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uckyman007
8251 3

[学科前沿]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讲师

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4 个
通用积分
8.7743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10052 点
帖子
313
精华
0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2
最后登录
2023-11-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葛永军;许学强;阎小培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 Structure of Oties in China


  GE Yongjun, XU Xueqiang, YAN Xiaopei


  Abstract:Taking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all cities in China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shows its four present characteristics.Firstly, China cities are in diversity, having all 6 possible industry structures. Secondly, China cities, as a whole, is on th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particularly, ? > ? > I taking the lion's share. Thirdly, there is a clear zonality i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cities in China, which examines the law of industry structure evolution indirectly. Lastly, the division of urban industries is lag behi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sizes. Tertiary industry should be developed fast. This paper also focus on a very special type of industry structure, that is ?>I > II, and give it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consider it as a lower-stage iildustry structure.


  Keyword:industry structure;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city;China


  提要 以全国城市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发现存在类型齐全,整体处于工业化阶段,地带性明显,城市产业分工与城市规模的对应关系滞后的特点。对Ⅲ>Ⅰ>Ⅱ型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属于低级阶段类型。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现状特点 城市 中国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3)03-0081-03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有关产业结构的文章大量出现,但专门探讨全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内容不多。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对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其现状,还能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进行间接实证。


1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是指各类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产业结构的形成是由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所决定的。“配第—克拉克”定理以及S·库兹涅兹、H·钱纳里等的研究揭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次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差异,劳动力和国民收入表现出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趋势。就工业发达国家三大产业部门结构的发展而言,大体都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即①I(第一次产业)>Ⅲ(第三次产业)>Ⅱ(第二次产业);②Ⅰ>Ⅱ>Ⅲ;③Ⅱ>Ⅰ>Ⅲ;④Ⅱ>Ⅲ>Ⅰ;⑤Ⅲ>Ⅱ>Ⅰ目前,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普遍进入第5阶段。
  城市发展的历史证实了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城市规模的扩大有着大致对应的关系,小城镇——以Ⅰ为主,中等城市——以Ⅱ为主,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Ⅲ为主。这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在城市中的体现。产业的分化与城市规模的对应过程,从其技术经济基础角度来看是分工集聚协调发展的过程①。


2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现状特征


  现行的国际通用的宏观产业结构划分即三次产业分类法。产业结构就是三次产业的排列组合关系,共有6种可能:①Ⅰ(第一次产业)>Ⅱ(第二次产业)>Ⅲ(第三次产业);②Ⅰ>Ⅲ>Ⅱ;③Ⅱ>Ⅰ>Ⅲ;④Ⅱ>Ⅲ>Ⅰ;⑤Ⅲ>Ⅰ>Ⅱ;⑥Ⅲ>Ⅱ>Ⅰ。
  表1为经过计算汇总而来的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根据表1,可以分析出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存在以下特点:
  2.1 城市产业结构类型齐全
  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类型甚为齐全,产业结构的6种可能类型在我国城市中都存在(见表1)。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各不相同,加之国家生产力布局政策的影响,各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既有世界级的沿海超大城市,也有甚为落后的内陆小城市。城市产业结构的这种特点,反映了我国的国情。
  2.2 城市产业结构整体上处于工业化阶段
  分析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乃至今天的后工业(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判断一个社会处于何种阶段上,关键是看其国民经济的重心落在何种产业上。国民经济的重心在农业部门(Ⅰ),它就处于农业化阶段;重心在工业部门(Ⅱ),它就处于工业化阶段,重心在服务业部门(Ⅲ),它就处于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判断一个城市处于何种阶段上也同样如此。以此为标准,可把6种产业结构类型合并为三个类别(见表2)。
  




