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陈才天
1094 2

[学术哲学] 第11章:物象知识。75: 认知基本方式 [推广有奖]

  • 5关注
  • 84粉丝

svip3

学术权威

94%

(VIP/贵宾)四级

32%

威望
1
论坛币
81229 个
通用积分
3803.8720
学术水平
1301 点
热心指数
1219 点
信用等级
828 点
经验
274956 点
帖子
10432
精华
0
在线时间
52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11
最后登录
2024-4-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陈才天
追求真理是快乐,无须回报。

物象认知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

一、什么是物象认识

在第一章中,我们多处提及和举例说明了,人们在许多情形下认识世界事物是不需要运用语言的,这就是在通过“五官”直接感知实物的认识活动,其思维方式是物象思维,其认识世界事物的过程是物象认识。

我们把在没有用语言或是不需要用语言、词汇帮助的情形下进行的认识世界事物的活动,称之为物象认识。这种不需要用语言对实物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可以是面对实物直接进行的反复观察与思考,也可以是在远离实物的情况下,通过头脑记忆中的物象进行的反复思索,或是两种方式相互交替反复的运用。

物象认识与物象思维不同处在于:物象认识过程大于物象思维过程。物象思维限于人脑的思维功能作用,虽然也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思考。但是,物象认识是在目的指导下,对实物进行反复的观察感知,并对实物信息认真思索达到获得清晰物象的过程。这样,物象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觉系统功能作用。物象认识与物象思维的界线,可以由盲人没有视觉物象思维来证明,因为盲人不能获得视觉物象信息,因此盲人没有过视觉物象认识活动。

物象认识是“五官”直接感知世界事物信息和大脑运用这些信息进行物象思维认识实物的过程。它包括人的有目的运用“五官”去直接感知实物和选择实物对象,以及对于感知到的有关实物的性质、形状、状态、结构、性能、能量、关系等信息反复进行的直接观察,认真做出的分析、判断、推理的思考认识的活动。其中包括对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表情、行动的心理状态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思考的认识活动,也是物象认识活动。

物象认识是有逻辑性的,物象思维的逻辑性体现在物象认识活动的过程中。因此,物象认识活动由物象抽象、概念、物象判断和物象推理所构成。

提出物象认识概念的意义和作用在于,能够区分人类认识世界事物的两种途径。人们通过“五官”直接感知实物的认识活动的主要特征是物象认识,它有别于我们以听读写的方式通过语言文字间接获得世界事物知识的认识活动。

物象认识是物象思维认识事物的过程。物象认识是通过视、听、嗅、味、触觉对事物性质、性能、形状、状态、能量、信息之间的联系、关系进行直观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考活动。物象认识与物象思维不同处在于:物象思维主要侧重于人脑的机能,而物象认识是在思维功能作用下,对实物进行反复观察思索达到获得清晰物象的过程。物象要成为知识,就需要物象认识过程中直观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考活动。

我们对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的直接的感知是物象,因此,物象认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二、物象认识是人类原始的认识方式和能力

人类的认识发展史表明,物象(思维)认识活动先于语言文字即符号(思维)认识活动。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人类在还没有语言文字的时代,是怎么样思维达到认识世界并获得对周围事物的知识。

人类史和语言史的研究表明,思维与语言的历史是不等同的。思维是同人连在一起的,我国人类学家吴汝康在《人类起源的新争论》一书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人类学家多数都认为人类历史接近于一千万年(也有一些研究者又提出了人类历史应为一千七百万年的新见解)(8)。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语言学家王士元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学时也认为:“人和黑猩猩都是从古猿演变而来的,分开的时间不过在一千万年以前”,而“通常认为语言至少有几十万年,甚至一百万年的历史”(9)。这些根据科研成果的说法,人类有大约900万年的非语言的历史。硬说思维历史与语言历史同样久远,思维与语言不可分割,就只能人为地缩短人类的历史或人为地拉长语言的历史。显然是不科学的。

即便是按最近美国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人类在大约400万年前与大猩猩分手,而人类有语言的历史不过一百万年左右,有文字时间更短,估计不超过一万年。在漫长的无语言的岁月里,难道人类就没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维形式吗?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物象思维认识。

