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wl2603
2649 1

[休闲其它] 《财经》2004年荐书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9粉丝

讲师

2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815 个
通用积分
21.0568
学术水平
83 点
热心指数
100 点
信用等级
45 点
经验
3944 点
帖子
189
精华
2
在线时间
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0
最后登录
2020-3-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财经》12月荐书

新经典 modern classics

《伟大的思想》第一卷,汉默顿著,罗卫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年10 月第一版

为什么只印3000 册?我们早就知道这套科普读本,它是为忙碌的年轻人准备的学术快餐。苏格拉底的最后演说,尤其是结尾关于"死后人生"的猜测," 死亡根本不是坏事,死亡就像是进入了没有梦的睡眠之中,不过没有了一切的感觉而已,这没有什么损失......" 人们可以借此进一步思考死亡的意义。

另一名篇是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的法则"( 节译), 被誉为国际法的创制之作。这里收录的第三篇不常见的名作,是边沁的《道德与立法原理》( 节译), 当代经济学伦理立场的奠基之作。我们认为值得推荐的第四篇名作,是费希特的《人类的使命》。第五篇或许应当是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节译)。

《世纪大拍卖》, 克里斯蒂娅·弗里兰著,刘卫、张春霖译,中信出版社2004 年10 月第一版

20世纪90 年代俄罗斯的转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1991 年8 月19 日,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说,本书就从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时刻开始,叙写了这一转轨。作者在1995 年-1998 年间任英国《金融时报》驻莫斯科办公室主任,讲述的多是自己耳闻目睹的真实故事,翔实、生动,又有对俄罗斯历史和现实的深切了解。

转轨向何处去?结果并未如改革派设想的一般,进入自由、繁荣的市场经济,而是变为"瘸腿的资本主义", 欺诈、腐败、掠夺比比皆是。在中译本序言里,作者说,俄罗斯改革的成果提供了两个方面的教训,第一,私有化不是构筑市场经济的全部要素;第二,公民社会和法治秩序对于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的诞生和延续至关重要。这两点教训,恰恰是值得中国读者深思的。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伯格森《创造进化论》, 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4 年10 月第一版

姜译伯格森,自然不同于几年前相当草率的"华夏版"伯格森,也远比1919 年张东荪的译本来得现代。" 译后记" 称:本书根据法国大学出版社《创造进化论》最新的版本(1991年) 译出。...... 纠正了以前版本中的一些错误。伯格森对经济学的现代意义在于:经济学正在从牛顿经典力学的静态观点向着生物学的演化观点复归,而后者恰好在伯格森那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朱熹的历史世界》, 余英时著,三联书店2004 年8 月第一版

在人们都热衷于讨论"公共知识分子" 的时候,另一个话题不那么热,但是同样重要。那就是返归自身的历史,探寻中国士大夫的"济世" 传统。中国士大夫介入政治的热情之高,参与政治的深度,正以宋代为
巅峰。

本书以朱熹为中心,上溯至北宋初年,扩大为有宋一代文化史和政治史的综合研究。作者的基本立论点在于,宋代士阶层不但是文化主体,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与此前对于朱熹和"理学"的研究不同,作者不同意"理学" 只在哲学意义上成为心、性、理、气等观念的分析与解说,他把这一概念放到历史情境中进行考察,这样就发现,士大夫关注"内圣"—— 自身的修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外王"—— 重建人间秩序。

余英时与其师钱穆先生一样,以考证精细,梳理历史脉络著称,本书更是充满了洞识。

《托克威尔回忆录》, 托克威尔著,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 年10 月第一版

托克维尔属于法国比较少见的那类思想家:理性、平和、思想深刻,有穿透力和预见力。这部回忆录延续了作者的一贯
风格。

作者根据自己的从政经历,述评1848 年革命前后的法国政坛,涉及人物主要限于当时政界,其中有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梯也尔、拉马丁等人。通过本书可以见出作者对革命、政治的态度,并且了解作者何以认为知识分子从政是义务。

希望感受思想乐趣的读者可以从中挖出真金美玉,喜欢看历史故事的朋友则会失望:记述人物不生动,叙事不精彩——作者不能因事先声明"不想写成文学作品"而得到豁免。托克维尔融杰出思想家与失败政治家于一体(以贵族精神面对民主"庸政" 焉有不败之理?), 这部回忆录则是奇思妙悟共蹩脚叙事同在。文如其人,老外也不例外。

