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温州民营借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州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其规模正在不断缩小,但在今后仍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温州模式 民间借贷 金融体制改革 民营经济
温州经济发展模式一个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据统计,温州民营经济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已经占到整个温州国内生产总值的95%以上。但是,在传统金融制度下,温州的民营企业很难从合法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根据1998年的数据,温州国有部门的产值不到总产值的6%,但贷款占合法机构贷款总额的80%左右,同时占90%以上产值的非国有部门所得到的融资相当少,据统计,不曾超过7%,整个官方金融系统包括城市信用社及农村信用社在内,对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贷款比例,1990年为3.9%,1991年为3.87%,1994年为5.1%,1995年为5.49%,1998年为6.87%。这种状况的存在一方面对温州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温州民间资本借贷的发展。民间借贷活动在温州大量的私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发达的民间借贷市场,也就没有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也就没有所谓的温州模式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借贷活动其实也是温州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民间借贷产生的历史悠久,在清朝以前就出现了。最初是以互助、非利息制的形式存在,至今这种非利息制的形式仍然在延续,另一种是形式多样的利息制。改革开放之后温州民间借贷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在温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投资非常少,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时间内,国家对温州的投入不到6个亿,改革开放后国家的投入也没有明显的增加,同时温州的外资投入也少得可怜。所以可以说温州经济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自费改革”。温州大量的民营企业就是依靠私人借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创造出了闻名中外的温州模式,如今的许多知名的民营企业当初就是依靠民间借贷来弥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流动缺口,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民间借贷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互助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温州农村的家庭工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极难从官方金融机构取得融资的条件下,民间借贷获得快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种民间借贷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温州大多数家庭都进入到这一借贷循环中。这一阶段主要以互助为主,是民间自发调节资金余缺的一种方式,这时利率较低但是参差不齐,基本上月息在1%以内,最高达到4.5%,这要看借款数额、期限、对资金需要的缓急程度以及借贷双方的私人关系等因素。在这一阶段基本上都是资金的借贷双方直接见面,签订借款合约或者口头约定,有的还要有中人作保。在这一阶段借款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核算意识,贷款人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第二个阶段是非正规金融中介的出现。典型的就是银背者,他们从借款人那里得到资金,再以稍高利息贷给借款人以盈利,这是由于传统的一对一的借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民间借贷方式。这时的借款月息有所提高,一般为2-2.5%左右,高的达到3-5%,甚至6%。后来出现了私人钱庄,他们以自身资产作为担保低息吸收资金,再以高息贷出,形成了非官方的金融机构。这一时期各种民间借贷活动对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这一时期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的70%来自民间借贷,而来自官方金融机构的不足5%;第三阶段为失控阶段。这时出现了各种“会”,如“轮会”、“摇会”、“呈会”、“台会”等等名目繁多,开始的“会”主要以互助为目的,后来变成筹资手段,最后竞成为了投机诈骗的聚会。这一阶段借贷月息高达7-40%。特别是发展到后期的“台会”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如1985年冬至1986年春发生在乐清县的“台会”,在高利率的诱惑下,数月之内大量就迅速蔓延到温州全市以及玉环、温岭、青田等县,甚至新疆、山东、江苏等地,据统计,乐清县入会的户数占全县总户数的23%。温州全市卷入“台会”活动的有20万人之多,13个乡镇参加户数达70%,全市“台会”会款发生额11.85亿。这种诈骗性质的“台会”是不可能长期发展下去的,最终必然导致“倒会”,其结果是造成债权人债务人大量破产,许多人家破人亡,导致许多恶性伤亡事件发生,全市因“台会”造成凶杀、自杀等非正常死亡50多人,给温州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破坏;第四阶段为稳定发展阶段。经过对“台会”的清理整顿,温州的民间借贷活动于1992年前后开始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月息保持在3%左右,同时城市信用社开始发挥作用,并于1996年组建成为温州城市合作商业银行。
2002年8月,针对温州民间借贷活跃的特点,温州商业银行推出了委托借款业务,试图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到官方金融体系内部来,促进其健康发展。所谓委托贷款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温州市商业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借款人)、用途、金额、期限和利率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委托贷款的贷款对象由委托人确定,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等。委托人须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委托贷款申请书和其他要求提供的申报资料。作为中介,市商行将根据委托贷款的繁简程度、金额大小等与委托人商议确定收取手续费。按现在的标准,贷款期限1年(含)之内的,在贷款出账时,按贷款金额的2—4‰收取;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则在每年贷款出账时,都按贷款金额的2—4‰收取手续费。他们推出的委托贷款年利率可在4.78%至7.16%之间浮动,具体的利率点由委托人和贷款对象商定。对于委托人来说,这样的利率,与民间借贷相比要低一些,但比起在银行里1.98%的一年期储蓄利率来说,收益已经是成倍增长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把民间借贷纳入到官方金融体制内来进行了,有利于民间借贷的发展。但是这一措施推出后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咨询的人很多,实际办理借贷的人很少,到2002年9月底才贷出了第一笔25万元一年期贷款,到10月底,共有1000万元民间资金在商业银行登记寻找借款人,只有100万元被借走,另有200万元的借款意向,这与温州民间借贷的实际规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这种委托贷款业务目前只是个尝试,效果如何还要进一步观察。
