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价格规律所描述的与实际高度接近,如果不是国家总体经济倒退发展,房价等建筑品一定是不断上涨。美国的房价统计数据,我国的房价统计数据都显示这一点。这种统计数据(或统计图)网上课查到。不同的是美国人均总量比我国高,其房价在更高位。
一、价格第一规律(价格互动规律):一商品生产率提高后其价格要降低,但是与此同时,群体中其它所有商品的价格要因此而上涨,且上涨总量与下降总量相等。工资因此而增长。
该规律决定四种价格现象:
(一)价格时间关系:凡长期发展较慢的商品(以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主体的文化知识的更新速度为依据)其价格不断上涨;凡长期发展较快的商品其价格不断降低。比如手工业、农业、建筑业、印刷业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而手机、电脑、汽车、化工的商品价格不断降低。
(二)价格空间关系:在生产方式相同的前提下,同一商品的价格在先进的国家和地区高,在落后国家和地区低。比如大米、火箭、手机的价格在美国高,在中国低。
(三)工资时间关系:工资随群体经济的发展不断上涨,随群体经济倒退不断降低。
(四)工资空间关系:同样劳务所挣的工资,在发达地区和国家高,在落后地区和国家低。
这四种价格关系简单说就是这样:生产率提高速度大于社会平均值的商品其价格降低,低于社会平均值的商品其商品上涨。这种描述虽然极不准确,但是通俗易懂。
二、价格第二规律(价格上涨规律):由于自然不断劣质,由于商品的品质不断提高,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工资因此而上涨。
三、价格第三规律(价格差规律):由于文化知识在不同群体、不同个体间分布不均匀,由于资源、权力和机遇等在不同群体、不同个体间分布不均匀,由于先进企业的密集程度在同群体间分布不均匀,从而不同群体间、不同个体间形成工资、利润率和税率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