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川江愚人
160 0

[学科前沿] 并不神秘的脉诊科学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讲师

5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06 个
通用积分
343.3587
学术水平
23 点
热心指数
26 点
信用等级
21 点
经验
5958 点
帖子
175
精华
0
在线时间
6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6-18
最后登录
2024-5-2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老中医摸一下手腕,就知道病人的来龙去脉,非常的神奇。如果用科学来解释非常简单,比如一个水袋,从一侧敲击,另外一侧就会接收到传递过来的冲击力和声音,有的甚至可以将打击的工具摸出来,妥妥的科学原理。

人体器官在人的躯干内部,通过人体血管、水管连接到四肢,五脏六腑跳动的冲击力,通过这些管道传到四肢,自然在四肢的特定部位都能够摸到,这就是中医的脉诊,一点都不神奇。一般而言,人体四肢、躯干、颈部等,都能够摸到脉的跳动,但摸脚很不雅,摸颈有其他嫌疑,故脉诊都集中在手上。

一、脉诊的基本认知

人体管道分为血管和水管,但水管经常包裹在血管外面,摸的时候会感觉得到。管道的表面有一层柔和的推动力量,而管道内部,水流粗大、流动速度快。中医将外面这层称为气脉,里面的芯部分称为血脉。来自人体器官的推力,产生有节奏的跳动,就是脉搏。水的流量有大有小,脉搏跳动有强有弱、有快有慢、有长有短,时而相互顶撞,时而相互背离,中医称为脉象,依据它就能够判断出人体器官协调、互配合程度,再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推测出不协调的原因,以对症下药。

判断脉象的方法是,正常脉象与不正常之间的差异。正常脉象由医生训练而来,存在于医生的脑海之中。正常脉象随季节变化,一般温度越高,气脉越盛,相应血脉不明显,温度越低,气脉越弱而血脉越盛。相对于男女,男的气盛,女的血盛;相对于左右手,左手气盛,右手血盛,左撇子例外。脉搏一息五次,即以医生为标准,吸气两次,呼气两次,呼吸之间的间隔算一次,共五次。

要训练也很简单,闭着眼睛用手指头摸小葱,葱白实芯的,葱绿是空心的,感觉到它们之间的不同,就算入门,再配合不同部位对应的器官,就知道哪里出现问题。如果再配合什么器官出现问题,会表现为那些症状,老医生一搭手,就能够说出病人的子丑寅卯,不足为奇了。其中,脉搏为九或一,属于非常凶险的脉象,有经验的老中医可以判生死,说几小时或几天内死亡就死亡,非常神奇。

二、摸脉的位置

手臂的末端,有个凸起的高骨,称为关,关到手纹线为寸,大约是同身寸大指姆宽度的九分。关以下为尺,约等于大指姆的宽度。关脉、寸脉、尺脉居于手臂外侧,延伸到中间突出的筋区域部分,又分为两个部分。手部边缘为脏,靠近筋的部位为腑,是表里关系。其中,关是一点,要成为一个能够摸的面积,就得分别占寸与尺各三分之一宽度。

左手的寸关尺分别对应的是心肝肾,表里对应的是小肠、胆、膀胱。右手对应的是肺、脾、心包,表里对应的是大肠、胃、三焦。其中,心包和三焦是没有具体形态的器官,而是指吸收来自心脏的热量,以及将热量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热量传导系统。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的膜,类似于猪网油,中间充满了水,通过人体隔线以下,肚脐以上部位的器官运动,将热量传递到隔线以上,肚脐以下,称为上、中下三焦,以保持人体温度的稳定。

十二个部位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加心包,全面反应人体内在器官的运行情况。其中,对应的筋络,是针灸治疗的依据。比如大肠,对应的就是大肠经,按大肠经找对应的穴位,用井、荣、俞、经、合的分类进行针灸。

井表示很深的地方,治疗内脏的穴位;荣则是颜色的改变,治疗人颜色改变的穴位;俞表示时间,治疗按时间发病的穴位;经指的是声音,治疗声音改变的疾病;合指的是饮食,治疗饮食引起的疾病。当确定具体的疾病以后,按照相生相克的原理,针灸不同经的同类穴位,针灸也不神秘。

对应十二地支,看起来非常复杂,但分清楚关系,也很简单。

三、脉象解析

脉象有二十八种之多,非常复杂,但简化就四种,浮、沉、迟、数。浮指的是轻轻触碰皮肤表面就能够感觉到脉的跳,沉则是压下去才能够感觉到,迟指的是脉搏跳动的次数低于五次,数则是高于五次,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正常的脉象。

脉的深浅说明病的深度,快慢代表人体器官的运行状态。浮表示病在皮肤表面,沉则代表病在躯体里面;迟表示器官运动迟缓,数则表示运动过快。只是这种总体反应,很难准确反应器官的运行状态,又发展出很多形象的比喻。玄、弱、宏、微、滑、涩等等,把整个脉象搞得眼花缭乱,神秘莫测。真正解释脉象,还得从气、热、血、水入手,一切很简单。

