文章中,钱教授对此三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回想自己之前学过的课程或看过的书,大多也可将之分成这三个大的方面。在日后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或看著作时,也不妨从这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方便自己理解与记忆。正如钱教授在文中指出的一样,“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也应从这三个角度入手”。但回顾自己四年本科学习生涯,却发现自己长久的沉迷于填鸭式的应试学习,一味的背书,缺失了本应该形成了理论体系,仿佛拥有大量的拼图,却无放将其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卷。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注意。 在文章中,有一段对话,十分有意识,讲的是“接受过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与未接受过经济学系统训练的差别”,接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大脑中总存在着几个参照系,而没有接受过系统经济训练的人,则在论述问题是缺乏深度和严密的理论逻辑。这一点对于我也有很好的启发性。以前自己写文章时,总有一些不错的观点,但却感觉自己所撰写的文章不可称之为论文,缺乏一种体系性,论述的深度也的确不够。从这点可以看出,我自身还是缺乏系统的经济学训练的,理论体系的形成、研究工具的掌握以及经济现象的敏感性。 对于数学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钱教授认为“经济学不是数学”。在绝大多数经济学论文中,经济思想才是最重要的,数学和计量工具只是体现和表达经济思想的工具。但数学在经济学中作用越加的重要,这也使得我们不得不将数学的灵活应用作为我们的基本技能之一。关于数学的学习,还不成问题,但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经济分析之中,却对于我们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拿着数学工具来分析经济学问题,这一能力还有待与加强。希望在学习数理经济学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悟出。数理经济学,学校没有开这门课,需要自己自学了。 对于现在经济学的发展,钱教授提出了三个观点:数学化、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展及关于模型中的假定。对于当前对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偏见,钱教授也分别举例进行了驳斥,还是蛮有力量的。 最后,钱教授认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适合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希望突破发展程度、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等界限,以分析中国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并提醒,研究要瞄准中国现实,注重中国独特的社会特点。 《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已经有了300的的历史,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经济学派和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思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笔者作为20多年来一直学习、讲授以及研究现代经济学的一名学者,经历了对现代经济学从无知到有所悟的过程。写作本文的动机就是为了澄清对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的一些误解,帮助读者理解现代经济学最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讨论它们在学习、研究、乃至日常工作中所起的现实作用。它们看似简单,但人们对现代经济学的误解,往往正是没有弄清楚这些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包括钱颖一、林毅夫及笔者本人,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作过一些讨论。但谈及分析框架的,笔者只见到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一文,这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尽管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与钱文所讨论的问题基本相同,但侧重点不太一样,分析框架的划分也不太一样。本文特别对现代经济学中每一个理论基本上所共有的分析框架作了较详细介绍,并且讨论了其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现实作用。钱颖一教授和笔者的两篇文章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结合起来看。《中间道路经济学-萨缪尔森》: 本书是作者在过去15年里为《新闻周刊》所写的专栏文章。这些文章探讨了当时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通过编者精心巧妙的编辑,使人读起来绝无乏味之感。读这些文章,你会有一种和一位尊敬的师长谈心的感觉,由他领着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从中你可体会到这位经济学一代宗师的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功底、深邃的目光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这些文章是为理解力较强,并且对经济问题和政策感兴趣的社会公众而写的。为什么要打断学术研究,转而为普通大众写文章呢?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享受。说它是一种责任,是因为我相信,要成为一个不抱任何偏见的专家,客观地对待商业周期、国际贸易和宏观经济领域的残酷现实,确实需要一个冷静的头脑。同时,我也认识到,人们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一个冷静的头脑必定需要一颗冷酷的心。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