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aixiaosheng
1751 2

[心理学] 认同、羡慕、嫉妒与竞争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学科带头人

1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460 个
通用积分
2.0452
学术水平
106 点
热心指数
124 点
信用等级
85 点
经验
29431 点
帖子
1469
精华
0
在线时间
3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1
最后登录
2020-8-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认同、羡慕、嫉妒与竞争

在社会竞争中,当看到别人比我强,多吃多占,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羡慕”还是“嫉妒”?



一、词义辨析

1、嫉(jí)
【释义】①由于别人比自己强而怨恨:嫉恨|嫉妒|嫉贤妒能。
        ②憎恨;痛恨:嫉恶如仇。
嫉,妒也。――《广雅》

2、妒
妒  (dù)
【释义】因别人比自己强而怨恨:妒忌|嫉妒|妨贤嫉能。

3、忌:憎恶也。——《说文》
【释义】①嫉妒;憎恨:忌恨|妒忌|猜忌。
        ②害怕;顾虑:忌惮|顾忌。
        ③警戒;回避:忌讳|忌生冷|忌口。
        ④戒除:忌烟|忌酒。
        ⑤在方言里,“忌”又指“醋”,醋,也叫做“忌讳”。


4、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5、妒忌:因比不上别人而忌恨。
6、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近义词】:爱慕;艳羡。【反义词】:鄙视。

7、争风吃醋: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
【示例】:凌家这两个婆娘,彼此疑惑,你疑惑我多得了主子的钱,我疑惑你多得了主子的钱,~争吵起来。(《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8、admire: 不带嫉妒的羡慕

9、envy: 带嫉妒的羡慕

10、be jealous of:嫉妒




二、心理解析

1、地位特征


羡慕(admire):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把别人看得本来就比自己高。这时,喜欢别人,也想让自己成为别人(认同),但是并嫉妒别人,因为自己与别人差距太大,没有什么可比性(自我边界感明显);而且,人家比我强,又不是直接抢占了我的东西(不直接竞争,开放式竞争),所以,羡慕当中,多是喜欢,很少是憎恨嫉妒。心甘情愿地向别人认同,同时,还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自我同一性)。比如,我羡慕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但是我不嫉妒他,因为我跟他们不一样,我实在没有办法成为他们,我跟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竞争关系,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们强大他们的,与我自己的强大/弱小不相干,所以我也不会去憎恨他们。对于自己认同的对象,爱得多,恨得少,就叫“羡慕”。




2、 认同特征

    当我们发现身边的某个同事或同学比我们强的时候,我们也会认同于他/她,想让自己也会变得如此优秀或强大。可是,这时,当我们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现,他/她时时处处都比我们强。他的长相更比我更漂亮,他的智慧比我更出色,他的身体更有力或更有曲线,……。每次在领导或老师面前,他总是得到更多的肯定或表扬,他总是能够比我拿到更多的薪金,比我更早地晋升提职,总之,在各个方面,他/她总是会胜我一筹。我会在内心暗暗是发誓:“我将来一定要比他更强大、更优秀,我一定要胜过他/她!”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样的朋友或同学,我们会认同他/她,但是,在跟他/她相处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自己有压力,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会气愤他为什么总是比我强?!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低自信、低自尊。

周瑜年长于诸葛亮,所以在临终前,发出这样的 “既生瑜、何生亮?!” 感叹。这样的感情,如果以憎恨作为主要感受的时候,可以叫做“妒忌”或“忌妒”。这时候,有一些怨恨的成份,但还不算是太严重。如果怨恨程度加重,甚至是达到了深深憎恨的程度的话,又可以叫做“嫉妒”。

妒忌的时候,其对象与自己往往是平等地位的人,条件本来是差不多的人,如同学、同事、兄弟姐妹等。为什么会恨呢?因为他们的强大和优秀,映照出了我们自己的劣势与弱小,他们抢走了我们的利益,比如,抢走了我们的表扬、尊重、职位、考学机会、晋升机会等。这其中包含了认同与竞争这两个成份。精神分析中经常提的一个名词叫做“向竞争者认同”,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 隐蔽特征

