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wxsy
742 1

[区域经济学] 重新界定资源型地区的内涵和外延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30 个
通用积分
0.5692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30 点
帖子
10
精华
0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8-18
最后登录
2021-11-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资源型地区内涵和外延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资源型地区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出了点“状况”,乃至出现了对新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有80个、100多个、118个、126个、170余个、200余个、约300个、426个、262个等说法[1]

2003年权威确定全国“资源型城市共计118个”,其中地级城市34 座, 县级城市26 座[2]。10年后即2013年权威确定全国资源型城市(地区)262个(是2003年的2.2倍),其中地级市128个(是2003年的3.8倍)、县级市62个(是2003年的2.4倍)、县58个、市辖区14个[3]。10年间无论如何不会新冒出这么多资源型城市(地区)!

2003年的权威界定:“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4]”单看这个定义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说明是不是当地资源,若不是应该不算;二是“较大份额”过于弹性和笼统,难于掌握。

当然,该定义还附有“四个指标应当同时满足”:(1)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2)采掘业产值规模, 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1亿元, 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亿元;(3)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4)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 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 1 万人 , 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万人[5]。

概括来说,采掘业产值和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既有相对值标准又有绝对值标准。这4个标准可商榷之处是:第一,⑵⑶⑷标准只适用于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科学技术水平和价格水平,在不同时期这两方面会发生变化,甚至一夜之间发生变化,原有的标准值必然不适用,需要制定新的标准值。所以这3个标准缺乏恒常性,不宜作为资源型地区科学概念的内涵,只宜作为特定时期制定政策的依据。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被“政策绑架”的概念。第二,在不同地区和国家,这3个标准值不同,可能造成同样的资源类型、同样的开采规模,有的被认定为资源型地区,有的不是资源型地区;在同一个地区可能今天还被认定资源型地区,明天就不是了。第三,是否符合国际惯例或者说是否应该有一个国际通用标准?第四,该定义还界定了典型资源型城市 60 座,划分出典型和非典型,必要性在哪里,有些费解。

2013年的权威界定: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6]。具体有3个指标:采掘职能强度(采掘业活动就业人口百分比)、产出规模系数(城市的资源产品当年产量、产值分别与全国比较)、资源贡献程度(历史贡献和未来贡献),符合三项指标其中一项即可确认为资源型城市。

这个定义和3个指标可商榷之处是:第一,主导产业通常是指那些在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衰退型资源城市的资源型产业不能起“带动和促进”作用,不能称其为主导产业。第二,采掘职能强度和产出规模系数指标中的可商榷之处如上述。第三,资源贡献程度即历史贡献和未来贡献指标,把那些过去曾经是(28个)和未来可能是城市当作现在是资源型城市了。这和2003年的权威界定中的“对一些特别的城市做一些特殊处理”大同小异。

除了上述两个权威界定之外,胡魁、张哨军、张以诚、张景杰、刘吕红、肖劲松和李宏军、赵康杰和赵玉娟等对资源型城市做了界定。

国外资源型城市的写法有 Resource-basedTown(City), MiningTown(City),CompanyTown(City)等, 含义为资源型、工矿业、矿业、能源。City、Town代表地域范围,前者为“镇 ”,后者为“城”[1]。都主要指城镇经济以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主,对自然资源形成高度依赖[2]。

周靓(2017)提出后资源型城市定义,即资源型城市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型 ( 一般 10 年以上) ,产业结构较完全依赖资源消耗模式已经注重新的替代产业的培育,并初具规模,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体经济效益提高[3]。

二、重新界定资源型地区的内涵和外延

⑴内涵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资源型地区的内涵和外延虽然在不同的时空节点上可以有一些变化,但其本质内容应该是固定的、恒常的和普遍适用的。否则就会出现每隔几年其内涵和外延就发生变化,有多少个地区和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个资源型地区概念的混乱状况。为此:本课题组对资源型地区的内涵做如下界定:资源型地区是指以本地区矿产资源或森林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地区。这个定义包含以下4层含义:一是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两大类,二是开采和加工本地区资源,三是开采和加工产业要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四是由一定的人口、土地和经济活动形成的地区。

那么,如何界定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这就不仅是研究资源型地区的问题了,而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问题了。定性标准好解决,如何确定定量标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需达到5%以上[1]。本课题组依从这个标准。

此概念是狭义概念,用此概念界定的资源型地区是严格意义上的资源型地区,或称典型资源型地区。

⑵外延

资源型地区的外延从人口和土地规模等角度做如下界定:工矿区、镇、县、县级城市、地级城市。

笔者对资源型地区的外延从生命周期角度做如下界定:前资源型地区成长型资源型地区-成熟型资源型地区-枯竭型资源型地区-后资源型地区。

前资源型地区是指本地区矿产资源或森林资源具有可开采价值的储量但没有开采或已经开采、加工,但资源型产业还没有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地区,包括潜在资源型地区和准资源型地区。

典型资源型地区是指能够满足资源型地区全部内涵要求的地区,实际就是资源型地区。之所以加上“典型”二字,是相对于前资源型地区和后资源型地区而言的。

后资源型地区是指经历了典型资源型地区发展阶段之后,虽然还在(或者不再)对本地区矿产资源或森林资源进行开采、加工,但资源型产业不再是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地区。其中:再生型是指资源型产业不再是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接续替代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转型成功;历史问题遗留型是指资源型产业不再是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由于过去资源开采、加工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之所以确定这种类型,主要因为具有政策意义。

按照笔者的界定,我国资源型地区的数量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以及如何应对,尚需实证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资源型 resource company compan 产业结构调整 资源型地区 内涵 外延

沙发
三重虫 发表于 2021-10-22 10:30: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