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水水123
1426 0

[经济热点解读] 彭文生:印度利率市场化进程启示 [推广有奖]

  • 6关注
  • 53粉丝

学术权威

5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992160 个
通用积分
11713.1906
学术水平
368 点
热心指数
405 点
信用等级
328 点
经验
80113 点
帖子
3130
精华
2
在线时间
37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9-11
最后登录
2024-3-25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印度央行2011年10月25日宣布,允许商业银行自行设定储蓄存款利率,这标志着印度走完了利率市场化道路的最后一步。
  许多国家的利率市场化都遵循了“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和国债利率放开贷款利率放开存款利率”的步骤。
  这往往是个漫长的过程。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允许国债自由流通开始,到90年代前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前后超过15年。
  美国在1980年通过《放松对存款机构的管理与货币控制法》,设立专门委员会负责调整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到1986年完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中国1993年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人民银行出台“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1996年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至今已经近20年,放开存款利率尚未开展。
  利率市场化一波三折
  印度也不例外。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拉开了帷幕。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的货币市场利率首先放开。1991年经济危机后,贷款利率的限制也逐步解除。此后,国债利率逐步由市场决定。同期,存款利率的解禁也有较大的推进。到1997年10月,大规模的利率市场化基本结束,仅遗留了少数利率仍被管制,贷款方面包括20万卢比以下的小额贷款和卢比出口信贷的利率,存款方面主要是储蓄存款利率。2010年7月,贷款利率实现了全面市场化。2011年10月,最后一项储蓄存款利率也最终被放开。
  印度放松存款利率的管制经历了很长时间,期间波折重重。
  早在1985年,印度就允许银行对期限在15天到1年期的存款以8%为上限自由设定利率,以优化存款配置,改变资金过分集中在期限长、利率高的存款上的状况。
  但这一举措很快引发了银行之间的价格战,纷纷将利率设定在上限,导致活期和储蓄存款迅速向利率在8%的15天期存款集中。这一规定仅实行了1个月就被迫夭折。
  直到1992年,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又重新启动,印度央行对所有46天以上的存款统一规定13%的利率上限。随后,印度央行在1995年10月、1996年7月和1997年10月分别放开了对2年期以上、1年-2年期及1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利率的管制。至此,除储蓄存款外,印度银行已经可以自由设定所有的存款利率。
  印度的储蓄存款是结合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特征的混合产品。活期存款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事业单位日常活动的交易性需求。而储蓄存款大多由个人和家庭持有,集合了方便支取、可开列支票、提供其他支付工具,以及存储短期资金并获取利息收入等特征,既可以满足交易性需求,也可以满足储蓄性需求。
  储蓄存款在印度是非常重要的存款工具。储蓄存款在印度商业银行总体存款中占比达22%,在居民金融资产中占比达13%。
  从1977年起,印度就对储蓄存款设定固定利率,经过几次调整后,到2003年3月开始保持3.5%的利率。尽管从2002年起印度就开始讨论放松储蓄利率,但迟迟未能实行。
  管制利率对社会经济效率与公平有损伤。放开储蓄利率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储蓄意愿、增进社会公平、激励产品创新、增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首先,印度通胀高企、储蓄利率被人为压低,造成负利率情况较为严重,居民储蓄意愿受到打击。
  2004年以来,印度实际储蓄利率基本都为负(除2009年负通胀时期外),特别是2010年以后,WPI通胀持续高企,储蓄利率与WPI的平均息差更是达到了600基点。
  同时,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的息差也在扩大,银行储蓄存款不断流失。而流失的储蓄部分进入资本市场,间接推高了资产价格。2007年以来,印度的房价迅速膨胀,主要城市如孟买、德里、清迈的房价上涨了50%-150%。
  其次,从公平角度说,管制利率造成社会财富从储户向贷户转移,从贫穷的农村地区向富有的城市地区转移。
  高通胀与管制压低的储蓄利率,对储户是盘剥;由此压低的贷款利率,不能充分发挥筛选好企业好项目的功能,对贷户是补贴。
