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思念江南
718 0

姜兆尹:预算公开无路可退 [推广有奖]

  • 2关注
  • 8粉丝

学科带头人

6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7209 个
通用积分
8.5733
学术水平
132 点
热心指数
161 点
信用等级
121 点
经验
34926 点
帖子
1314
精华
0
在线时间
18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23
最后登录
2024-1-2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1年05月01日 09: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姜兆尹
4月1日起,多个中央部委相继公开2011年部门预算。虽然在所晒项目层级以及对预算表的解释上有明显进步,但舆论最为关切的“三公”预算支出仍然欲说还休。包括负有财政监督职能的财政部和审计署在内,大多数部委公开的部门预算中,“三公”预算支出都付诸阙如,只有科技部一家正式公开了“三公”预算支出。
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作为**信息应当重点公开。在社会舆论大力呼吁和**推进自身改革的背景下,从财政预算公开到“三公”预算支出公开,经历了一个颇不寻常的过程。这两年来,中央和地方预算公开的范围不断扩大,公开的内容逐渐细化。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两天之后,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提出实施各类预算、决算公开的时间表,今年就要部署相关工作,首先要将各级**“三公”支出的预算和决算向社会公开。多个中央部委相继公开部门预算,是在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务院推进预算公开改革的总体部署,无论从动机和效果上看,首先都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赢得舆论的广泛赞誉,对于中央部门预算中“三公”预算普遍阙如,舆论更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一名财经专栏作家认为,财政部的预算公开未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面对中央粗糙的预算表,我们无法为其主导的部门预算公开叫好”。另一个部门的预算公开之后,有评论更是斥之为“不堪入目”,认为“这样的数据表除做实了相关部门的敷衍、让这些部门丢脸之外,不会在提升**部门信用、促进公众监督等方面有任何好处”。而对于科技部率先“三公”预算支出,不少批评者认为,科技部公开的“三公”预算支出只有寥寥50余字——“2011年,核定科技部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4018.72万元”,这种公开太简单、笼统,有敷衍了事之嫌,与公众要求的公开程度相距甚远。
以往,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预算公开改革上缺乏动力,步履迟缓,一般而言有两个原因。其一,预算管理长期粗放而混乱,一些项目根本就是“糊涂账”,无法准确而完整地体现在预算表中,另一些项目则涉及不正当甚至非法的运作,不敢正式体现在预算表中。其二,担心自己如果在预算公开上走得太快,会反衬出其他地方和部门的落后,因此即便能够在预算公开上向前迈出十步,也只愿意先迈出五步,否则可能招致其他地方和部门的不满,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现在看来,一些地方和部门预算公开进展缓慢,实际上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担心受到舆论“得寸进尺的批评”,唯恐不断加码的舆论压力令自己不堪承受。
“得寸进尺的批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舆论现象,即舆论对改革的预期与改革的实际进展之间,永远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初,舆论要求按照**信息公开的规定,尽快实行**预算公开;**预算公开起步之后,舆论又提出预算公开应当全面充分,“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特别要公开社会最为关切的“三公”预算支出;等到科技部在中央部委中第一个公开“三公”预算支出,舆论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三公”预算支出公开应当具体、细化,不能只是一个大而化之的“粗线条”。可以设想,等到**预算公开中“三公”预算支出及其他项目支出进一步具体、细化,舆论仍然会提出新的问题,会设定新的更高的标准,比如对其中某项支出是否合理提出质疑,或者对某个项目是否获得了应有的效益穷追不舍……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与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绝缘,受到舆论“得寸进尺的批评”,或许是改革必须面对的一种常态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从尚未公开“三公”预算的财政部等部委,到初步公开了“三公”预算的科技部,都应当正确对待舆论的批评和监督,自觉把舆论压力转化为规范预算管理、扩大预算公开的动力,并拿出最大的诚意,努力赢得社会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在不断加码的舆论压力之下,**部门切忌产生“越改革越不讨好”的受挫感,以及“你越批评我越不改革”的逆反情绪,更不能因此走上“闭门预算”的回头路。无论如何,预算公开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而且即将进入关键阶段,纵然有天大的压力和困难,改革注定了无路可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姜兆尹 全国人大常委会 财政预算公开 公务接待费 北京青年报 预算 姜兆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