本刊学术组

《财经》11月荐书

新经典

《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施莱弗、维什尼编著,赵红军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多年以来,为着坚持《财经》的自由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复杂"立场,我们努力找寻足资借鉴的经济理论。由钱颖一主编的这套丛书的这一本,其主旨与我们的努力不谋而合。用它的两位编著者的话说,他们试图确立的关于政府作用的视角,既不是简单的"看不见的手"的视角——弗里德曼是其代表人物,也不是"新左派"标榜的"扶持的手"的视角——斯蒂格利茨是其代表人物,而是如这本书的标题所示的"掠夺之手"的视角——布坎南和奥尔森是其代表人物。这本书收集了利用"掠夺之手"模型得出的十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诸多问题,但有一个统一的目标——考察政治人物的政策和制度选择对资源配置造成的后果,并探讨对政治权力过大导致的消极影响进行矫正所能采取的措施。

《思想的未来:互联网时代公共知识领域的警世谕言》,莱斯格著,李旭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最近10 年由大公司推动的日益严厉的知识产权法律实践,是否将使未来人类的创造力完全枯竭?这本书的作者,被称为美国公共知识分子五十名领袖之一,是影响当今美国因特网公共政策的关键人物之一。不仅以言论,而且以行动,维护知识创新者免于知识产权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法律纠缠的自由。如果你是浏览过莱斯格教授个人网站和他的"p2p"博客政治论坛的读者,我猜测你会对这位依靠个人努力却试图捍卫全人类思想的自由权利的高瞻远瞩的斗士肃然起敬。

知识与情趣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周国平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写自传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置身其中的人,往往很难客观冷静,"心灵自传"亦然。是做自我反省,还是陷入无穷的自我辩护,分寸殊难把握。写成此书时,作者年近六十,说:"我仍是当年那个既敏感又淡泊的少年。"也许这就是在写作和思考中,作者对自己心灵形成的定位,这个定位和对于自身经历的回溯结合在一起,——包括和郭世英的交往、引起争议的三次婚姻。

《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18例》,戴锦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我们应该怎样看电影?在对情节和故事的消费之外,尚有别的选择。但是这建立在一个认识之上,即电影不是自然而然的故事,它是一个光影形成的幻觉,背后是影片的意识形态与意义结构。因此解读电影的策略之一,是能够揭破电影叙事语言,发现其中的叙事结构和意义结构。作者在前言中说:"一个电影的解读者,不仅应该是一个电影专业欣赏者,而且也应该是走出洞穴、直视阳光的社会批判者。"本书提供的是这样一种实践,使用作者研究、意识形态批评等电影理论,分析了《十诫》等18部影片。

《美国心灵——关于这个国家的对话》,比尔·莫耶斯著,贝蒂·苏·弗洛尔斯编, 三联书店2004年6月第一版

中文译名容易引起误会,本书的英文名字是A World of Ideas(《观念世界》),取自作者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工作时主持的一个节目,这个节目邀请了各个领域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进行访谈,其中包括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物理学家杨振宁、政治哲学家谢尔登·沃林等等。本书由这些访谈实录辑成。作者说,和他们的交谈如同一次乐趣无穷的学习,从他们每个人身上获得了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这并不容易,在一次访谈节目里聊出这些顶级学者的思想光芒,本身就说明了访谈者的水平。

本刊学术组

《财经》10月荐书

新经典 new-classical readings

《人文科学的逻辑》,恩斯特卡西尔 著,沉晖、海平、叶舟译,冯俊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先以四卷本《符号哲学》称世,后以英语为美国读者写了《人论》,此后,卡西尔成为我们阅读海德格尔时几乎必须同时阅读的海德格尔思路的批评者。这里,"人文"的德语含义是"文化";而"科学"的德语含义是"系统化的知识",所谓"人文科学的逻辑",无非是对我们的艺术,历史知识和获取人性的知识的基础,即人文科学基本概念的分析。故而,卡西尔讨论的是关于文化的系统化知识的逻辑——它的质料、形式、历史。这一中译本,其实是1991年译本的新版。

