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倾注了写作者们大量的心血,也是他们研究成果的体现。赛恩斯编译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要将科研成果转化成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当先了解论文写作的步骤,这样,写作时才能不再盲目和无所适从,做到事半功倍。
一、选题。选题是写好学术论文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只有确定好选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科研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专业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自己比较擅长的选题,而且选题要适合自己当时的水平,做到难易适度。这样接下来的撰写工作就会容易驾驭,写作起来充满激情,写作也会比较顺利。
选题时要注意排除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同或者相关的前人研究的相同问题。如果自己确实只对此问题感兴趣,也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方法来探讨这个问题,注意自己要有创新,要融入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一般可以说,做好选题,论文就成功了一半。
二、建框架。确定好选题后就要构思论文的结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科研工作者一定不能怕麻烦,围绕选题,在脑海中进行框架的构思,将论文要写的内容一一列出,形成一个个的层次,然后给出小标题,这样论文的脉络体系即文章的结构就形成了。根据论文的框架,查找相应的资料及相应的研究成果内容,填写到论文的框架中,使之丰富充实,否则就会导致盲目查找资料而事倍功半。
三、准备相应的资料。选题和框架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系统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理清自己相应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不可能完全脱离现有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而自成学术体系,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术研究,在撰写学术论文时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
资料的准备是对自己选题内容进行丰富补充且不断修正的过程,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对论文将会有全面具体的认识。没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再好的框架也是枉然,不能成就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四、撰写初稿。根据论文的框架,用连贯成片的书面语言撰写出初稿,将前期准备的资料进行融会贯通,根据框架的顺序,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和感受写出来,最好能够一气呵成,段落层次清晰、完整,凸显主题。撰写初稿时要尽可能详细,必要时可用量化的表格和图表来增强论据的说服力,论点、论据、论证全面,由点到面组织好全文。
这里要提到的是,学术论文在撰写过程中要考虑语言的表达方式,要用学术的语言,字斟句酌,语言要精炼,不要废话,同时语法也要正确。另外,语言的运用除了做到准确严谨,还要通俗易懂,不可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任何一个词汇的选择都要做到无法替换。
五、修改定稿。初稿形成后,将之放在一边,过几天再拿出来仔细阅读,从观点、论据、层次结构和语言文字等各方面进行认真推敲,逐字逐句逐段进行修改,做到言之有物,充分考虑文字的准确性、美观度,不仅要将初稿遗漏的信息添加进去,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必须严格审核。
对论文进行一次修改后,仍旧将稿件放在一边,过了几天再拿出来进行修改,这一次的修改主要针对细节的安排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准确或可行,以及就工作中新的体验、新的发现对论文进行不断的完善,注意使用标准化的语言以及在量和单位的使用、图表的设置等都要使用国家标准。
论文写好后,建议作者将自己的论文给经验丰富的科研工作者审读一下,或者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对论文进行审读把关,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经过多次修改的论文已经是一篇完美的论文,这时就可以定稿了,定稿后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投稿时切记不能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