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尽管是教育产业化时代的一个新名词,但是这几年人们一时耳熟能详,现在若在Intel网上键入“争夺优生源”五个字,马上就会出现24300条符合条件项。整个中国,“争夺优生源”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某些时候,它甚至成了“财源”的代名词。
我国早已提倡教育公平,但近些年来,一些学校以争夺优秀生源为重点的大战愈演愈烈,不少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和民办学校都参与进来,使得教育背离了公平,而且花样也不断翻新。有的学校宣布对中考排名全市前列的“尖子生”不收建校费,连学费也全免;有的学校对转来的尖子生开出了“考上北大、清华奖10万元,其他重点本科奖3000元,一般本科奖1000元”的天价条件;有的学校派人到其他学校,要把该校的前10名优秀生源“一网打尽”;有的学校对介绍优秀学生的教师进行奖励,每介绍一个学生给200—2000元不等的劳务费,有的校长也亲自出面到优秀学生家中访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当今教育体制下,高中学校的优质生源越多,高考升学率越高,学校声誉也会不断提升,前来就读的学生也会越多,学校的“效益”也就越好,相反,“争夺优生源”失利的学校(大多是薄弱学校)生源逐渐枯竭,甚至引起了生存危机,这样一来重点学校越来越好,薄弱学校越来越差。诚然,重点学校的存在为80年代祖国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精英,但是在目前强调教育公平的年代,学校之间的过大差距,给享受教育的绝大多数学生造成了不公,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