人类通过物象认识活动,达到了对世界事物的认识,获得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并能掌握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知识。比如选择食物,趋利避难与同类群居生活、繁衍后代的经验和知识等。并且,逐渐形成种植谷物、驯养禽畜的生产技术知识。虽然,我们已经不能真实地考察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类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但是,一方面,我们从现实中的又聋又哑的人的认识能力上,可以看到非语言的即物象思维认识环境的能力是不可怀疑的。另一方面,根据18世纪人类学家们对非洲、大洋洲的土著民族的考察,虽然她们大多数人都有一定语言能力。但是,这些语言能力不足以表达她们已经掌握对实物的了解、理解和控制。换句话说,这些资料是可以资助我们了解土著民族的主要是物象(思维)认识的方式。

一位人类学家这样记述大洋洲的土著民族的物象认识环境的现象。“这里的土著具有敏锐的官能,他们精确地注意到了陆地和海洋生物的一切物种的种属特性,以及象风、光和天色、水波和海浪变化、水流和气流等自然现象的最细微的变异。”一位生物学家对菲律宾群岛的俾格米矮人作了如下描述:“尼格利托矮人的另一特征是他们有极其丰富的关于动植物界的知识,这一点使他们与周围住在平原地区的信奉基督教的人判然有别。这种经验知识不仅包括对极其大量的植物、鸟类、牲畜和昆虫的种的识别,而且还包括关于每一种动植物的习性和行为的知识……。” “我曾多次看见一个尼格利人,当他不能确认一种特殊的植物时,就品尝其果实,嗅其叶子,折断并观察其枝茎,捉摸它的产地。只有在做过这一切之后,他才说出自己是否知道这种植物。(10)”这些例证都说明,土著族人是在用物象认识世界事物的方式。

物象思维概括能力的增长标志着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许多民族学资料证明,在语言不发达的,处在物象思维阶段的原始居民,一般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令人惊奇的记忆力,这说明物象思维具有极强的再现事物的能力。

人类有了物象抽象的认识能力,能够对实物从形状、状态、性质、颜色、性能进行分类,产生物名概念。这成为语言的起源动力之一,虽然,语言学家对于语言起源于动词还是名词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论怎么说,动词名词的产生都是物象抽象的结果。通过物象认识对实物做出判断,掌握实物的特性,这是很现实的事情。比如,我们对自然界对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的直接的感知是物象,因此,物象认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个问题:人的物象思维是其原始的认识能力,这表明高等动物也是具有这种认识能力的。承认动物界有物象思维认识能力,并不等于降低了人类的价值等级,人类走出动物界是由多方面的不同性质的力量共同作用逐渐完成和实现的。其中,在思维认识能力方面,人类最终能够以物象思维与语言文字符号的意象思维的相互转换,就是人与她们的始祖分道扬镳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人类的物象思维活动比起动物来,在数量和质量是有巨大差别的,大可不必以有无思维能力作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分的绝对标准。

三、物象认识仍是现代人一种普遍的认识方式

物象认识方式是人类在没有语言的历史条件下就具备的认识世界事物的能力。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在现代社会语言文字发达的情况下,物象认识是否还存在呢?回答是肯定的。

物象认识不仅是人类原始的认识事物的方式,而且现在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事物的基本认识方式之一。因为物象思维是人的大脑右半球的功能优势,它是人类生物学遗传和保存下来的神经生理学特性。

物象认识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在进行生产、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发明创造过程中,常用的认识世界事物的方法。

我们在上文已讨论物象的种类有自然物象,人体(含表情、情感、服饰)物象,人工(含工程、艺术、烹饪)物象,符号物象包括:语言(音节、音韵、语调),音乐物象,文字(形即笔划、部首、字母与音节等)物象,社会(含经济、政治制度)物象,虚构物(含文学、神话、网络游戏)物象,意向、意志(人的言行、历史事件)物象,无物之物象等。人们通过物象思维达到认识事物性质和物与物的关系,当不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时,是完全可以不须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来思索认识它们的。人们不是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它们,而是通过“五官”直接感知它们,并用物象思维达到认识、把握事物,当不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时,就将这些物象认识贮存在记忆里。