在竞争中,如果自己被认同对象打败了,这时,首先是愤怒。如果这个愤怒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发泄出来的话,比如,暗自发誓“下次我一定要赢你!”,或者“下次我找人把你做(暗杀)了!哼!”,也就不会发展成为严重的“嫉妒”了。嫉妒,经常是没有有效的战胜对手的手段和发泄愤怒的途径,愤怒压抑在内心深处,就会变得更加憎恨,这时就叫做“嫉妒”。嫉妒,往往意味着竞争失败时的深层压抑,而压抑之后,会以更加隐蔽的手段与对手竞争,这更像是在江湖上正面进攻打不过对手的时候,就使用暗器。



4、性别特征

“嫉妒”这两个字,非常特殊,有两个“女”字边,这意味着女人之间更容易产生“嫉妒”,这会让人们想到“争风吃醋”这个词,经常用来描述女人之间的相互认同与竞争失败时的感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的理解是,女人在男权文化里边,想得到某些东西,包括想得到男人的宠爱,她们不敢直说,闷在心里。看到别的女人率先得到了,自己就会感到气愤和憎恨,感到自己的弱小、无能,感到自己不被赏识,甚至感到自己被遗弃。在男权社会中,女人处于弱势地位,经常是被动等待给予,很少是主动获取。这使得女人之间的竞争更具有隐蔽性。



5、公平特征

竞争,往往是与自己认同的人竞争,与自己同等条件的人竞争。其内心的含义是:“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你就比我强?!为什么你比我得到更多?!”这意味着“民主、平等与尊重”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当然了,这种内心要求,并不是生物本能的,而是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时的一个最低要求,即,即使自己无法得到更多利益,起码也不能比别人少。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则会想着让自己得到更多,而不是想着“民主平等”而让别人得到更多。



6、时间特征

在竞争中,嫉妒往往会让人在乎当前的胜败得失。人经常会这样想:“这一次失败后,即使以后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这次的失败。”在乎当前的胜败得失,更容易让人产生嫉妒心。而如果一个人,在这次失败了,他心里想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话,他就会默默地去努力完善/发展他自己,就会比较少地具有嫉妒心了。



7、利益特征

在竞争之中,失败者往往是要面对自己的“丧失”,失去原有的地位、金钱、情人、爱人、宠爱等。而这些外部的物质利益,其实对应着他/她心理内部的安全感、价值感,乃至“自我存在感”。



8、欲望特征

人为什么要竞争?为什么要参加奥运会?为什么一定要在竞争中取胜?很小的孩子学习下棋或者打乒乓球,都会想着如何去赢对手。如果一旦赢了,就特别的开心快乐,因为他在竞争中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感到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这样,既可以兑现其内心的“无所不能感”,也可以减少其内心的“弱小感、无能感”;一旦比赛输了,即使很小的孩子,也会非常懊恼,其愤怒无处发泄,会气得直哭,嫉妒别人的强大,悔恨自己的无能。在一般社会机制下,竞争中的胜利者,往往是可以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比如,可以多吃多占,拥有更多更好的婚姻伴侣,得到更多的钱,获得更多人的尊重等。这些,也都可以帮助胜利者满足他的很多生物本能欲望和社会需要。




三、竞争与嫉妒

竞争,是条件和地位相似的人,为了胜负或优劣而进行的争斗。
达尔文的研究结论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竞争在动物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实,人也不例外。


有一个成语,叫做“九犬一獒”,大致意思是:

世界上的犬,以藏獒最为凶猛和忠诚。据史料记载,藏獒被公认为是猛犬的始祖,它是世界上惟一不惧怕任何野兽及暴力的犬种,民间一直就有“一獒抵三狼”的说法。藏獒是如何炼成的呢?以前的养狗人信奉,当狼狗里的母犬一胎生了九只小犬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都关在一个比较狭小的地方,不闻不问也不喂养(与母犬隔离),这样要经过一个月,然后打开封闭的空间,就会发现仅有一只小犬成活,因为饥饿,它们不得不相互厮杀争斗,最后几只都会死去,只能有一只存活下来,这时,主人就要把它当作宝贝一样对待,在狗里,这样存活下来的胜利者可谓价值连城,十分珍贵!

