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星博士
1079 1

[考研外校] 熊丙奇:严峻就业形势逼部分高校狠抓考研率 [推广有奖]

大师

6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1337803 个
通用积分
0.0850
学术水平
169 点
热心指数
275 点
信用等级
145 点
经验
91906 点
帖子
6034
精华
1
在线时间
1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28
最后登录
2018-8-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来源:新闻晨报

媒体援引教育部的信息称,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人数为165.6万人,比去年增加14万人,增幅为6.9%,创历史新高。这已经是考研人数连续三年增加逾10万。

  

在笔者看来,近年来考研人数的增加,最为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生逐渐成为考研的主力军,而这一群体,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早在2008年前后,媒体的调查就显示,在不少地区的考研报名者中,二本、三本院校学生占了很大比重,改变了以往名校学生考研多的情况。在有的二本、三本院校,考研率高达70%-80%,一个班级里选择本科毕业就业的只有少数几个人。鼓励学生们考研的首要目的,就是提升学校品牌。这些院校也被研究生招生单位称为“考研基地”。

  

二本、三本院校成为“考研基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这些学校“高不成、低不就”,与一本院校相比,他们的学校品牌不硬;而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学校的定位又比较模糊。于是,其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连续两年高于普通本科高校,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的招生调档录取分数线已高于二本的调档线。相较一本院校(主要指985高校、211院校)不错的总体就业形势,二本、三本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的就业实际上处于低谷。

  

其次,一些二本、三本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成为“考研预备校”,这些学校并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办出学校的特色,而是以每年的名校研究生录取率作为一项重要办学指标(当然,考研水平高,也可称为“特色”)。学校重点组织考研科目的教学,而学生也从大一时就准备考研。进入二本、三本院校的校园网,很容易就能找到针对一年级新生举办考研报告的消息,而在大三下学期,举办考研动员会更是这些学校的普遍做法。这种办学方式,使学校的大学教育趋向“空心化”,也把学生引向考研的“华山一条路”,一旦考研不成功,由于没有培养就业能力,他们的就业将十分困难。

  

近年来,一些研招单位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可是,根据目前研究生入学“统一笔试面试”的方式,学校很难拒招笔试分数高的学生,担心引来舆论质疑。于是,有的高校采取扩大推荐免试生的方式,但由于把推荐名额过多地给985高校、211院校,也招致涉嫌歧视的争议。同时,这种做法还进一步加剧了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而在就业中,一些用人单位则推出所谓的“三个985”要求,要求查询求职者的本科、硕士、博士学历背景,让就业歧视升温。可以说,这一定程度上是“考研基地”惹的祸。

  

如果二本、三本院校的“考研基地”定位不变,将催生出各种教育和就业乱象。对此,一方面,需要深化研究生考试制度改革,推进高校的自主招生和导师制,引导这些院校转变办学思路,改变针对研究生升学的应试教育做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赋予学校自主权,促使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出学校和专业特色。在这一过程中,要改变把资源过多投向所谓名校、政策也向名校倾斜的传统做法,取消对学校的歧视性政策,同时对处于资金困境中的民办院校、独立院校给予适当的补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就业形势 熊丙奇 研究生考试 985高校 211院校 就业形势

来自人大经济论坛经管教学案例库的惊喜:

收录 10000 多条经管教学案例,最丰富、最全面的经管案例库!

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的理解;

使用本案例库,实现由传统教学向案例式教学的转变,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跨越!

联系电话:13661292478
沙发
qijiongli 发表于 2011-12-2 12:57: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鹅鹅鹅,不太对哦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