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Sir Sir电影 2022-10-31 23:34 发表于广东看到这张神奇的海报你会想到什么?
Sir数了数,海报上总共有21个电影节的获奖奖项。
口碑佳作?年度大片?
再一搜,原来是一地鸡毛。
电影叫《您好,北京》,一部下个月(11月)即将上映的电影。
但这些天,却很“热闹”。
先是原编剧王鹤鸣微博控诉曹茜茜剥夺了他的署名权,并将其告上法院。
后是把徐峥给拉下了水,还上了热搜。
但,最精彩的部分还是王鹤鸣对电影的这段“讨伐”——
一部烂电影还没有上映就可以获得26项大奖想想中国电影有多烂
好家伙,这年头还有获得26项大奖,却这么“默默无闻”的电影?
再一看新闻。
嚯,又是“为华语电影扬名”,又是“携国产电影走出国门”。
电影到底如何,Sir今天先不评价。
但看着这二十多个电影节的奖项,Sir就有些不吐不快了。
这跟当年杨幂的休斯敦影后简直臭味相投。
在市场如此低迷的今天。
是否真的存在某部国产片,在我们不知晓的情况下“为华语电影扬名”?
01都是啥奖?!
既然是“为华语电影扬名”,就得先看看它在哪扬的名。
众所周知。
国际电影节一般分为ABCD四大类。
我们常说的长片竞赛类电影节,一般指的就是AB两类,总共39个。
而《您好,北京》的获奖信息里……没错,39中0,至少竞赛单元里,能叫上名的一个也没有。
仔细看这二十多个奖项。
你会发现,吹得最厉害的,是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
什么是澳门国际电影节?
在中文维基百科上的标注是——
由澳门电影电视传媒与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举办的电影节,虽然是国际电影节,但主要颁奖对象还是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电影。
听着耳熟?
没错,在首届澳门电影节时,就有铺天盖地的新闻。
不过是负面的。
说是当年葛优作为第一届的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被电影节主办方弄得很不愉快。
以至于“黑脸走红毯”。
并且,参加首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马文的战争》制片高建文还发文“炮轰”澳门电影节的三宗罪:
乱收费;只参赛,不看片;涉嫌卖奖。
开场就有这样的“黑幕”,接下来的澳门国际电影节是否颁奖模式能让人心服口服?
近几年看来,历来颁奖的电影作品,都是历年票房最好作品。
2019年到2020年里,最佳影片分别是《流浪地球》《八佰》《长津湖》。
这三年的重要奖项里,登榜的作品有8分到3.2分作品不等,Sir想了很久,都不明白是什么评分规则。
而今年,《您好,北京》的三项大奖是什么呢?
——优秀新人、最佳男配、导演新人奖。
这通稿真是好大的口气。
前往澳门国际电影节的不知名作品,更像是在票房的流量池里打个滚,混个脸熟,为接下来的上映有更好的铺垫。
质量如何,Sir不能保证。
但,噱头有了,票房自然也可能就有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
在《您好,北京》获奖信息里,澳门电影节可能算是比较“中肯”的一个了。
至少人家最高票房最佳影片选的都不至于让人大跌眼镜。
但接下来这个奖项,可能就会让你哭笑不得了。
片方甚至还为它做了一个logo非常大的海报:
“第十八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入围。”
什么是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
百度百科上说,这由美国鹰龙传媒公司(从事传媒和广告业务)在当地举办的电影节。
换句话说,这个电影节,连一个专门从事电影行业(机构)都没有。
而在过往的“战绩”里,它也是相当不专业。
在第16届的中美电影节里,郭麒麟成为年度最佳新晋演员。
凭的是啥片?
一部叫《宠爱》的电影。
先不说你看没看过这片。
即使你当年不小心看了,恐怕也不太会记得郭麒麟在里面演了个啥。
你说可能看中的是演技?
是潜力?
敬请欣赏“金天使”奖历年获奖电影。
红色的数字是电影的评分。
不难看出,这个奖项顺利为观众们将国产烂片挑了出来。
所以,logo放那么大,是生怕观众不会去搜吗?
大家图个乐,也行。
但接下来的俩,Sir也真是不吐不快。
为什么?
蹭得好明显啊!
首先是“芝加哥独立电影奖”。
不是“芝加哥国际电影节”。
也不是“芝加哥独立影评人协会奖”。
根据IMDb的线索,用英文的确搜到了一个Chicago indie film awards(芝加哥独立电影奖),但这个电影节也就只举办了4年。
而且获奖名单也不一样。
所以到底是什么来头?
Sir用中文搜索这个奖项名称,搜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您好,北京》的获奖消息,且已经是第14届了。
百度条目、维基百科?统统没有。
累了。也许这种小奖,可能不会有百度百科?
那么再看一个——
“戛纳丝绸之路电影奖”。
不得不夸一下片方的通稿,看下面这个标题,俨然一副金棕榈的王者姿态。
但,Sir兴致勃勃点进去,失望地出来。
我们知道有个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也知道有个戛纳电影节。
但,这个“戛纳丝绸之路电影奖”到底是什么东西?
于是搜了一下,今年戛纳国际独立电影节(CIIFF)才举办到了第三届,由哈萨克斯坦导演发起,在10月1日到3日在戛纳举行。
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戛纳这个地方举行一个国际独立电影节,但跟戛纳电影节,没有半毛钱关系,纯属就蹭了“戛纳”热度。
够了够了,不想再看了。
02别糊弄人了
说起来好像是“缺啥补啥”的一种做法。
在中国电影越来越走不出去的今天。
他们走进野鸡电影节的频率,也加快了。
伴随着三大电影节的次次轮空,我们随之认识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电影节。
往好听了说,是镀金——
电影不需要在国内上映,先拿出国溜一圈,里里外外拿个奖,镀层金,回国后,宣发上也有话题可以说。
往难听了说,是欺骗——
也不管这个电影节是真是假,是正规还是野鸡,花点钱买个奖回来,糊弄一下观众,也成了基本的营销手段。
在《您好,北京》里的的获奖信息,就有这么一位“老熟客”。
可以这么说。
过去了的几年里,它为华语片的国际奖项贡献了半壁江山——
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雷米奖。
百度百科里介绍,这个电影节的最大卖点是:
每年有数千部参赛影片,有15%-20%的影片会获奖。
什么概念呢?每年要颁出去150-200部优秀电影奖,甚至,还有设有最佳故事片、纪录片、新媒体、音乐电视、电影剧本等12个单元评选,并且下设200多个分项。
翻译一下就是,奖项类别分得越细,能颁的奖就越多,提高中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