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陈才天
465 1

[学术哲学] 48: 认知目的 [推广有奖]

  • 5关注
  • 84粉丝

svip3

学术权威

94%

(VIP/贵宾)四级

42%

威望
1
论坛币
81229 个
通用积分
3803.8720
学术水平
1301 点
热心指数
1219 点
信用等级
828 点
经验
274968 点
帖子
10436
精华
0
在线时间
52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11
最后登录
2024-5-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8章:物象认知的地位;48: 认知目的






人类认知世界事物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和完善物象的活动。

感官知觉所获得的世界事物信息,历来称之为“感觉”。而对于感觉信息在记忆思维中的状态,就有以上种种说法。感官直接感知世界事物所获得的信息,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的对于事物的“观念”,或“影像”、“印象”、“幻觉”,或“反映”,“象”或“表象”等概念语词的内涵,都没有涵盖直觉认知事物性质、关系、作用、价值的心理样态。都难以全面而准确地表达人类知识来源整体性和记忆、思维中的样态,感官、直觉等给记忆思维活动带来的信息状况,以及体现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局部向全局扩展的过程和心灵意识把握事物的真实的心理状态。

因此,我们提出“物象”这一语词作为感官直接感知和理性推导以及直觉认知世界事物获得信息,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的有关它们的信息,是比较适用的。下面我们讨论物象的概念、功能及其特征。

在第12节讨论了认知活动是外在中介的观点,随后分别讨论了感性认知、理智认知和直觉认知等相关问题。本节根据物象理论,综合说明认知活动中介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在第3章中讨论了感性认知、理智认知和直觉认知世界事物的结果,是在心灵意识中形成的物象。其实,物象论并不与反映论的基础相抵触。只是由于反映论没有揭晓反映的结果在头脑中的存在形态,而是把反映的结果抽象化为“认识”概念,而认识概念并不能说明“认识”如何转换为语言概念的关系。虽然理性认识承担了由事物信息向语言概念转换的功能,但把理性认识局限于概念思维逻辑思维的范围内,这与理智认知的实际情形不符合,尤其与科学发明创造的实践相悖。这就是我提出理智认知、直觉认知的根源之一。同时,物象理论的认知观,明确指出了认知对于心灵意识的直接后果、成效是什么。它不是抽象的“认识”,而是能够很好与认识对象相联系的物象。认识概念不能准确地阐明知识在心灵意识中的样态,也不符合迄今为止认知神经科学的成就。相反,物象概念比认识概念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物象概念能够很好地实现心灵意识与世界事物的连接或过渡,并能阐明语词涵义的性质,以及语言与事物在心灵意识中组合、分解、相互转换等思维活动。况且,物象概念是认识概念的隶属,物象是认识的内涵之一。因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并不与物象理论相矛盾。但我要坚持的信念和观点是,人们在反复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中,最直接的目标是获取和完善认识对象的物象,而不是语言、观念之类的东西。

根据物象理论,认知活动这种将心灵意识与世界事物联系起来的外在中介,它包括了感官直观的、理智的和直觉的认识世界事物的活动。它们在大多数情形下,感官、理智和直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和实现认识世界的活动。但又是可以对它们做出原则上的区分的。感性认知只能认识直观事物的性质、状态、形式、结构,获取事物的直观物象。感性认知也不能获取复杂的社会关系物象。因此认识微观和宇观世界事物,以及隐蔽的深层次的社会关系是由理智的和直觉的认知活动实现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想到的”,而不是“看到的”或“听到的”。 比如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学说,就是理智认识世界的结果。他心灵意识思维中有了关于“原子”的物象,所以就用“原子”一词来描述、表达这个用感官不能感知的东西。德谟克利特认为,(4)我们不能看见原子的本来面目,却能对它们进行思维。这就是理智的想象认识能力,并且它能得到现实有效的回应。因此认知既是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活动,也是理智的或直觉的认识事物的活动。由于事物信息不仅仅通过感官直接输入到记忆思维中,也通过理智和直觉而获得。

心灵意识把感官、理智和直觉获得直观和非直观事物信息形成思维的物象,就是物象认识活动;心灵意识通过思维将物象转换成语音或文本的表达,形成外在形式的知识。这就叫做认知、认知过程或认知活动。所谓理论就是具有语音文本形式的知识。然而,按照“再实践、再认识” 的观点,是不能解释数学家、逻辑学家依据数理逻辑的演算得到的科学结论。 理论知识的修正、完善,实质上是要先对记忆思维中的物象进行修正和完善,然后才能做到语音文本形式上的修正。要对心灵意识中物象做出修正和完善,就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于事物的接触联通,加深对事物的细节的了解,加强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观察、理解、推测、判断等,使物象更加清晰、可靠。这就需要感官、理智、直觉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要创造新的理论知识,就必须在心灵意识中有新的物象形成,再由新的物象抽象出新的语词概念,形成新的理论。

感官知觉常常向思维提供事物虚假的或偏面的或零散的或表面的信息,需要理智能力认识事物非直观的结构和本质。但是,理智与直觉的认识能力同样也是有局限性的,需要在实践中修正和完善。由此,根据物象理论,实践是不断获取和完善物象的认识活动。在物象理论中,反复的认知活动,不仅加大感官感知事物的信息,而且理智的和直觉的认识加大了对世界事物深度的信息,从而完善充实思维形成的物象,纠正物象偏差,剔除物象中的虚假成分,使物象更加与事物相符合一致。在这个意义上讲,认知活动就是要获得清晰的物象信息。反复认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更加清晰的、深刻的、完善的物象。

认知是感官、理智和直觉共同获取和完善物象信息的认识世界的活动。认知活动并非是直接证明概念及知识的真假,而是直接验证记忆思维中的物象与实体事物是否相符合。因为语词概念是人人共享的,为什么有的人运用得很适合,有效益;有的人运用得不适当,甚至错误呢?原因就在于前者对事物的获取了深刻细致的物象信息,思维形成了清晰而完善的物象,而后者获得的是事物粗糙的混沌的零碎的物象。因此要认知就要有对物象和概念是否与事物相符合的心灵意识和信念。

根据认知对象与认知工具的性质差异,我们可以把认知区分为,物理性认知与意象性认知。后者的认知对象是人及其社会活动,认知工具是语言文字。以往的哲学并未做出这种区分,相关问题将在第19章进行讨论。不论是物理性认知,还是意象性认知,认知活动始终处在外在中介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认知的作用是不断获取和完善物象的认知活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理性认识 社会关系 理论知识 社会活动 神经科学

沙发
陈才天 发表于 2023-1-15 17:34: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认知目的就是记住认知对象的物象,而不是事物本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5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