《大企业和国民财富》,钱德勒主编,柳卸林主译与主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钱德勒的著作,每一本似乎都是经济史学的经典。这一本略有不同,是他主编的1992年"全球性的企业:1880年~1980年期间大型企业与国民财富"国际会议文集,其主题仍是经典的——即政府和大企业在国民财富增长中的作用,但作者们表述的立场却未必能够成为经典。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马克斯舍勒著,倪梁康译,三联书店2004年7月第一版

国内舍勒译本大多来自德文原文,故而比英译本更适合我们阅读。倪梁康撰写的"译后记"实在是一篇优秀的导读,应当改为"中译本前言"。倪先生批评舍勒的其他著作"水分太多",惟独这一著作"越是细看,越觉非凡","读者可以从中逐渐体会到:舍勒的思想非常细腻,但又不是一般的机智和聪明,不是小智慧,而常常是于细微处见大精神,大思想。"这一句话,足以替代我的评语。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东西方的法观念比较》,大木雅夫著,华夏、战宪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这本小册子的标题,应当是"东洋与西洋的法观念比较",以日本为主要参照系。尽管如此,它对当前中国人思考自己的法观念有借鉴价值。因为作者试图解释日本民族在法观念方面的特殊性——一种被夹在中华帝国与西洋列强之间的法律意识。

《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第二卷,朱大可、张闳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记录、编选,甚至评价当代文化事件,始终具有某种诱惑力,但是书写身处期间的历史并非易事,因此这类书籍可谓泥沙俱下,局面芜杂。这本书虽然并没有呈现出"地图"的空间意义,但却是有趣的尝试,其中收录了文学批评、影视批评、艺术批评、音乐批评、大众文化批评,作者有学院知识分子,也有近些年出现的专栏作者。本书还对近些年出现的文化关键词、文化事件做了辞典式和编年式的描述。有趣的是,编者在前言里批评学院官僚主义、媒体消费主义、网络游击主义,对前者落笔尤重,但是,正如其指出的,"民间"亦有其多义性,那么,对于学院派的批评也应该做一番具体的分析,毕竟,书中的论文,多来自学院知识分子,而其中许多,无疑是极其优秀的。

《在不确定的世界》,[美]罗伯特鲁宾著,李晓岗、王荣军、张凡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作者罗伯特鲁宾是美国克林顿时期财政部长,高盛公司前任董事会主席现任花旗集团董事长。他回忆了自己在高盛、白宫、花旗银行的经历,阐述了所谓"或然性理念":"指导我在商界和政界经历的根本观点是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被证明是确定的。"也有人认为,正在帮助克里备战大选的鲁宾是在为他所认同的政策做铺垫。那是一个跟小布什所代表的那一套截然不同的,旨在让美国追求当世界经理人,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世界警察的政策。

《为什么去中国》,菲茨杰拉尔德著,郇忠、李尧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他是老舍1922年在英国教中文时的一位学生,从那时开始,虽然"学中文的都是疯子",但他狂热地喜欢上了中国。从1925年开始,他在北京定居。他拍的玉泉塔和天坛,这些照片真难得。尤其难得的,是作者对战乱时期中国社会的观察和记录。

本刊学术顾问 汪丁丁

《财经》9月荐书

新经典 new-classical readings

《略胜一筹》,曾鸣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真正以悲观眼光来评价中国企业的管理学家,就我的阅读范围而言,惟曾鸣一人而已。我相信,那些认真要打造百年基业的企业家们,读这本历时六年才完成的融西方管理理论于中国企业实践的小册子,...

《财经》8月荐书

新经典 new-classical readings

《上帝与理性》,陶伦斯著,唐文明、邬波涛译,谢文郁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从这套"清华哲学翻译系列"里,我单独选出这本小册子。首先因为它的标题,预示着某种足以吸引我的心灵的神学思想。其次,我发现,作者对理性主义神学和理性主义科学的批评,接近我所喜欢的詹姆士和杜威的看法。第三,他认同马丁·布伯的立场,"当我们将我们与上帝的相遇解释为一种自我遭遇时,人的结构就被摧毁了......"(第34页)

