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miay
1169 1

财经周刊第48期:做空中国?为时尚早!ZZ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4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14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562 点
帖子
22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14
最后登录
2022-4-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财经周刊第48期(7月1日)本期周刊由网友 咸聊 主持
本周主题:索罗斯唱空中国操之过急,奥巴马黔驴技穷悔之晚矣

这段时间的世界经济可谓风云变幻:索罗斯等对冲基金疯狂唱空中国,而中国股市却上演了一番绝地反弹;奥巴马上跳下窜打压物价,国际油价退至90美元后顽强抗击。到底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美国是加息还是QQE3?大宗商品将进入持续阴跌还是会新高?中国股市究竟是反弹还是反转?


   首先,我们看索罗斯,他的观点认为:中国的紧缩为时晚矣,已经不能遏制物价的上涨,紧缩政策又导致了中小企业的倒闭,随着地产泡沫的破灭中国也将硬着陆。
从这个角度来说,道理我觉得是不错的,但是仅仅凭此现在就开始做空中国,我觉得为时过早了。为啥这么说呢?

   我们来说说滞胀的形成:贫富分化导致少数人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他们的钱多的花不完,也不知道该怎么花了;而多数人因为贫穷而无力消费。
于是需求的萎缩就造成了经济的停滞。
  在这种情况下,富人绞尽脑汁也无法将手中的钱花出去,也无法通过投资实体经济而获取利润,于是给他们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去炒作而获利,囤积、炒作一切他们认为刻意炒作的东西。这种资金的炒作推高了物价,于是形成了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进入滞胀阶段,经济的停滞必然还伴随着物价上涨的过程。

  我们来看看国内现状:

  近期有种说法,说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资金面异常紧张,大量中小企业因此关门倒闭。
  真是如此么?我们来分析下,很简单的道理。
  钱是趋利的,哪里赚钱去哪里。因为贫富分化穷人无力消费,导致市场的购买力萎缩,实体经济不能赚钱,那么这时候,市场上的钱,会流向实体经济么?肯定不会。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的。
  没钱可赚,部分中小企业自然要关门大吉,将资金转入能赚钱的领域。例如江浙一带,近期大量企业将其工厂仅仅作为一种融资平台,获取贷款后,将资金投入地产以及矿山(至于为什么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促使实体经济实现转型,我们在以前的帖子里已经大致说明过了,不再重复)所以,这次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目前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仅仅是加快了实体经济的资金向炒作市场转移,短期内反倒刺激了原材料、房地产等炒作资金的泛滥。
  于是,我们此时看到一种表象:一边是实体企业因为资金匮乏而奄奄一息(实际上是因为无法获取利润而奄奄一息),另一边的原材料、固定资产的炒作市场上仍旧是流动性泛滥成灾。这种表象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紧缩的货币政策仅仅遏制了实体经济,而对于物价上涨的遏制作用无效。

  当然,管理者是无法接受以上观点的,因为他们将贫富分化问题仅仅当作一个影响到社会安定稳定的政治问题,而没有看清或者根本就不愿意承认贫富分化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最根本矛盾,不愿意接受贫富分化将导致经济危机的观点,甚至不愿意承认中国会发生经济危机。
  目前他们更愿意接受的逻辑是:目前的物价上涨只是输入型的通胀,食品价格的上涨是短期的供需失衡造成的。
  按照这个逻辑,以及国内管理者的行为习惯进行推理,管理者所能得出的结论无非是:目前的通胀是美元滥发、大宗商品上涨所造成的输入性通胀,仅仅通过国内自身的货币紧缩政策不能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微调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其最可能作出的决策则是:
  考虑到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实体经济资金匮乏,而对于遏制通胀无效,为保证经济的较快增长,对遏制结构性通胀毫无意义的紧缩货币政策将很可能调为中性,甚至偏向宽松;
  对于物价的调控,一方面指望美国能够遏止住大宗商品价格,另一方面则更多的使用行政手段来控制物价的涨幅。  

  那么,用行政手段来调控物价行得通么?
  看看房地产的调控就知道了,现在的地产调控政策不可谓力度不大了吧,为啥房价就压不下去呢?不但没把一线城市的房价压下去,压住了大城市这头,那边中小城市甚至小县城乃至乡镇的房价却翻着个儿的窜了起来。
  一线大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确在萎缩,而全国粗钢的日产量在190万吨以上居高不下,为啥钢材的社会库存却能够不断减少?虽然没有数据报道说明全国中小城市、乡镇的房地产的火爆程度,但钢铁的消耗量正证明了大量小县城、乡镇的房地产建设的异常兴旺,在以远高于4万亿刺激当年的速度不断的大量消耗钢材。
  由此可见,靠行政手段来遏制房价上涨,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同样,比如食品价格,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化肥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运输物流的价格、市场的租金,有哪一样是行政手段可以解决的?

