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eixiaona
489 2

[货币和银行] 平安证券-宏观深度报告: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展望,信用篇-221221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4粉丝

院士

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3696 个
通用积分
528.2211
学术水平
50 点
热心指数
54 点
信用等级
43 点
经验
49135 点
帖子
1609
精华
0
在线时间
5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14
最后登录
2023-11-18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22年我国“稳信用”整体面临较大挑战,社融增速一波三折。展望2023年,“稳信用”将面临怎样的政策环境?从总量出发,如何判断“稳信用”的趋向?从结构出发,中长期贷款投放有无持续性,房地产贷款的“堵点”能否打通?

  平安观点:

  2022年下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同比缩量。主因ZF债和企业债融资对社融的支撑趋弱,但表内信贷平稳,表外融资对社融的支撑增强。信贷结构上,企业中长期贷款亮眼,但房贷对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拖累依然突出。

  “稳信用”政策环境展望:一方面,货币宽松有望维持。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2023年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减弱,国内核心CPI维持低位,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发力。外需环境越发严峻,经济运行于潜在增速以下,货币政策有必要再加码,助力稳增长、稳就业;另一方面,结构性再贷款工具或加速投放。展望2023年,预计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为代表的阶段性工具可能逐步退出,而符合中长期方向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额度余量较高、科技创新再贷款工具尚未到期,或进一步延期、优化支持和使用方向,这两项工具有望带动人民币贷款多增6000-7000亿元。

  “稳信用”结构三问:一问:制造业贷款还有多大潜力?制造业贷款是金融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其潜力在于,制造业贷款在企业贷款中占比相比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低近15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带动制造业贷款需求回暖,政策延续强力支持,制造业贷款的中长期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支撑制造业在企业贷款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二问:基建贷款投放后劲如何看?2022年,除地方ZF专项债资金的发行和投放外,调增的政策性银行贷款、新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是基建投资发力的重要引擎。往后看,基建项目经资本金补充后,具备开工落地条件,其配套融资也将陆续跟进,有望对信贷形成持续的支撑。预计2022年已投放的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拉动配套国内贷款约1.4-2.25万亿,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年均贡献约5000-9000亿元。三问:房地产相关贷款能否企稳?房地产企业方面,央行银保监会16条或标志着政策思路转向“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稳健发展”,后续房地产企业融资的规模和渠道有望迎来改善。个人住房贷款方面,2022年受地产销售下滑、房贷提前偿还的拖累,2023年二季度有望迎来同比意义上的好转;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预计2023年的房贷增量与商品房销售的缺口缩窄,弱势恢复至2021年的5成左右。

  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展望:预计新增社融36万亿,年末增速约10.3%(持平或略高于2022年末)。预计2023年的名义GDP增速持平或略高于2022年,从而社融增速的“稳”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货币政策 平安证券 深度报告 货币政策 中国货

20221221-平安证券-宏观深度报告: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展望,信用篇.pdf

909.93 KB

需要: 2 个论坛币  [购买]

16页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ounghy + 100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三江鸿 发表于 2022-12-23 10:16:2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点赞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藤椅
18406558810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23-1-9 19:41: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7-7 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