《宪政古今》,麦基文著,翟小波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以比较通俗的笔法来叙述西方"宪政"(constitutionism)思想的历史,这是一本难得的小册子。更值得阅读的,是作者通过宪政历史所表达的看法:"我认为,对审判权和治理权的古老区分,对分析今日的问题,仍有价值。......我敢说,我们面临的仍是审判权和治理权的冲突和平衡问题。谋求二者的中道,仍是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实践难题,......我相信,有史以来,个人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政府如此大的侵犯;审判权也从未像现在这样,被治理权置于如此灾难性的境地"。(第117页)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比较译丛之一,钱颖一主编),拉古拉迈·拉詹、路易吉·津加莱斯著,余江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既得利益集团——资本家——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免受竞争威胁,常常成为资本主义的最大敌人。因此,必须巩固市场经济的政治基础,建立真正竞争性的市场,从而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读者很容易发现,这本书封面上有一张美钞,上面HAMILTON的头像的左眼被一团墨迹遮住了。

《爱默生论成功》,爱默生著,龙婧译,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我们越来越喜欢这位19世纪思想家的一切,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散文诗歌,他的环境意识,他的经济学思想,他的神学和哲学。爱默生的生活感受,如同我们灵魂的净化剂。这里,他写道:"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似乎存在着一颗共同的心灵,它就像一条通道,每个人都可以由此走向精神的栖息地......"(第99页)。

《诺阿-诺阿》,保罗·高更著,郭安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这是一本主要以高更本人的文字和绘画组成的小品集,它记录了高更在塔希提岛的生活经历。第一次是1891年~1893年,第二次是1895年~1903年,他遇到了苔拉,"......躺在床上,我俩没完没了地长谈,......在这个女孩子的心灵深处,我搜寻着往昔的踪迹;这往昔是那么遥远,从社会意义上已经消失殆尽"。(第69页)

本刊学术顾问汪丁丁

《财经》7月荐书

新经典 new-classical readings

《一般均衡的策略基础:动态匹配与讨价还价博弈》,道格拉斯·盖尔著,韦森总译校,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4月第一版

盖尔的这本小册子,虽然已经成为学院派经济学的"新经典",但把它推荐给《财经》读者,却还需要论证一番。自从斯密发表《原富》以来,大家都觉得,200年经济学的发展,从艾吉沃斯方盒、一般均衡理论到博弈论,无非都是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命题的脚注,让它变得更加精致且容易使用。关于"讨价还价"的两人和任意人数的理论,可以看做是上述艾吉沃斯的分析方法的一种发展,最初由纳什,晚近由周林,分别在基础理论方面有所建树。把一系列不同对手之间的讨价还价看做市场信息的流动和匹配,这样的"市场过程"是否存在均衡呢?如盖尔本人所声称,他在这本小册子里只假设"有限理性",但仍试图推演出博弈均衡。

《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著,钱永祥等编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不同于国内发行的其他韦伯版本,由台湾学者钱永祥主持编译的这一版本,不仅收录了韦伯的两篇著名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而且为读者撰写了导读和韦伯传记,并三篇"附录",构成相当充实的一部韦伯研究资料。

《经济学前沿问题》,齐默尔曼主编,申其辉、孙静、周晓等译,彭松建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德国与奥地利的经济学,历来自成一派,不同于英美的经济学。这本文集,由德国的经济学家们撰写,对经济学各主要领域从"另类"视角给予综述,值得中国经济学的读者们长期保存。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浅说一分为三》,庞朴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多年前见到庞先生时,我知道他试图以"一分为三"概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本书,是"国学大师文丛"的一种,而且是"浅说",写给我这类读者的。一天时间,我就读完了它,有豁然开朗之慨。开朗之余,也颇感神秘。例如,"参"的本意"叁",是"使之三",即是一分为三的意思。不过,庞先生又考证说,这一"叁"字,金文像形是仿照着猎户座那条腰带上的三颗星星,下有一跪着的人,仰望天空。这一形象立即让我想起年代或与金文相近的古代埃及胡夫三座金字塔的奇特构形,据埃及学家考证认定,是仿照着猎户座那条腰带上的三颗星星排列的。别忘记,双子座的位置,恰在猎户座下方,如人仰望星空,参悟宇宙原理。

