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推进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 标 ( SDGs )的进程,
正在出现全局性的大幅倒退。 极端气候重创全球经济, 历史性高温、 持续干旱、 超大洪灾, 气候变化正演变
成全人类的 “致命 ” 危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 C OP27 中提出震耳发聩的警示, 留给世界的时间不多了,
但我们做的却还远远不够。 在现实挑战面前, 全球需要一种推动政商学社研一致行动的共识和价值理念、 一
套贯穿全球治理、 国家治理到公司治理的策略和方法工具, 这就是 ESG 存在的价值。 近二十年的发展表明,
ESG 以其广泛适用性和可量化评估的特质, 正在重塑商界的价值观与生态, 通过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
引导“资本向善”, 推动“商业向善”, 改变商业的价值创造逻辑。
2022 年, 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大形势下, ESG 犹如一束光照进中国转型发展进程, 迅速激发了市场的
广泛关注和快速学习 的热潮。 如果将 2021 年视为中国 ESG 发展元年, 那么 ESG 进入中国又有着怎样的历
史契机? 中国 ESG 实践对高质量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有哪些新进展? 这些新探索将会对未来中国的发展
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些问题在这本《白皮书》 报告中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ESG 高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ESG 与 “中国式现代化 ” 发展战略在三个方面都是高度契合的。
一是在发展理念和传统文化上, “创新、 绿色、 协调、 开放、 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以及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和 “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方略, 都与 ESG 所倡导的经济繁荣、 环境可承受、 社会公平的价值内核高度一致。
同时中国 “天人合一”“义利并举” 的传统文化也能很好地诠释 ESG 中国版内涵。 二是在发展方式上, ESG
在公司中更容易具体化为企业的环境、 社会和公司治理责任与绩效。 在量化评估中, ESG 投资策略又可与企
业的 ESG 绩效实现有机联通, 不是单一追求短期财务回报, 而是与 “中国式现代化 ”要求的 “是人与自 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 更加注重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 三是方向
目 标上, ESG 更具有价值观属性, 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高度一致, 它与奉行价值投资的金融机构和积极践行
社会责任的实体企业均有共同致力于改善负面外部性的初衷。 随着 ESG 整合和尽责管理的广泛应用, 数以
万亿计的资金将引流至转型发展轨道, 形成新的社会价值投资浪潮。
评价标准是中国 E S G 发展的基础支撑。 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好政府、 市场和社会三方面资源优化配置
的作用。 实现 “政策—资金—企业” 三重奏的共鸣需要有效的衡量, 而标准是衡量的前提。 中国 ESG 发展尚
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标准缺位、 标准低质等问题,是困扰和影响中国 ESG 市场发展的现实问题。 在国内,
需要 “政府—市场—社会 ”三大部门协力推进标准建设 , 才能更好地达成 “政策能落实 、 资金能到位、 实业
重实效 ”目 标 ; 在全球, 需要基于联合国主导的共同原则和基础框架, 建立共容、 互通、 互认又能兼顾本土
特色的 ESG 标准, 才能实现 “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生态平衡” 这三大人类愿景。 将这些愿景与减排控温这
一急迫任务, 纳入到全球体系化的经济活动中, 成为企业业务转型、 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的强大动力。
过去七年, 我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带领公益组织社会价值投资联盟, 对 A 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价值
进行评估, 并发布了榜单、 评级、 奖项指数和 ETF 基金等; 2021 年又和团队创建了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公司,
开发标准、 打造数据库、 研发智能工具等, 来透视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 经营管理体系和业绩达成体系。 我
在这个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中国在 ESG 数据资源和评价工具开发方面还需要多方协力, 为中国 ESG 投资搭
建好基础支撑。
E S G 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双轮驱动和内外兼容。 未来, ESG 将深度嵌入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当中。 我国
经济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 二十大报告提出的 “三新一高 ”明确了 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宏
伟蓝图, 中国转型发展需要有一套从顶层设计到市场应用的综合环境、 社会和治理价值引导的理论指引和方
法工具。 社投盟和华夏基金连续两年的联合研究表明, 中国 ESG 的发展将会在政策端和市场端双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