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读人均111元居住支出给出了两次解释。这第二次解释真需要解释解释。 1、“统计是一门科学——一个统计人对人均111元居住支出的思考”。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含义是所有有质疑的人都不懂科学。按本人浅薄的理解,科学结论应该是可以证伪的。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无论是CPI还是这次的“111元”没有路径去证伪。CPI到现在全世界人民都在猜所谓的一篮子商品是什么,每类商品权重都多大,具体计算公式是什么。动辄就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回避,如何可以称为是科学? 2、“目前,统计部门的数据虽有瑕疵,但绝大多数统计数据能够正确反映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它们是我国十万**统计工作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这句话我认为表达并没有错。确实数据有瑕疵全世界统计部门都一样,是不是绝大多数统计数据都正确我们也可以不去管,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我们也认同。问题在于既然“服务大众是统计部门一直秉承的宗旨”,那么所谓“必须尊重科学,要以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它”这一条应该服从于前者。现在公众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我们的收入、消费、投资、税收这些切身利益的问题。我想知道,十万**统计工作者不能写出一份清楚明了、详细可查的统计报告吗?统计局的这两次解释实际上完全可以在报告公布前就做完。“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这种口号看来还主要是口号。 3、“如果对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不加推敲就大肆贬低统计部门,这种做法显然不是一种科学的、真诚的态度,是会误导大众的。正如一亩地本来只能产粮千斤,你非得要它能产万斤,这在现有条件下显然是实现不了的,但是,这样一个“放卫星”的伪命题,如果说的人多了,也会有人相信。” 这句挺好玩的,人均居住支出111元,在现有条件下,我作为一个低收入者也实现不了,请**谅解。另外,烦请再多找些人解释个几千次,也会有人相信。 4、“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理解统计部门,在发现统计部门的不足时,应多提建设性的意见,不要动辄诋毁甚至诽谤统计部门。” 这句太好玩了,翻译成老百姓的话说大概就是“你们要爱护我,我错了怎么地,你就应该告诉我怎么做对,别动不动就泼妇骂街”。不知道对于一个这样的解释,忍住骂街得多难。行了,我也少说两句,别再对没感情的人浪费感情,还是努力工作,辛苦还房贷吧。 奇文共赏析,附原文如下: 统计局网站再发文解读人均111元居住支出 |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
郑学工:统计是一门科学——一个统计人对人均111元居住支出的思考 统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工具,可以用来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但它绝对不能包打天下。统计所要反映的是从个体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普遍规律,并不能面面俱到地直接反映所有个体现象。做好统计工作是要以科学的标准和方法为前提的。但是,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以误读和曲解统计数据以吸引公共眼球的现象,这是违背科学的和不负责任的,是对统计工作的偏见和歧视! 要想利用好统计这个工具,你必须很好地解读统计和统计数据,千万不可想当然。就拿人们广泛关注的居住支出来说,笔者也想提醒大家,人均111元/月的居住支出并不是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而是住户调查得来的,它只包括房租、水电费、燃料费、取暖费、物业费、维修费等日常消费支出。按照国际标准,国民经济核算口径的居住消费支出与住户调查口径的居住支出有所不同,前者包括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支出(即居民自有住房虚拟租金)而后者不包括,但二者均不包括居民购、建房支出,因为这部分支出算作投资而不是消费,而住房是生产住房服务的固定资产。 不论是国民经济核算还是住户调查,国家统计局都是按照国际标准或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开展的,是经得起推敲的。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数据粗略计算,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居住的实际支出(包括住户调查口径的居住支出和一部分购房支出,不包括虚拟支出)已超过8162元,也就是每人每月支出680元以上,约合每户1958元/月。这个数据还只是一个全国的平均水平,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统计部门的数据虽有瑕疵,但绝大多数统计数据能够正确反映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它们是我国十万**统计工作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近年来,统计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对统计制度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改进劳动工资统计、发布环比数据、改革房地产价格统计、完善住户调查体系、开展数据评估体系的研究以及逐步实现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接轨等。 服务大众是统计部门一直秉承的宗旨,但是,统计工作又必须尊重科学,要以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它。如果对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不加推敲就大肆贬低统计部门,这种做法显然不是一种科学的、真诚的态度,是会误导大众的。正如一亩地本来只能产粮千斤,你非得要它能产万斤,这在现有条件下显然是实现不了的,但是,这样一个“放卫星”的伪命题,如果说的人多了,也会有人相信。因此,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理解统计部门,在发现统计部门的不足时,应多提建设性的意见,不要动辄诋毁甚至诽谤统计部门。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核算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