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三年全国渔业统计分析
2003 年, 全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
展观, 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渔民增收的中心任务, 以“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增加渔民收入为目标,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发展水产养
殖为重点, 控制捕捞, 开拓远洋, 强化加工, 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 加强法制建设和行业管
理里, 在面临“非典” 疫情突发、 局部灾害比较严重、 水产品出口受阻等不利情况下, 保持
了全国渔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 主要统计指标及增减情况
(一) 水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
据对全国 31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和中国水产总公司的统计年报汇总, 并与国家统计
局核对一致, 2003 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 4706.11 万吨, 比上年增长 3.09%, 其中海水产品
产量为 2685.62 万吨, 淡水产品产量为 2020.49 万吨, 分别比去年增长 1.48%和 5.30%。 海
洋捕捞产量为 1432.31 万吨, 扣除远洋捕捞产量 115.76 万吨, 比上年实际减少 7.25 万吨,
负增长 0.58%。 淡水捕捞产量为 246.22 万吨, 比上年增加 21.42 万吨, 增长 9.53%; 海水养
殖产量为 1253.31 万吨, 比去年增加 40.46 万吨, 增长 3.34%; 淡水养殖产量为 1774.27 万
吨, 比去年增加 80.22 万吨, 增长 4.74%。
总产量中, 捕捞产量 1678.53 万吨, 占总产量的 36%; 养殖产量为 3027.59 万吨, 占总
产量的 64%。 海水产品产量为 2685.62 吨, 占总产量的 57%; 淡水产品产量为 2020.49 万吨,
占总产量的 43%。
总产量中, 鱼类产量为 2819.2 万吨, 占总产量的 60%, 甲壳类产量为 436.9 万吨, 占
总产量的 9%, 贝类产量为 1119.7 万吨, 占总产量的 23.8%, 藻类产量为 141.9 吨, 头足类
产量为 90.2 万吨, 其它类产量为 98.1 万吨。
海洋捕捞产品中鱼类产量 973.14 万吨, 比去年(964.48 万吨)增加 8.66 万吨, 增长 0.90%;
甲壳类产量 231.94 万吨, 比去年(253.57 万吨) 减少了 21.62 万吨, 负增长 1.27%; 头足类
产量 90.21 万吨, 比去年(167.26 万吨) 减少 77.05 万吨, 负增长 46.07%。 由此可见, 除了
海洋捕捞鱼类产量同比出现增长外, 其它海洋捕捞品种产量均出现下降。 在海洋捕捞鱼类产
量中, 鳀鱼产量最高 130.24 万吨, 占鱼类产量的 13.38%; 其次为带鱼 126.49 万吨, 占鱼类
产量的 13%。
海水养殖鱼类产量为 51.92 万吨, 养殖面积为 75941 公顷, 分别比去年减少 41247 吨和
7427 公顷, 负增长率 7.36%和 8.91%; 甲壳类产量为 66.12 万吨, 面积为 306270 公顷, 分
别比去年增加 9.88 万吨和减少 6417 公顷, 增长 17.58%和降低 2.05%; 贝类产量为 985.32
万吨, 养殖面积为 963698 公顷, 分别比去年增加 201480 吨和 130237 公顷, 增长 2.09%和
15.63%; 藻类产量 138.38 万吨, 养殖面积为 80699 公顷, 分别比去年增加 8.2 万吨和 19023
公顷, 增长 6.31%和 30.84%。 在鱼类产量中, 鲈鱼产量最高 7.8 万吨; 其次为大黄鱼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