《思辨录》,王元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元化先生的"思辨"笔记,写了60多年,先后三次修订成书,这一次是第四次,从装帧版式到内容编辑,都堪称上品。我读元化此著半日,冒昧推荐前半卷条目若干如下:第1页"反思经历述略",第3页"文化传统构成四要素",第8页"传统道德与民族精神",第17页"你要做世上的盐",第22页"时代与理念",第25页"思想与学术",第26页"体改与启蒙",第40页"扭曲的启蒙心态",第60页"说恶",第131页"鲁迅与太炎",第143页"谈胡适之学",第147页"贺麟论法",第156页"熊十力二三事",第187页"高调与低调",第193页"记孙冶方",第199页"记若水",第203页"满涛之死",第234页"释虚静",第244页"玄学与西方哲学",第247页"魏晋的意象言之辨",第287页"王国维读《资本论》",第299页"情致译名质疑"......全卷正文凡489页,附录另收前三次校订版序。读此书,方见情趣之博大。

《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研究》,聂文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研究斯密伦理思想的专著,汉语世界原本不多见,新著更少。这里推荐的,是一篇博士论文,改写为专著。我希望不久之后见到浙江大学一位教授撰写的关于斯密伦理学的另一专著——基于对斯密神学与道德哲学手稿的研究,与这本书恰好互相补充。

《魏晋以前个体"自我"的演变》,马小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如果我没有一口气读完这篇费时10年改写完成的500多页的博士论文——足见其内容和文笔对我的诱惑力,我不会有勇气向《财经》读者推荐这本已经面市五个月的著作。作者经历独特,知识结构亦独特。我尤其喜欢第2章和第3章提供的与中国人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有关的大量甲骨文和金文考证,以及第4章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中国人姓名的命名方式的考察研究。在如此冗长细致的考证之后,这本书的"结论"部分显得过于单薄和仓促。

本刊学术顾问 汪丁丁

《财经》6月荐书

新经典 new-classical readings

《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让-雅克·拉丰、让·梯若尔著,石磊、王永钦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我推荐这本厚重的大书,是为了纪念英年早逝的法国经济学家拉丰——2004年5月1日去世。在我心里,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他为中国经济学教育付出的宝贵努力,将永远被我们怀念。对于这样一本经典读物,《财经》书评栏目曾经推荐过比它稍早出版的由拉丰和马赫蒂摩撰写的《激励理论》。读者可以把这两本著作视为姐妹篇。

《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约翰·杜威著,傅统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再版

熟悉这一书评栏目的读者明白,这本书一定是因为特殊理由,才会在出版之后——而且是"再版"之后,第6个月被本栏目推荐。首先,那个"初版"是文革期间刊印的"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九辑的一部分,是"内部"版。从公开发行角度说,只有这次才算是初版。其次,这一版本增加了哈贝马斯1998年为杜威此著德文版撰写的书评。该文从当代思想的顶峰,为杜威这本晚年定论性的哲学名著再一次"论定"。最后,童世俊为这一中文版撰写的"序言",也别具一格,耐人回味。

《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的随机方法》,马利亚里斯、布罗克著, 陈守东、李小军、李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能够在这么薄的一本教科书里讲述这么多的主题,反映了作者把握文献和综述理论的功力。例如,第12页谈到"鞅",寥寥数语,犹如"芝麻开门",以往让学生们望而却步的"鞅论"殿堂居然就敞开了。第111页论及"竞争随机过程",第129页以后关于"连续时间的随机资本理论",都以清晰简单的原理性叙述为特点。

知识与情趣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当科学遇到宗教》,伊安·巴伯著,苏贤贵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3月第一版

这本书的英文版是2000年出版的,作为西方人试图协调宗教与科学之间的百年冲突的努力之一。读者只要翻看目录,就会被这本小册子所涵盖的如此广泛的议题所吸引。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苏贤贵先生的看法,巴伯力图建构的,是一种自然神学,并且,以这本书作为他毕生努力的某种通俗性的总结。

《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熊澄宇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收录在这本经典文集里的,是10位传播学经典作家的著作的核心章节,几乎篇篇精彩。例如,李普曼说服读者相信,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内心的世界图景采取行动,然而我们内心的世界图景被各种传媒不断地塑形,以致我们其实是根据传媒告诉我们的世界图景采取行动的,从而"批判的武器"就变成了"武器的批判"。

《财经》5月荐书

新经典 new-classical readings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吉尔·德勒兹著,冯炳昆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第一版