记得曾经有一位体育教师,后来他当了校长,他深有体会地说:“做行政工作,其实很简单,就像是组织一场运动会,让运动员之间相互竞争,你就在主席台上观看就行了。再简单一些说,行政管理工作,就是挑动群众斗群众。”

任何事情,只要一引入竞争机制,立刻就会感受到压力,就开始争斗和撕杀。雄狮要想称王,要想得到更多的雌狮子,他首先要战胜其它的雄狮。人,要想谈恋爱,首先也要战胜情敌,甚至要跟情敌去决斗。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用法律形式来保障和维系,就是要减少与第三者的竞争。婚外情、第三者的出现,打破了婚姻(一夫一妻制)的稳定,引入了竞争机制,会让婚内中的一方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产生挫败感。

竞争,外表看,是物质利益之争;从心理方面来看,是个体通过竞争来兑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需要。

竞争的方式与范围,会影响着嫉妒心理的产生。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锅饭、平均主义,在一个单位内部,范围是封闭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个职工一起来争夺单位内部这有限的资源,相互竞争,看谁能在竞争中取胜。比如晋升职称,够条件的如果总共有十个人,而晋升名额如果只有三个,这三个名额是有限的,不能增加或扩大的。十个人一起争三个名额,竞争可谓激烈。在竞争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谁比谁傻啊?!”可是,如果最终自己在竞争中失败的话,当看到那三个获得职称晋升者时,内心就会产生“醋意”,心生嫉妒,心想“凭什么会是他而不是我?!”有固定的范围内,当资源有限时,有你的就没我的,有我的就没你的,所展开的竞争,如同“九犬一獒”,相互撕杀,胜者生存。这样的竞争方式,我们可以叫做“封闭式竞争”。

皇尚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而相互残杀,也属于“封闭式竞争”。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好汉不挣有数的钱”,很多人纷纷辞职下海,面对广博无限的市场,面对几乎是无尽的资源,在市场规则下,去竞争,是施展自己的才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看到了不少人在市场竞争中成为成功人士,大家都很羡慕他,却很少去嫉妒他。因为成功者并没有直接拿走了别人的资源,所以,不遭人恨,不使人嫉妒。这种在资源无限、范围开放条件下的竞争,可以叫做“开放式竞争”。

封闭式竞争,更容易让人相互憎恨,产生嫉妒心理。开放式竞争,更容易使人相互喜欢,产生羡慕心理。

中国人“窝里斗”是出了名的。常听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一群日本人是一条龙。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人正在面临着从封闭式竞争走向开放式竞争,正在从嫉妒心理走向羡慕心理,正在从恨走向爱,从心理不健康走向心理健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一夫一妻制 无所不能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物质利益 竞争 羡慕

沙发
baixiaosheng 发表于 2011-4-15 08:25: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四、竞争的目的与意义

参与竞争的人,在竞争之初,是地位和条件自认为是大致相同的人。竞争者之间可以相互认同,相互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对手,然后展开竞争。条件和地位不相同的人,可以羡慕或鄙视对方,而不容易产生竞争和嫉妒。所以,竞争开始于认同和平等。但是,竞争的目的却不单纯是为了与竞争对手之间保持平等,不单纯是让自己成为跟别人一样的人。竞争者一定是为了让自己在竞争中获胜,最终获得比对手更多的物质利益,兑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让自己变得比别人“更快、更高、更强”,形成一个不同于他人、高于他人、强于他人的自我。最终所形成的这种独特而稳定的自我,叫做“自我同一性”。

认同是以别人为榜样,模仿别人,内化别人,成为别人(那样的人)。而自我同一性,则是强调自己与他人不同,强调自己的独特性,最终要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自我。

区分自我与他人,形成自我界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老百姓也常说“人比人,气死人”,就是告诉自己不能任何事情都去与别人攀比,人和人之间的确是存在差异性的。

儿童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面对几岁的孩子,如果孩子说什么,你就学他说什么,跟他说一样的话。不一会儿,孩子就会急得哭了:“别跟我学!”因为成年人这时其实是侵犯了孩子的“自我界线”,侵犯了孩子的“独立意识”,侵犯了孩子的“自我同一性”。成年人对儿童所进行的性猥亵,对儿童的身体损害是轻微的,但其最根本而严重的心理损害在于侵犯了儿童的身体边界感。


成年人也有类似的现象。当你去商店新买了一件衣服或一个新的手机的时候,你会尽量避免选择跟同事或朋友完全一样的衣服或手机。当你选了一个新奇样式的衣服或手机,上班后高高兴兴地拿给同事看的时候,大家都会赞叹你的衣服或手机是多么的好,是他们所不曾拥有的,这时,你的内心就会感到高兴和快乐。可是,第二天你再上班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身边的同事竟然也去买了一件与你完全相同的衣服来上班,手里拿着同样优秀的手机在摆弄着打电话,你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或许会有一丝不快,甚至会有一些生气:“真没出息,跟我学!”

