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yincwxa2006
1178 1

[其他] 过度强调SSCI评价功能不利本土学术发展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3粉丝

博士生

6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286 个
通用积分
1.1705
学术水平
28 点
热心指数
33 点
信用等级
23 点
经验
25952 点
帖子
319
精华
1
在线时间
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8
最后登录
2021-6-8

yincwxa2006 发表于 2011-12-23 11:08:0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过度强调SSCI评价功能不利本土学术发展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覃红霞   SSCI作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具的趋势日剧。很多高校不仅将SSCI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中奖励最高、地位最重要的一环,而且在很多重要岗位以及评奖体系中,是否在S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过相关文章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必要的条件。

  当SSCI这一系统越来越成为学术管理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并被简单地与学术量化挂钩时,引发了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激烈批评。最大的隐忧来自两个方面:过度强调SSCI的评价功能是否会妨碍学术创新?以SSCI为导向的学术研究是否会使中国学术丧失自主性?

  过度倚重学术评价体系致学术创新缺失

  在过度依赖SSCI等工具的学术评价体系下,学术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都以符合评价体系要求为目标。较易被转载和引用的研究方向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在这种情形下,SSCI或者其他评价体系中的学术路径成为普遍的学术路径,导致学术创新的缺失。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术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更是一国能否在全球化的文化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性因素。

  人文社会科学是“特殊性科学”或“民族性科学”,由于所涉及的研究主题、内容都有本土自身特殊的经验,其意义诠释也必然具有主观性,对话的机制不但无法绝对客观、普遍地规格化,甚至只能在客观性的原则上,相对主观地进行平等的对话。

  将学术创新与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数量相等同,极易抹杀研究者学术创造的动力与兴趣,也易忽略学术的长期性与理论深度。


  “国际水平”与“国际承认”是两个不同概念

  关于学术自主性方面的争论则更多。研究者很早就发现了将SSCI作为评价体系可能带来的风险,唯SSCI的后果是“亦步亦趋式”的学术研究,“不自觉地迷失于损己利人的学术歧途,逐渐变成英美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的藩属”。让学界甚为焦虑的是,SSCI在亚洲造成的狂热远远超过其在西方国家的影响。

  这种主动向西方特别是美国学术体系靠拢,进而希望获得认证与认可,提升“学术水准”与“国际学术竞争力”的做法,被很多人认为是所谓“国际化”的必要过程。但“国际水平”与“国际承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术旨趣和方向。正如杜祖贻先生指出的:放弃了学术自立、放弃了本土化精神、放弃了拿来主义,拾捡起了西方学者希望了解却不屑亲为的残羹冷炙,研究那些对外国人有用,对中国人却毫无益处的东西,以期获得学位或者谋求论文在西方刊物上发表,赚取经济的实利或者西方学者的“承认”是西方价值中心的承认,却并不一定就能够代表真的国际水平。

  学术评价应多元化、分类化

  简单地追求国际承认的心态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反对的,强调学术研究立足于本土发展、关注与解决本土重大问题、能够激励本土学术发展应该是我国学术评价的基本原则。

  首先,学术评价必须承认学术水平的全面意义,重新调整其对科研、教学以及服务之间的选择与引导。不能否认SSCI作为检索工具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学术评价中大规模推行与简单量化相结合的SSCI评价制度,将进一步强化科研人员考核向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论文倾斜的力度,妨碍对学术水平内涵的全面把握,误导学术研究方向。

  其次,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开展分类评价,对不同对象,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型科学技术活动,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学术评价应避免行政化主导色彩,而必须接受学术社群的公开讨论。其中同行评议制度尤其值得期待与完善。虽然早期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鉴定与评奖中的专家评议往往流于形式,使得同行评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同行评价所蕴涵的质量标准、专业判断、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此外,还需要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国内评价与国际评价的关系。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是学术标准的量化,它是通过对各种评价标准设置不同权重而实现的,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应注重成果引用等客观量化评价指标的设置,但同时也应注意定性指标的引入。单纯的定量评价会导致学术泡沫,单纯的定性评价也易封闭学术的创新性。学术研究的国内评价与国际评价也应结合使用,正确评估两种评价的作用。

  过度强调SSCI作为评价体系的功能,以及过度依赖评价指标,都对学术研究发展不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在坚持学术自主性,同时有助于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双重目标下,审慎考察当下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8日第14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SSCI SCI 人文社会科学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 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 最大的 文章 创新

相信自己的能力+ 努力的活着
醉心鱼 发表于 2011-12-23 16:41:4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在厦大WISE与淼哥说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8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