    既然说滞胀是必然的,且无可救药,那我岂不是和索罗斯的观点几乎完全一致了么,为什么要说索罗斯唱空中国操之过急呢?
  所谓做空中国,就是赌中国的经济下滑股市、物价大幅度下跌,但目前形势下,大家感觉下,这可能么?看股市能大幅度下跌么?物价有可能大幅度下跌么?
  为啥我们的直觉会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因为还缺最后一涨。

  目前我们的经济状态是这样的:传统的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丝毫没有改变,房地产依旧火爆,短期内对经济的拉动依然强劲,如果结合大规模的水利投资和保障房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还将拉动中国经济强劲上升一段;
  目前我们的企业的状态是:如果大家有注意观察,以前中国的企业经常谈到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而今年已经几乎没有任何企业还谈什么市场占有率了。

  针对不断萎缩的市场和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做了一件最为务实的事情------减产保价或者说是减产保利润。
  怎么理解呢?假设,你原来拥有1000名工人,产量是100万双鞋子,利润是100万。现在工人的价格贵了,原材料贵了,而市场的需求却减少为90万双鞋子,你会怎么办?企业作出了最为明智的选择-------我甩掉负担,减少300名工人,只生产80万双鞋子,这样700个工人生产80万双鞋子,剩下的700个工人每个工人生产的鞋子数多了,他们每个人拿到的工资就提高了,我因为只生产80万双鞋子,市场的需求却有90万双,虽然比去年100万双萎缩了,但我还是通过减产制造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价格的上涨制造了条件,不但抵消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还保证了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个过程就是最为典型的滞胀的过程,清楚地说明了在生产环节经济的滞如何导致物价的胀,以及大量的失业的产生,相当于经济危机期间的“倒牛奶”和“煤炭工人失业没钱买煤是因为煤太多”现象,其目的都是通过减少供应来保证企业的利润和生存。
  这个过程还将推动物价的另一轮上涨和需求的新一轮萎缩,这种价格的上涨和需求的萎缩达到一个临界值,例如前面那个例子:当你的价格上涨继续遏制需求,当需求只剩下50万双鞋子的时候,这时候你将发现你不能通过裁员来控制局面了,因为你的规模效应消失了,同样生产一双鞋子的成本急剧上升,此时你只能选择关门倒闭。
  当这个需求的临界点来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中小企业的第二轮倒闭潮。
  现在我们看得到的只是第一轮,企业因为实体经济无利可图主动关门的倒闭潮,这轮倒闭潮杀伤力不大,只有当踏踏实实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企业开始大量倒闭的时候,这第二轮的倒闭潮爆发的时候,才是做空中国的最佳时机,那时候的中国再也无药可救,只要轻轻一推这个庞然大物就会轰然倒塌,那才是是做空的最佳时机。
  这两个倒闭潮之间,我认为有一个上涨的过程,我称之为“最后的一次的上涨”是“倒牛奶”后的上涨。而目前索罗斯在中国第一轮企业倒闭潮的时候就来做空中国,我认为他的的确确操之过急了,此时就凭他们这点资金想撼动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无疑是蚍蜉撼树。  

  现在我们的领导还在指望奥巴马能够遏止住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以减缓国内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奥巴马真的能够遏制住大宗商品的价格么?
  首先我们说说奥巴马为啥这时候开始火烧火燎的来打压物价。
  

  08年的金融风暴为了拯救经济免于陷入多米若骨牌式的崩溃逼迫美国开始了第一次的量化宽松,这就像一个人生了急病,只能吃下些猛药救急。
  但奥巴马吃药上了瘾,仅仅因为物价持续低迷,就和伯南克在10年搞出了个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这就和吸毒差不多了,美元贬值引发了全球的一轮恶性通胀,奥巴马功不可没。
  正如俺前期所说,奥巴马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和中国遇到的问题一样,资金是逐利的,奥巴马试图拉高美国的固定资产价格,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但美国有物业税,资金虽多但不愿意听奥巴马的指挥购买美国的固定资产,而是流入新兴经济体或开始大肆炒作原材料。
  于是在二次量化宽松即将结束时,奥巴马搬起的这块大石头终于结结实实的砸到了他自己的脚面,二次量化宽松并没有拯救美国经济,反倒随着油价的上涨导致了美国的严重通胀,并很快开始遏制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民众怨声载道。  

  为了明年的大选,他也选择了用行政手段来打压被它自己拉高的物价。破坏自由经济随意提高期货交易保证金、罗织罪名逮捕对冲基金老板、出卖以色列讨好阿拉伯国家增产石油、在油价已经接近90美元时还指使国际能源组织抛售石油战略储备,他是上窜下跳竭尽全力要用行政手段控制住物价。
  行政手段能改变经济的运行规律么?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中国觉得自己的稀土、焦炭被贱卖了;印度限制出口铁矿石的总量;必和必拓工人罢工;国际能源组织抛储得罪欧佩克。
  和中国面对的问题一样,我认为在需求萎缩的形势下,各国对能源的限产保价必然成为下一阶段的大势所趋。
  我认为国际大宗商品和中国物价一样,还将面临一轮“最后的上涨”。

    当然,以上是我较为主观的臆测,匆忙之中未能详细分析,最终是否有我所说的一轮“最后的上涨”,还是让我们来拭目以待!
  【《财经周刊》期待您的积极讨论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财经周刊 做空中国 为时尚早 固定资产投资 紧缩货币政策 中国 财经 做空 为时尚早

沙发
sun1004 发表于 2011-7-5 19:55: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析的有理有据,能引用一些数据就更好了,不过还是数据可以证实的
目前1.6升以下汽车同比增速已经大幅下降,二2.0升以上的豪华进口车销量却大增,有点普通老百姓购买力下降,而富人购买力依然旺盛(富人拥有大量不动产,或许收入效应带动其消费)还有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也可见一斑,
楼主的线路图个人觉得会提前一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4 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