我一直在书店里寻找德勒兹的通俗读本,如果他居然写过通俗读本的话,如果不可能通俗,那么,至少也应当为《财经》读者找到一个比较简短的读本。现在这本书,可以满足我的愿望了。首先,它是汉语世界里较简短的德勒兹的著作。其次,更吸引人的是,它是德勒兹写的关于斯宾诺莎的简短著作。第三,通过对斯宾诺莎生平思想的描写,德勒兹打算刻画的,是法国当代思想界关于"实践"的诸种看法——参阅第六章"斯宾诺莎与我们"。

《看看他们:北京100个外来贫困农民家庭》,周拥平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经过几个小时的犹豫,我还是把这本调查报告——更准确地说,是弱者们的口述记录,列入了"新经典"。阅读这本调查报告所激起的强烈感受,让我拒绝把这本书列入"知识与情趣"。

我特别喜欢"打工子弟学校"五年级学生谢秦雅风为这本调查报告撰写的"序",我相信这篇序言足以感动世界上每一个孩子的父亲和母亲。

另一种强烈情感,是在读杨大花口述实录时产生的:"......我们村里那些干部真过分,知道有不少人在北京打工,去年跑到北京来催我们交钱,收了钱以后就到北京各处去玩,什么长城、故宫都去了。"这只是多篇类似的口述记录之一,是对农村权力腐败的无数控诉之最微不足道者。敬一丹在为这本书作的序里写道:"我的声音也很微弱,但比起缺少甚至没有表达渠道的农民工,我毕竟是能发出声音的,放大弱者的声音,这让我欣慰。"

《性契约》,卡罗尔·帕特曼著,李朝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让我们对这本书肃然起敬的,首先是它的作者,世界著名的女性政治理论家,也是从女性角度对男权政治世界加以批判的最杰出的学者。她的政治思想正在对中国学术界发生影响。

例如,在台湾,帕特曼的政治学著作被列入当代西学经典目录。在一份最近发表的关于浙江省农村两性政治差异的中国政治学论文中,帕特曼的《性契约》是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1996年,这本书的作者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汉语翻译有些错误,但我们早已经习惯并学会了不苛求翻译质量,只要别错得太离谱。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等待野蛮人》,库切著,文敏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在这一套五种肯定会成为时髦读物的库切译本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本。库切是这样结尾的:"这不是我梦里所见。就像如今经历的许多事情让我感到很麻木;就像一个迷路很久的人,却还硬着头皮沿着这条可能走向乌有之乡的路一直走下去。"

《尼采十讲》,马丁·海德格尔著,苏隆编译,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把海德格尔的哲学巨著《尼采》改编为图文书,这是很能够激发我兴趣的一种想像,而这一想像居然实实在在地摆在我眼前了。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我刚刚撰写的一篇哲学论文的主题,写在这本书的第63页上,插图的标题是"埃及人的祭祀"——20世纪初创作的一幅油画,把海德格尔阐释的尼采的轮回思想勾连到古代埃及的幽冥之国。

《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苍狼、李建军、朱大可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读者见到"朱大可"这个名字,就可以嗅到文坛火药味了。这本书已经在网上引发了许多争议,现在既然有了纸媒版本,不妨让更多读者来评判一下。

《反动布波》,王谦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它的显著特色是它从里到外透着"波波族"的品味——封面材料是用"草纸"或俗称"马粪纸"制作的,版式采用颠倒的页码——单数页的页码与双数页的页码被反向印刷了,当然,你不必颠来倒去地阅读每一页文字,这些文字被编成"上部"和"下部",分别印刷在各页的下半部(从前向后读)和上半部(从后向前读)。

本刊学术顾问 汪丁丁

《财经》4月荐书

新经典 new-classical readings

《现代公共经济学》,拉本德拉·贾著,王浦、方敏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本书的原作非常出色,全面涵盖了公共经济学领域,是自学这门课程的理想教材。可惜,中译本含糊甚至错讹之处较多,尤其是数学符号与公式,竟然有所遗漏。尽管如此,我仍要推荐这本书当做这一领域难得的自学教科书——作者把许多习题放在正文里推导,以便读者自学。

《当代政治哲学》(两卷本),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1月第一版

原著为2001年第二版教科书。即便在英语学术界,这本书的评价也很高。作者专门为中译本写了序言,指出这本教科书的主要视角依然是西方社会,台湾钱永祥为中译本又作一"前言",指出"这是一本杰出的教科书"。