  从表2可以分析得出:①我国的城市大部分处于工业化阶段,共有440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69.1%。其中,以Ⅱ>Ⅲ>Ⅰ型城市为最多,占工业化阶段城市总数的82.7%,占全国城市总数的57.1%,是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主要类型。②处在农业化阶段的城市共有132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0.7%,居于第二位。这一阶段上,Ⅰ>Ⅲ>Ⅱ型、Ⅰ>Ⅱ>Ⅲ型两种产业结构类型城市的数目大体相当,而Ⅲ>Ⅰ>Ⅱ型城市较少。③我国也有相当数量的城市进入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共有65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0.2%。
  谷卫的研究②表明,一国的城市三次产业的结构演变趋势与该国整体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相一致,而且各个城市在经济功能上也有趋同化的特点。1995年,我国Ⅰ、Ⅱ、Ⅲ的比例为20.5∶48.8∶30.7。从Ⅱ在GDP中所占比重来看,我国已处于现代工业化阶段。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点反映了这一状况。
  需要对一种特殊产业结构类型,即Ⅲ>Ⅰ>Ⅱ型,进行解释。这类城市共有25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3.9%。根据上面采用的划分城市所处阶段的标准,这种产业结构类型城市似乎应该归入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中。但仔细分析这25个城市的情况,发现存在以下特点:①据笔者计算,在全部6种产业结构中,Ⅲ>Ⅰ>Ⅱ型城市的人均GDP最少。②绝大多数是小城市,共有23个,占该类型城市总数的92%,其余的2个则为中等城市,没有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类型。③参照周一星、孙则昕的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研究成果③,25个Ⅲ>Ⅰ>Ⅱ型城市中,商业城市,高度专业化的旅游、交通运输、商业城市以及边境城市达14个,占56%。其余的11个城市,商业、交通运输、旅游也占相当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商业、旅游业、边境贸易等迅速发展,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突变,Ⅲ一跃而成为第一大产业部门。从Ⅱ与Ⅲ的关系来看,Ⅲ中的大部分行业是为Ⅱ服务的,Ⅲ的发展离不开Ⅱ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必须以强大的Ⅱ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除非其在更高一层的产业结构系统中拥有较为明显的绝对或相对的优势,才能在Ⅱ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突出地发展第三产业。这些城市绝大多数不具备这种条件。根据以上几点,笔者认为Ⅲ>Ⅰ>Ⅱ型产业结构应为一低级阶段类型,因而把它归入农业化阶段中,而没有把它并入到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这说明仅仅用产业重心标准来划分城市所处阶段有其局限性。有的教材把Ⅲ>Ⅰ>Ⅱ和Ⅲ>Ⅱ>I型产业结构一起作为产业结构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不够科学的④。
  2.3 城市产业结构地带性明显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等的差异,加之政策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差异: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这种差异同样反映在三大地带的城市产业结构中(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①农业化阶段城市所占比重,西部最高(25.6%),中部次之(23.9%),东部最低(16.2%);②工业化阶段城市所占比重,东部最高(77.6%),中部次之(62.8%),西部最低(60.2%);③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城市所占比重,西部最高(14.2%),中部次之(13.3%),东部最低(6.2%)。
  上述的第一、第二个特点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但第三个特征却没有体现出这种差异,而且恰恰相反,似乎西部地带的城市的信息化程度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这与事实是相悖的。据分析,原因可能如下:①从处于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的城市的规模类型(见表4)来看,东部地带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占相当比例(共占44.4%),这体现了东部地带的城市的信息化处于较高的水平上,而中、西部地带却以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为主,分别占城市总数的80.6%和81.3%,说明中、西部地带的城市的信息化水平较低。②对中、西部地带处于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上的中小城市进行分析,参照周一星、孙则昕的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研究成果③,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城市为商业城市、旅游城市、交通运输城市、边境城市,或交通运输、行政等职能明显的综合城市,共计22个,占中小城市总数的57.9%。第三产业比例增大并占主导地位是经济发达的标志。然而由于内陆、边境地带的传统商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因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反而出现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高于第二产业的情况。这并非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表现,而恰恰是经济结构演变进程不均衡的表现。且这些城市的第三产业内部,劳动力密集的传统行业,如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发展较快,而技术密集的新兴行业,如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技术服务业等发展迟缓。这表明中、西部地带的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甚至是一种“假信息化”。
  




  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地带性差异间接地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三大地带自西向东,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三个阶段城市比重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农业化阶段城市比重逐渐降低,工业化阶段城市比重逐渐上升。至于信息化阶段城市比重从东到西逐渐降低,没能体现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除了与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有关外,还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阶段有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尚未进入信息社会。
  2.4 城市产业分工滞后于城市规模分异
  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会进行自然的产业分工。这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在城市中的体现。
  




  从表5可以看出:①超大城市都处于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或工业化阶段,Ⅲ>Ⅱ>Ⅰ型和Ⅱ>Ⅲ>I型产业结构的城市数量相等,同为5个。②特大城市、大城市都处于工业化或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其产业结构以Ⅱ>Ⅲ>Ⅰ型为主。③中等城市、小城市的产业结构趋于多样化,但各阶段所占比例不同。中等城市三阶段城市数目之比为10.5∶78.5∶11.0;小城市为30.2∶62.5∶7.3。很明显,这两类城市都以工业化阶段为最多,但农业化阶段城市比重,小城市明显高于中等城市,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城市比重,中等城市略高于小城市。
  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规模差异,也基本体现了城市产业分工与城市规模相对应的规律。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所限,加之长期重生产、轻流通的政策,使我国城市产业分工与城市规模的对应关系滞后,只有超大城市体现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特点,而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仍处于第二产业为主的阶段。


3 小结


  总的来看,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存在以下特点:城市产业结构类型齐全;城市产业结构整体处于工业化阶段,以Ⅱ>Ⅲ>Ⅰ型最多;城市产业结构的地带性明显;城市产业分工与城市规模的对应关系滞后。
  2002-12


参考文献
  ① 方磊、刘虹、丁金宏,论城市发展与产业分工——兼谈中国城市化方针.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8,[1]:1~4
  ② 谷卫,城市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南开经济研究.1991[6]:62~65
  ③ 周一星、孙则昕,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地理研究,1997,[1]:11~22
  ④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6


作者简介:葛永军,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博士生
  许学强,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
  阎小培,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城市 产业结构 中国城 Industrial Structures 特点 产业结构

沙发
tabalt 发表于 2006-12-10 00: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小而全是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使用道具

藤椅
jyfan0393 发表于 2006-12-17 17: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能否发个电子版给小弟,非常感谢。jyfan0393@163.com

使用道具

板凳
qq12030027 发表于 2006-12-20 20: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 谢谢
随遇而安~```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