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10803/u1a6032139.html 对铁路部门来说,正处于多事之秋。连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让铁路部门成为了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而连续出现的负面新闻和焦点新闻,则让铁路部门应接不暇。 据8月2日的《新京报》报道,铁道部报告显示,铁道部所属运输企业2011年上半年盈利42.9亿元,总负债首破2万亿,负债率为58.53%。分析指出,铁道部下一步的融资会更大,负债也会进一步加大。
而在此前,相关媒体则传出消息,近日,有网络传言称铁道部运输局原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在美国和瑞士有存款28亿美元,其妻在美国洛杉矶有三处豪宅。
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毫不相干的消息和数据,只要与“铁路”二字挂起钩来后,又似乎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关系十分紧密了。
事实也是如此,一边负债累累,如果不是有“垄断”撑腰,早就应该揭不开锅,没有银行敢与铁路门打交道了,更别说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一边却出现了工作人员不飞吹灰之力就进入中国“富豪榜”。想一想,一名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多高的年薪,可以让自己的海外资产达到28亿美元之巨?
虽不能说张曙光的资产是铁道部的负债带来的,也不能说铁道部的负债与张曙光的资产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谁又能保证铁道部的负债与张曙光的资产没有任何关系呢?
作为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有“高铁第一人”之称。高铁技术的引进,绝大部分都出自张曙光之手。不仅如此,铁路的各种装备购买和招投标等,也大多出自于张曙光“领导”的运输局。如果张曙光是一名“清官”、一名“清高”的技术人员,当然不会有任何关系。问题在于,张曙光似乎并不“曙光”,他庞大的个人资产,显然不是正常的资本积累,更不是劳动所得。
如果这一切属实的话,我们不禁要问,铁路部门到底有多大的管理漏洞呢?如此巨额的资金被卷入到个人的腰包,难道一点线索也没有吗?
众所周知,近年来铁路建设可谓进入了“大跃进”阶段,不仅投资的规模很大、投资的密度很强,而且投资的战线很长、范围很广。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和放松,都可能给不法分子留下作案的空间。张曙光权倾一方,又有刘志军这样的后台,还怎能净身而为呢?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如何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避免腐败问题的发生。因为,任何腐败行为,都是以牺牲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代价,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人民利益的受损。以张曙光案件为例,如果他的所有违法行为都是在技术引进、设备采购等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肯定,技术转让和设备采购过程的行为是不规范的,是存在很多漏洞的。那么,铁路部门是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的呢?其相关的技术转让、设备采购等,有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呢?有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呢?相关职能部门是否也应当承担责任呢?
有关张曙光到底是否有28亿美元的巨额海外资产问题,相信有关方面一定会认真的调查和核实的,并会依法予以追究。但是,张曙光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不能等到有关方面对张曙光问题的处理结果出来再解决。因为,苍蝇不盯无无疑缝的蛋,如果铁路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仍然漏洞百出,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出现第二、第三个张曙光,国有资产的安全也就更加没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