我们以人体物象认识为例,人体物象认识包括人的躯体动作、行动、像貌、体形、表情、情感、着装服饰、声音等。人们可以通过视听触觉感官直接感知它们,并在头脑记忆中形成物象,经过物象思维活动达到认识人的精神面貌,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等。通俗地说,是“一看就知道。”就是说当不需要问答说话的情况下,就知道一个的社会地位,贫富状况,心情好坏,身体健康如否,等等。当不需要说话的时候,是不须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更不须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来思考认识它们。

对于人的躯体动作、行动观察是一种物象认识。人的躯体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场面内由动作、行动构成的状态,比如,或坐在餐桌前,或坐在办公桌前,站立,走路,操作:或厨房做饭,或在驾汽车,或在电脑前玩游戏等;写作,说话,躺着等。这样,人身肢体动作、行动就与社会场面相联系,形成人的形形色色的人体状态。当我们看到了某些人体状态就成为我们大脑中的人体物象。还有舞蹈、体育、杂技都是人的躯体动作构成的,它们形成我们头脑中的人体物象。人们只不过是观赏演员运动员的动作技巧造形的艺术和表情,我们是完全可以不须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来思索认识它们的。

对于人的像貌辨别,就是一种物象认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像貌,它包括身高,身材(胖或瘦),体形如女性丰乳肥臀,肤色(人种肤色或同一种族中肤色深浅),头发(种族发色,发型,发长或短),脸型,眼、鼻、口、耳的形状等。一个人认识另一个人就是凭着对像貌的记忆进行物象认识的,两个人的像貌极其相似的比率约为千万分之一,完全相象几乎为零。所以我们能够辨识十几年前的亲人或老朋友。

对于人的着装服饰的观赏,仍然是一种物象认识。人不可能不穿衣服,女性多有头饰服饰且是精妙绝纶。男女服装的颜色可谓是五彩斑斓,式样是百花齐放。一个人的着装服饰是构成人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服装还是人的身分社会职业地位的象征,比如军人警察的服装和职衔。人们通过人的着装服饰的物象认识,知道一个人的贫富、职业、地位、爱好、气质等情况。每一个人都会形成对于他人的着装服饰的物象。

对于人的口音记忆和识别,还是一种物象认识。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口音。两个相互熟悉的人在他们之间形成了口音物象,在电话里很快就能通过说话的声音知道对方是谁。人们很熟悉流行歌唱家的歌声物象,听到歌声就知道是谁在唱歌。歌唱是反映人类感情的声音现象,人与人之间可能语言不通,但仍然可以由歌声体验复杂的情感。如爱或恨、欢乐或痛苦、惊骇、恐惧等。

语言表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表现,但语言表情最强烈的是曲艺节目。它把语词与音乐结合起来,具有极大地情感表现力。中国戏曲中,不但生、旦、老旦、净、丑发声有所差异,就是同一行当每人也不尽相同。如京剧的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就各有各的用声方法。据说 “啊”字采用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出坚定、犹疑、愉快、压抑、轻松、沉重、高兴、狂欢、惊讶、悲哀、激动、不安、失望、绝望、希望等等不同情感。同一个字能够发出不同的音调,一个“啊”字能够表达人的如此复杂的情感,听众能分辨出这众多不同的情感被其打动,并体验事情中的人物的处境。这就是物象认识的结果。

对于人的意向和意志的认识,同样可以由物象认识得出。一个人追求某种目标的意向和意志,是可以从他的躯体动作、行动、表情、着装服饰、说话语调等方面得到体现。一个人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做同一件事情,体现他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意向和意志。这个过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它仍然是以物象形态被人的视觉直接感知形成记忆思维中的物象认识。一个人在一定情形下的表情、着装服饰、说话语调,无疑可以体现他的某种意向或意志。它们都是以物理的可视或可听信息的信号直接剌激人的感知觉器官,形成物象和对物象的认识。总之,人的一切精神现象的信息都依赖于人体多方面的物理信号而被他人所感知。换句话说,一切精神的东西都能够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得到,都会在人脑中形成对于它们的物象思维认识活动,产生物象知识。