水的多少主要从舌头看。舌头肥大,出现舌头的齿印,水多为湿,水太冷了为寒湿,寒水凝结为痰,这里略过,就从气、热、血进行解释。

维持人体正常运转就是能量,可以分解为力量、热量、营养,这就是科学解释不能够用能量一词的原因,水仅是载体。气指的是推动人体器官运行的力量,热量则是维持体温以及抵抗外邪入侵的人体手段,营养指的是血液,提供器官运动的物质基础。用人体水性去解释脉象,非常轻松。

推动一个物体运动,如果推空了,人就扑通一下滑倒,这就是滑脉。同样,推的阻力大了,推不动,就得慢下来,这就是涩脉。

抵抗外邪入侵,人体就得产生更多的热量,这就是火。热量加热水管中的水,水管就膨胀变大起来,将皮肤顶起,称为浮脉。同样,热量是去平衡内脏器官的温度的,脉就沉下去了,称为沉脉。

血液很简单,就是携带很多营养物质的水流。水流大代表携带的营养就多,就是宏脉,水流小就是微脉、细脉,水流很小乃至干枯就是芤脉。水流遇堵,变成硬邦邦的一条很长,如绷紧的琴弦就是玄脉;正常囤积的水就那么点,流出去多了就变少、变短,短脉。重压水管,如果感觉到水管还存在,周边的水仍然在流动,很像鸟的羽毛就是毛脉。轻轻摇摆移动,不能移动就是石脉,能够移动水管就变弯了,钩脉,很形象。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将脉象搞得眼花缭乱,让太多的人陷入其中,完全没必要。

四、脉象的辩证

脉象是人体器官运动产生的推力,通过人体水管(包含血管)传递,集中在手腕很小部位展示出来的人体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手的触摸,将这些信息解析出来,自然也可以用科学仪器去检测处理,解析脉象的思维与方法就是辩证。

当力量去推动一个器官运动的时候,如果推不动,就会出现发力器官发出的力量不够,或者接受器官不接受两种情况。对发力器官来讲,发出的力量不够,阴虚;对接受器官讲,接受不到热量就是阳虚。反之,推力过大,接受器官只有加快生产,生产出更多多余的东西出来,让存放仓库爆满,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思维就产生了。

有了阴阳五行的思维,治疗的办法也有了。让接受器官接受来自生产器官的热量与力量,这叫阴阳平衡。让生产器官多生产或少生产称为阴阳调节,让器官生产更多的水就是滋阴,让器官生产更多带能量的水就是壮阳。这里的阴和阳是同样意思,很难辨识,科学的解释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学习。

推不动就得不断去推,加快速度去推,做了很多无用功,力量还是不能够传递出去,就会转化为多余的热量,四处游走,运化为火的概念就产生了。

到处都有火,医生判断不了来自哪里,只能面面俱到,不管用的大处方就产生了。阴虚火旺与肝郁化火都是火的表现,但含义完全不同。阴虚火旺指的是器官发出的力量不够,肝郁化火指的是肝里面的东西太多,放不进去,又总想放进去,结果表现出来都是有多余的热量。所以,科学解释与辩证才是走出阴阳五行的根本出路。

水要简单得多。水管是包裹在血管外面的,血管的水压高就会青筋暴露,水管的压力高就会导致血管变窄。青筋暴露之人,多为形体消瘦,而血管狭窄,肥胖者居多。中西医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西医稀释血液,加血管支架,中医简单,补水,或加快水的回流。思路决定出路,阴阳五行的科学思路,将决定中医学的未来出路。

中医将人体水分解为津液、精液、血液,可没人将之理解为液压传动系统的水,而这才是阴阳五行的科学思路。

增加津液的生产就会增加人体水的压力,水压高,水流到卡卡角角的能力就强。好处就是,让人体各处都得到浇灌,坏处也明显,水多为湿,一切慢性病的源头。

精液理解为带有能量的水,与血液一样,属于功能性的水,它们都是有形的东西,中医归属于阴,滋阴就这么来的。如果用科学去解释,人体水压低,力量传递的效率低,不能够有效地将水运送到目的地,就会出现口干舌燥、人体消瘦、眼睛干涩、头晕目眩、干咳少痰、胃热、月经混乱等等现象。科学的解释,东西方都能够接受,中医就光大了。

五、结束语

    脉诊很难很神秘,但用科学来解释就很简单,一点不神秘。现在已经出现脉诊仪器,模仿人的学习过程,但未必能够超越人的创造性。《黄帝外经》讲,十二器官都有对应的脉诊位置,它们才是准确探测器官运行状况最佳选择。手臂方寸之间,各种信息混杂一起,仪器也会经常出错。摸手是因为方便也雅观,没有病人隐私问题,才导致了脉诊的复杂化。简单而准确的不学习,非得去模仿最不准确、最难的,不知道是人的问题还是机器的问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医学因阴阳五行而生,也因太玄而走不出来。大量的人穷尽一生,穷困潦倒,说着自己都不明白的语言,却有悬壶济世的凌云壮志,这就是中医学的现实。能够走出来的,已经寥寥可数,耄耋之年。不是阴阳五行没有科学性,而是传承者的思维出现问题,沉湎于阴阳五行带来的玄幻中不能自拔,那想过大众的才是永恒的,而这才是现代服务业的要义,大众的参与是一切服务业兴盛的保证,传统服务业一个也不例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阴阳五行 人体器官 相生相克 眼花缭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