  这种情况下,贫穷的农村和地区的储蓄资金,流向了贷款集中的富有的城市和地区,造成前者对后者的补贴,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化。
  再者,放开储蓄利率,有助于增加竞争,银行就更愿意针对不同的需求量身定制不同的储蓄产品,储户也增加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以中国香港为例,在2001年开始放开储蓄利率后,新产品层出不穷,如储蓄和支票账户结合、Hibor挂钩储蓄产品、修订收费标准和最低账户余额规定、根据账户灵活性和流动性收取不同的利率等。
  最后,放开储蓄利率可以促进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只有当所有利率都与政策利率联动时,货币政策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储蓄存款在印度总存款中占比较大,在储蓄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有可能不考虑储蓄存款,只根据政策利率调整可自主设定的利率,致使银行总体利率的调整与政策利率的变动幅度并不一致,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但是储蓄利率自由化也有风险。
  一是对银行业盈利总体是利空,但负面影响因银行而异。
  储蓄存款是印度银行低成本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管制利率下的银行存贷利差相对较高,而市场化带来的银行竞争造成租值(利润)消散。但另一方面,管制利率下银行的储蓄流失造成贷款减少,影响商业银行表内业务的利润,特别是中小型银行面临的较大压力,因此,市场化后吸引到更多储蓄的银行受到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同时,财富管理与交叉销售能力较强的银行,受到的影响也较小。
  二是可能带来银行资产负债的错配风险。
  尽管储蓄存款是短期存款,但在印度很大一部分被用来和定期存款一起增加中长期贷款。2001年-2009年,印度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重从36%上升到57%,但三年以上定期存款在总存款中的比重却在逐步下降。尤其是在占比高达75%的国有银行中,持有储蓄存款比重越高的银行,中长期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重就越大。放松储蓄利率后可能带来激烈竞争,那些依赖储蓄存款为长期贷款融资的银行一旦失去储户,将会产生资产与负债错配的问题。
  三是可能造成整个银行业的系统风险上升。
  一方面,银行利差降低,可能愿意过度冒险,“赚了钱是银行的,出了问题ZF会救”;另一方面,如果贷款利率升高,一些资质不佳的企业愿意以高利借贷,“赚了钱是企业的,亏了钱是银行的”。银行与企业的道德风险可能造成整个银行业的系统风险上升,国际上不少国家的银行业危机都发生在存款利率自由化之后,上世纪80年代欧洲国家的银行业就是一个例证。
  四是可能产生金融排斥。
  如果银行发生恶性竞争,可能大幅推高储蓄利率,进而推高总体融资成本,使得银行不愿增加交易成本而排斥小额储户。特别是国有银行,拥有储户众多,且账户余额可以很低。因此,银行很可能会提升最低账户余额、增收服务费用。这可能挫伤小储户特别是农村和半城镇储户的开户积极性,不利于金融拓展和普及。
  要防止过度冒险
  中国与印度的银行体系有诸多相似之处,国有银行比重都较高,实际负利率都较明显。因此,印度有先有后的渐进式利率市场化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制定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总体思路。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在2004年扩大了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但对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仍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
  同时,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发展,前者已经占到企业融资的24%,后者已经相当于人民币存款余额的4.5%,这直接促进了中国企业筹资利率和个人投资收益率的市场化,开辟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第二战场。
  但存款利率管制何时放松,如何放松还不确定。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和企业都存在过度冒险的“道德风险”,而银行的风控能力与ZF的监管能力决定了这个风险有多大。如果银行不能有效判定客户信用,监管当局不能全面、审慎地对银行进行监管,市场化的风险就比较大。
  而与印度相比,中国对银行融资的依赖度更大,中国的银行贷款是股市与债市总市值的1.4倍,而印度的贷款只有股市与债市总值的90%,因此,提高银行风险控制和ZF监管的能力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尤其重要。



作者: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彭文生  来源: 《财经》2012年02月20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市场化 彭文生 货币政策传导 银行同业拆借 印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