对于人的价值追求,也能被感知成为一种物象认识。价值是人对于某些物体需要与否的利益判断,所以,一个人确定自己的价值追求本身有物象认识过程发生,并以物象知识形态存在于记忆思维之中。当一个人将其价值判断和选择付诸实施的时候,必有动作行动出现,形成价值追求的社会活动,而人的社会活动必将以物理信号被他人感知。例如,对某物的追求或放弃即采取行动或无动于衷,或长期坚持不懈,或对某种职业的选择与放弃,如择偶表现等。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物象认识的应用频率也是很高的。比如驾驶汽车的操作过程,车工加工零部件,服装加工等等,大多是靠物象认识活动的实物操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知识大多数处在物象知识的状态。对于肉类是否变质,通过看其颜色,嗅其气味就可以做出判断,决定是否购买,是否食用。厨师烹饪菜肴食品,做出美味佳肴的技术,主要是依靠物象知识,菜肴的味、香、色、形都是厨师的物象知识,在制作菜肴时并不需要语言文字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美国加州大学 语言文字 人类学家 认识过程 社会活动

沙发
陈才天 发表于 2023-6-19 08:54: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四、科学实验和科学发明发现中物象认识活动

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过程中,科学工作者对实物的观察,就是物象性质的认识活动,他们的发明创造活动,首先来自于对实物的物象认识。比如建筑物的形象设计,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鸟巢模型设计过程,首先就是物象构思,然后才进行精确的图形设计和材料力学的计算。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那些被公认具有创造性的巨人的真实的思维认识活动的世界。1945年,一位名叫杰奎斯·哈德玛得的数学家向全美国的著名数学家寄发问卷,询问他们在其创造工作中所使用的是哪种思维。他将结论总结如下:(11) “实际上,他们所有人……不仅在心理避免使用语词,而且避免使用代数或其它抽象符号。……在我收到的答卷中,这些数学家的心理图像是最常见的,但他们可能是另一种——例如,运动着的心理图象。”

量子论之父,马克斯·普朗克在其自传中指出,创造性的科学家必须具备:“对新观点的一种活跃的直觉想象力,这些新观点不是演绎得出的,而是通过艺术家一般的创造性想象而得出的。”

形式逻辑的始祖亚里士多德,也发现了物象认识对于思想的必要性。在其《灵魂论》中,他写道:“离开心理图象去思考是不可想象的。就象在作图时一样,类似的效果可以体现在思维当中。”

以上科学巨人们说到的不论是“心理图像”,还是“表象”、“直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实际上就是物象,他们通过物象思维的认识活动,达到了认识实物的创造发明的成果。用语言符号的表达,是在完成创造出新物象的认识活动成功之后,才发生的事情。对于数学这门精确而抽象的科学,真正的创新者必须在其工作中,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物象即对于物象的思考认识。

科学家在发明创造过程中,运用物象进行的思维认识活动,说明物象认识的主要作用。

科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于某一微观物质体的结构和性能的认识即物象认识,从而为达到利用该物质谋取人的福利。要了解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就必须要有控制它的设备仪器,因为人的感知觉能力已经不能够直接地感知它的结构和性能。实验过程就成了认识某一物质体的形状、结构和性能的物象认识活动。比如,科学家对于人类基因组的解读过程,就是一个以观察分析DNR大分子的螺旋结构的过程,碱基、氢键、核酸的不同排列就构成了不同的性能基因。科学家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认识活动,是不需要语词参与的。他们看到的只是DNR大分子的螺旋结构的状态,碱基、氢键、核酸,基因,这些名称都是后来给它们命名的。

物象思维的创造力与产生新的物象。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并不是改变物象本身,而是将不同的物象或是同一物象不同的部分进行的联想和想象所做出分解或组合形成的新物象;或是在原物象基础上进行的推论判断得出的新物象。这个原理在自然科学领域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不论是在“分解重组”还是在“推论判断”的创造思维认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原本没有过的新的物象,这并不意味着对原物象的改变而得到的,而是对原物象的分解或对几个原物象的组合;或是在原物象基础上推论出新的物象。

关于由语言文字意指的物象基础上所进行的“分解重组”或是“推论判断”的创造思维认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物象的相关问题,请参阅第四章·四·。

五、社会科学领域,物象认识在创造新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大家知道,自然科学的创造是新的物质体的产生.。社会各学科的属性很复杂:在经济和政治学科的创造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发现;在艺术学科有的与自然科学联系紧密,有的与社会政治宗教意识形态联系密切。