《法学方法论》,卡尔·拉伦茨著,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第一版

这本经典著作在书店里被我发现的时候,它已经面市三个多月了。我坚持向读者推荐这本书,我相信它将成为"新经典"。在今天充斥了市场的庸俗法律书籍当中,以及在今天充斥了各个大学的法学院的庸俗法律学家当中,这本书和它的作者,难得地,依然努力探讨法学的核心议题及其方法论。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经济学的著名寓言》,丹尼尔·史普博编,余晖等译,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2月第一版

不要忽略了这本语言流畅的对经济学著名寓言的重新考证的文集的副标题——"市场失灵的神话"。重温这些寓言,我收获甚丰。这些文章的作者们通过仔细审查历史案例,发现关于"市场失灵"的许多著名故事,居然只是神话——传说,即没有经过认真考察的道听途说。

《科尔尼并购策略》,丁焕明、弗里茨·克勒格尔等著,张凯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这是一份令人尊敬的并购研究报告,它分析了25000家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提出一些同样令人尊敬的看法。例如,作者们认为,一切产业都遵循同样的路径实现整合,以及,并购行动和整合趋势是可以预测的。

《零度管理》,弗兰克·德普雷、勒内·蒂森著,李家强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首先吸引了我注意和思考的,是它的英文题目——Zero Space: Moving Beyond Orgnizational Limits(零度空间:越过组织的限度),它当然让我想起阿罗的著作《组织的限度》,并且显然是对阿罗当年那本名著的一种回应。这本小册子的两位荷兰作者告诉读者,他们正是要对"互联网泡沫"之后的管理者们论说21世纪的管理理念——零度,从零知识开始,如何让一切成本都向零趋近。

本刊学术顾问 汪丁丁

《财经》3月荐书

新经典new-classical readings

《生物技术经济学》,詹姆斯·盖斯福德等著,黄祖辉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12月第一版

这是一本早就被我们期待着的译作,它将对国内的新经济学研究产生影响。它的英文原著是2001年出版的。本书五位视野十分开阔的作者,收集了最近的数据,反思了"新新经济泡沫"的教训和经验,直面"转基因"技术所引发的消费者心理和伦理议题,提出了他们的经济学看法。它的中文译作,虽然是集体翻译的成果,文字却还算通畅易懂。

《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风险》,罗伯特·希勒著,郭艳、胡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在《非性理繁荣》一书中,罗伯特·希勒提醒人们,社会对股票市场的过分着迷,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股市的波动,这种波动,有时会造成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此书出版于2000年3月,股市和科技泡沫正处于最高点。此书为希勒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在许多人看来,正是希勒捅破了股市疯狂的泡沫。在《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风险》一书中,作者指出,对于人类福利的重要的"普通财富",如生计收入或房屋价值,同样面临全球经济剧烈变化所带来的种种风险。于是,他提出了关于风险管理和未来经济安全的全新观点。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周其仁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本书是作者在报刊上所开专栏文章的第二本结集,内容仍然是关于中国改革的前沿理论问题。关于书名,作者说,这是经济学家费雪的名著《利息理论》开首的第一句话。

《公司帝国》,查尔斯·德伯著,闫正茂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不要忽略了它的副标题——"公司对政府和个人权利的威胁",这才是要害之处。作者是著名的波士顿学院的社会学教授和社会批评家,他在这本书里批判性地回顾了跨国公司的世纪扩张史。

《大学的逻辑》,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北京大学的改革,在它从媒体聚焦中消逝之后,才可能显现出它的意义。张维迎的这本文集,尤其是它的第一篇文章和第一篇附录,写得非常出色,酣畅淋漓。

本刊学术顾问 汪丁丁

《财经》2月荐书

新经典 new-classical readings

《世界经济千年史》,安格斯·麦迪森著,伍晓鹰、许宪春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我推测,它几乎马上就会成为我们每位学者案头的参考书,并且也将是填补国内"统计经济史"领域空白的经典译本,它充满了经济史统计表格,只有严中平老先生的《中国经济史统计资料》堪与相比。甚至在作者为这个中译本写的序言里,也有一张统计表格,其中显示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在1700年为0.98,1820年为0.90,1900年为0.43,1950年为0.21,2015年为1.16(假如过去20年的发展速率可以保持不变的话)。

