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1

[在职读研] 分享:在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特点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学前班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0 点
帖子
0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9-28
最后登录
2021-9-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据了解,在职研究生大部分来源于所在的企业、部队,高校,大多是在单位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或业务领导,他们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不少在科研生产上荣获过所级立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部分已经具有高级职称,是研究生中的优秀群体。这些学生为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国防建设的需要,他们学习热情高,求知欲望强,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能够主动结合工作需要进行论文选题,研究成果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好的培养潜力,这是保证和提高学位质量的良好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培养的困难和特殊性。
  (一)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职研究生大多已经在一线工作时间较长,平时以专业工作为主,忙于型号,忙于管理,离开学校已有段时间,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还有部分在职博士生大学毕业时间较早,没有纪历过系统正规的硕士生阶段的理论学习和训练,没有取得硕士学位,理论学习比较困难,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二)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在职研究生由于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得承担单位的工作任务,学习往往会受到工作的影响,单位任务忙时,就会以工作为重,牺牲学习,缺课现象严重,待课程结束要考试时再突击应付过关,错过了很多课程的课堂学习,不能够完整、系统的进行课程学习,理论基础不扎实。很多人都是课程学习阶段来去匆匆,单位、学校两头跑,甚至课程结束就难再见到人了。
  (三)论文研究与撰写存在滞后现象。部分在职研究生课程一结束,就回原单位边工作边写论文,由于单位与学校性质、气氛和条件等差异较大,论文研究的条件和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还有距离的原因不能够和导师经常性的保持联系,不利于导师对其的指导和督促,有的学生前面不抓紧,后面时间紧张了不够用,甚至导致论文工作来不及更深入的研究,影响了论文质量。这部分同学攻读学位所需时间大多比全日制的学生长的多,部分在职博士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论文,甚至有部分超过了学校受理论文答辩的6年期限,而只得转而申请同等学历论文博士答辩。
  (四)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在职研究生常常学校、单位两边跑,来去匆匆,见到他们都很难,对于培养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和通知很难及时传达给他们,有时不得不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对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整个培养过程缺乏完善的、动态的管理细则。课程学习、开题、论文等环节有时不能按时间节点进行,会出现拖沓不及时的现象。
  (五)个别在职研究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与导师、管理人员,上课教师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学生”意识不强。受社会上人情关系、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制约了学校管理部门的严格要求,如果管理上厚彼薄此,对他们“网开一面”,这会严重干扰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秩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正在招收经管专业在职研究生,经济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最早建立并开始招生的学院之一。2020年1422月,经济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融合,经济所领导同时担任经济学院主要领导。现任院长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常务副院长为博士生导师高文书教授。
经济学院将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经济学部其他研究所的师资和科研优势,致力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具有家国情怀、能够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党政机关和企业部门从事经济研究、教育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欢迎有意向的用户前来查看,免考试直接学习,了解详情:https://bbs.pinggu.org/zzy.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在职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 在职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

报名咨询地址:https://bbs.pinggu.org/zzy.html    报名咨询:18311190514(请备注在职研)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