在经济和政治学科创造新的社会关系,就是现实社会原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情感利益(实物)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分配制度进行分解或重组,或是发现新的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的物象认识,然后,以文字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乌托邦,就是西方思想家虚构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物象的文字描述。

艺术品的创造过程,也是证明物象思维认识活动的有力证据。绘画、雕塑、舞蹈、杂技、体育、魔术、刺绣、陶瓷、剪纸等等,都是物象认识活动的结果。每一幅绘画,每一个雕塑都要经历反复的直接感知和思考修正,才能形成完善的作品。舞蹈、杂技、体育等需要反复的演练,它们都是物象认识活动的范畴。

物象思维可以根据物象进行想象或幻想的虚构加工,形成新的物象。

虚构新的物象是许多类型工作的思维方法。比如文学家写小说、编写剧本都是首先虚构作品中故事情节、事件发生的环境场面、人物形象、景物等等,它们都是作者新组构的物象。然后,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根据电视电影剧本的文字描述的物象,转换成人物道具场景演出并摄影制成电视电影。虚构物象是组构新物象的一种形式。动画和网络游戏节目,都是虚构物象演变成一种现实事物。虚构物象的突出特征是,现实中根本不能够存在的事物形式,比如神话故事。

六、物象知识理论逻辑支持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由于我们感官的感受阈值的限度,又由于实在者于时间和空间永不停歇运动的原因,这使人们记忆思维中的物象永远是落后于实在者的状态,这就是西方认识论史上不可知识论和怀疑论产生的根源之一。不可知论和怀疑论认为,由于实在者世界是处在时间流动和空间变换之中的,而我们只能感知相对固定在一个瞬时的和很狭小的空间范围内的事物信息,因此,我们的感官功能阈值是无法认识无限时空中永远变动着的事物。物象知识理论在认识逻辑上须要承认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认为人的认识——记忆思维中的物象永远与实在者存在差距,虽然,物象理论主张物象与实在者同一性原理,但是,我们不能将实在者移入大脑中。人的感官能够接收实在者信息传感给大脑记忆思维而形成物象,能够运用物象记忆反复感知某些实在者而逐渐形成完善的物象,并且可以运用语义物象固定在媒介物上传递给他人,经历千百次反复实践感知实在者,从而达到某一些永恒真理性知识。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确切的证明。比如水分子的结构,氧分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太阳系的结构,等等。然而,人类无法达到对宇宙运动完全的认识。例如,卫星气象云图就是最好的例证,当气象工程师审视云图时,实地的气象云图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气象永远是预报的性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气象工程师没有认识当日即时气象,只不过是认识了一个相对的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气象物象。虽然,这既不能说气象是不可认识的,也不能说预报是绝对准确的。事实证明,天气预报是很有价值的知识,比如强台风预报,基本上是准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气象观测技术的提高,准确预报范围会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地球大气环流是不可控制的,所以天气预报永远是一种预测,而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一致。这类知识证明怀疑论和不可知论是符合人的认识能力与对象所处的距离和差异状态。

我认为,人们思维记忆中的物象,类似于气象云图。气象云图并不是实在者,而是云图物象。实在者在时间和空间中永不停息的变动,我们通过感官直接对于实在者的感知形成记忆思维的物象,总是一个瞬时静止时空中的实在者。人们思维中的物象及物象知识,不可能与实在者完全同步,但这既不等于说人们不能认识世界事物,同时又不能说人们完全认识事物。所以,在物象知识理论逻辑上,一方面说明人们记忆思维中的物象是与形成它的实在者信息具有相等的同一性,又由于语义物象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把实在者信息固定和组构成物象,所以,人们能够形成更微观深层次的和更宏观时空范围的物象,即提高人们认识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宇宙运动无限性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人类的认识活动永无止境,这是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8)参见吴汝康《人类起源的新争论》,《百科知识》1984年第10期。

(9)《语言学论丛》第11期,第108页、130页。

(10)(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第6~7页,商务印书馆1987/

(11)“(美)托马斯·R·布来克斯利著《右脑的奥秘与人的创造力》 董 奇 杨 滨 译 林崇德 校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988/


使用道具

藤椅
陈才天 发表于 2023-7-2 17:01: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的记忆思维中的牛,是牛的“物象“,而不是牛的”信息“。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