人,当发现自己比别人差的时候,就会羡慕别人、模仿别人、认同别人。当自己跟别人差不多同等条件或地位的时候,更多的是与别人展开竞争。当在竞争中失败、重新回到弱势地位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更多的嫉妒。当个体在竞争中取胜、使自己变得比别人强的时候,就想保持住自己的优势与独特,不想让别人模仿自己、成为自己,保持“自我同一性”,以便让自己始终保持强势,遥遥领先。

从认同走向自我同一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在竞争之中或之后,让自己获得并保持“自我同一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特点,是竞争的目的,也是心理成长的目标与方向。


在个体心理内部及人际交往中,如何区别自己与他人,如何尊重自己与他人,在竞争中,如何解决认同与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冲突?我还是最赞成孔子说过的两句话“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



五、竞争的社会文化特点与心理病理

以中国人的眼光看西方人,有些野蛮。比如,普希金,竟然为了争夺女人而去与别的男人决斗,死在情敌枪下。外国人的个性特征也太直率,有什么话可以直说,有愤怒时,动不动就发生枪杀案。西方人的强大,显于外表,直接彰显于人际关系之中。所以,西方人之间的竞争,往往是比较外露的、公开的、直接的。西方人的文化特点,往往是比较死硬而欠灵活的,也是比较阳刚的。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很深。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曾经像西方那样频繁地发生战争。后来,出现了老子、庄子、孔子等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减少直接外露的人际冲突,教化人们多一些自我反省、自我压抑和自我管理,顺从自然之道,遵循社会礼教,少去跟别人斗,多跟自己斗。这样的文化特点,使中国人的人格显得比较文明而阴柔。

在《孙子兵法•谋攻篇》原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而庄子的想法则更为神奇,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避免与他人及外物直接争斗,以获得内心的安宁。

庄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即使与别人斗,也要采取“呆若木鸡”的上乘策略。

呆若木鸡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 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 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却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毛泽东受中国古代“阴柔”文化的影响,善于“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喜欢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口袋阵等。但是,毛泽东也是一个很好斗的人。毛泽东名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他特别相信“枪杆子里边出政权”。他把人类历史的发展总结为政权的争夺。所以后来有人把毛泽东的这些想法归结为“斗争哲学”。

毛泽东在其一生中,斗败了敌人、对手,斗倒了他身边的许多同伴、战友。毛泽东在其一生中,每次与他人竞争,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地位、强势地位。毛泽东一生都没有患神经症。

几乎每个伟大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唯独不跟自己斗。多一些斗争,少一些和睦;少一些认同,多一些自我同一性。

而几乎所有的神经症病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点: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不与人斗,却跟自己斗,形成持久的心理冲突,难以自拔。在人际关系中,求得和睦多一些,人际冲突少一些;多一些向社会和他人认同,少了一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维持。其实,不是神经症病人不想去获得胜利、形成自我同一性,而是在社会竞争中,缺乏社会支持,缺少关爱,经常处于劣势,很少能够在竞争中获胜。习得性无助,使得他们最终只能委屈自己、压抑自己、服从社会与他人,内心隐藏着憎恨与嫉妒,时刻感到弱小与无助,恐惧与不安。

如果神经症病人能够少一些与自己斗,多一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愤怒情绪能够通过竞争获胜而得以发泄的话,神经症病人就可能很快痊愈了。

当然了,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否则物极必反。如果一个人完全失去了对自我的反省、监督、管理和行为控制,这个人有愤怒就毫无限制地去表达和发泄,恨谁就骂谁,就去杀了谁,最终也就成为精神分裂症或反社会型或偏执型人格障碍了。但是,起码这样的人是不会得“神经症 ”的。

有时候,我们也会说:社会上的一些优秀人才,往往是一些有心理障碍的人,比如比较自恋或偏执,好争斗,喜欢去控制别人;而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又是比较平庸的人,比较中庸的人。

(丛中)

使用道具

藤椅
651dcg 发表于 2011-4-15 08:32: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身边的人话我嫉妒,其他的话我羡慕
这个世界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