2003年,温州被确定为全国金融改革试点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六项:一是在国有全资银行中将对单笔金额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实行“包收、包放、包管理”,并与信贷员利益挂钩的三包一挂优化营销机制;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允许民营企业入股,实现股本结构多元化;三是重组改造农村信用社,组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四是推进存贷款利率改革,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可上浮50%,贷款利率最高可以上浮100%,下浮幅度为10%,银行机构贷款利率可以上浮50%,下浮10%;五是成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向银行的借贷提供担保服务;六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必然会给温州的金融业带来更大的活力,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对温州的民间借贷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目前温州的民间借贷情况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温州人行2003年1月份对此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的结果。此次调查系在全市选定30个民间借贷较活跃的乡镇作为监测点,选取样本300个。为确保监测样本总体具有代表性,选择的乡镇覆盖经济发达、一般和欠发达区域;监测对象分为企业、个体户和个人三类。借助此次调查,温州人行发现,民间借贷关系以个人借给个人为主,借贷主要是用于生产经营,借贷期限以6—12个月居多;各类借贷中,家用消费的平均利率最高,企业借给个人的平均利率最低;从地区来看,各地区间利率水平有较大差异,经济发达程度与利率成反比。1月份的调查共涉及民间借贷328笔,金额5666万元,最高利率为月息20‰,最低利率为5‰。
关于温州民间借贷的走势,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民间借贷仍然会继续发展,甚至有可能会继续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这是由于,第一,温州的民间借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并且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作机制和规范,人们已经熟悉并且习惯了这种融资方式,当企业或个人有了资金需求的时候,他们往往还是首选民间借贷这种方式;第二,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时效性强,这一点对于精明的温州人来讲尤其重要,温州人在做生意时资金的周转是以天甚至是以小时来计算的,早一刻获得资金就意味着早一刻盈利,而民间借贷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让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筹集到大笔资金,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而官方金融机构则由于手续比较繁琐,时效性不强不能适应温州商人快节奏的要求缺乏竞争力;第三,温州的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这样在一定程度就保证了契约的有效性,并降低了风险,同时还体现了他们相互之间团结互助和有钱大家赚的精神,受到人们的欢迎。所以我们认为,温州民间借贷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将来的日子里它不会只是作为官方金融市场的补充而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仍然成为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当然民间借贷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除了风险较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利率相对较高,但这一方面如上所述较高的利率会由于其时效性所获得的盈利所弥补,另一方面,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近期呈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据温州人行的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5月份民间借贷的最低利率已经从年初的5‰下降到了4.2‰以下,比温州商业银行的借款利率还要低,最高利率也从20‰下降到8‰以下。
虽然我们仍然看好温州民间借贷的发展,但也必须看到,随着金融体系改革过程的深入,官方的正规金融机构正在不断地走向市场化,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和积极的营销手段参与到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来,温州民间借贷活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据温州人行的调查数据,全市30个监测点的300户调查对象2003年5月份共发生民间借贷金额5389.4万元,分别比1月、2月、3月和4月份减少276.6万元、560.1万元、520万元和519.7万元;而5月份金融机构的贷款金额为4912.4万元,分别比2月、3月和4月份增加了765.2万元、64.9万元和58.3万元。这一增一减就充分表明了温州金融体系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说明民间借贷的黄金时代正在远去。在温州,直接与民间借贷进行短兵相接的竞争的是农村信用社,截止到2003年5月底,温州全市农信社存款余额为207.29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5.61亿元,增幅达20.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66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24.13亿元,增幅达18.4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随着金融体系改革,温州农信社将获得更加宽松的政策支持,相信在与民间借贷的竞争中会更加处于有利地位。
民间借贷作为温州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温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将继续发挥作用,虽然其规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正在不断缩小,但其在温州民营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发展的新趋势和规律,引导起健康发展,以让其在温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其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启迪借鉴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