《21世纪组织:组织的未来之路》,苏比尔·乔杜里等著,金马工作室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在序言里,第一作者声称,"......来自三大洲的最好的现代组织行为学家镶嵌在这本书的每一页中。"它的第一章,围绕杜拉克提出的"知识工作者"概念展开,然后是四个相关的"部分",分别是"21世纪领导者"、"21世纪过程"、"21世纪人才"、"21世纪组织"。作者们还声称,读者可以随意阅读任何一页,不必从头阅读,正可谓"开卷有益"。于是,我随意翻到54页,那里的"图3-1:全球性思维图",当真让我受益非浅。我又随意翻到136页,正好是第七章开始的页码,它的标题——"让等级制度发挥作用",着实又让我思考了几分钟。最后,还是随意,翻到417页,赫然出现的,是"图19-1:组织适应性模型",七大要素,令人心动。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这是一本让人震撼的书。关于书的内容,两位作者说:"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无奈,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到,想象不到的悲壮......"

《符号》,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第一版

这是梅洛-庞蒂晚年的言论集,法文本1960年由最权威的伽利玛出版社出版。这个中译本非常值得收藏,首先在于它是直接译自伽利玛法文本的。就我目前的阅读兴趣而言,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第12章,"论伯格森"。梅洛-庞蒂的语言所激发出来的思想,简直像是把一炉融化的钢水泼洒到浇铸车间的湿地上,火花飞溅,不计其数。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巴菲特著,陈鑫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巴菲特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总结在过去一年中的成败得失。当然,抱着"成为中国的巴菲特"的想法来读这本书的读者显然并不明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成为另一个人,更何况事实上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本刊学术顾问 汪丁丁

《财经》1月荐书

新经典new-classical readings

《金融经济学基础》,黄奇辅、李兹森伯格著,宋逢明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除了由译者名字本身所提供的翻译质量的保证,不同于以往的大部头金融学教科书,这本书的特点是:(1)数学基础清晰,(2)文字表达简单明确。

《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安德鲁·肖特著,陆铭、陈钊译,韦森审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我还以为这本经典著作永远不会有人翻译了呢。好在,复旦大学的韦森君回国不久即着手组织"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翻译工作,终使这本198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得以与中国读者见面。以译事之艰难,一本著作越是离我们时日久远,其翻译工作就越是需要勇气和毅力。倘若我们今年见不到这本译著,未知又要等待多少年呢。

《管理是什么》,尼尔·M·格拉期著,徐玮、魏立原译,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企业管理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情商、个人效能、公开账簿管理、经济附加值、供应链管理、创新和成长......如今的企业管理者们面对太多不实的蛊惑,层出不穷的新思想、新理论令人目不暇接、难辨真伪。那么,管理到底是什么?至少,本书提供了一种回答。

知识与情趣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网络中生存》,罗斯·道森著,金马工作室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的叙事思路十分接近我对作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的互联网的看法。尽管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幻灭,整个世界毕竟正在体验由互联网带来的革命。这场革命将把人类带往何方?我希望读者能从这本书里获得一些启示。

《经济学如诗》,韦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书的题目已经表明作者的立场,要把经济学当做诗歌来写作。韦森君的勤奋,在今日上海的学者当中,尤其在今日上海的经济学者当中,以我的观察,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这本小册子,尤重语言学与经济学的关联,试图对以汉语书写的经济学来一番语言分析。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许纪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许纪霖这本书的文字很打动了我,尤其是最后一篇"激情的归途"——论及闻一多毕生思想几经转折,但其"底色"是浪漫主义的。这组文章,我个人以为最重要的是第二篇,"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

《福柯的生死爱欲》,詹姆斯·米勒著,高毅译,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10月第一版

这本书的英文本1993年刚一出版,就被视为福柯研究的经典著作。稍后,我读到了它的中文繁体本,不满意它的台湾译者的格调。因为他非要把原文标题中的"passion"(激情)翻译为颇有挑逗和商业味道的"生死爱欲",不如译作"福柯的情感生活"或干脆译作"激情福柯"。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马特·里德利著,刘菁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这本科普读物1999年刚刚在国外出版时,我就向国内读者推荐过了,而且,我还下载了它的第8章"X和Y染色体",作为那一年"制度分析基础"课的阅读材料之一。按照作者的解释,每一对染色体都有自己的"个性",故按二十三对染色体分别撰写23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constitution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orgnization knowledge Classical 财经

沙发
ken12146 发表于 2010-3-2 11:57: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參考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