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esearch
1472 2

[教育纵横] 转帖: 听圈内人士披露美国大学,感觉就是不一样 (1) [推广有奖]

精神客栈CEO

大师

9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114378 个
通用积分
94.4239
学术水平
1175 点
热心指数
1425 点
信用等级
1087 点
经验
50272 点
帖子
9601
精华
2
在线时间
68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26
最后登录
2020-10-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听圈内人士披露美国大学,感觉就是不一样
高伐林, 2012年05月08日16:04:39

  《纽约时报》一星期提供的信息量,远超18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现在每天出版3000本书,按照现在速度,知识量将每两年翻一番,大一新生学的一些知识到毕业时已经过时。因此,美国名校强调通过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社交能力。

  老高按:七八年前就听说过程星,先是买了他写的《细读美国大学》(商务印书馆),薄薄的一本,才251页(还是小32开),但觉得写得要言不繁,切中肯綮,含金量相当高——尤其是他讲的对应聘教职者的面谈、考核,对美国高校的认证、视察,对美国大学排行榜如何评选出来……等等,娓娓道来,点破玄机,绝非知道点皮毛的人能写得出来。
  那段日子,中文图书市场上,有不少聚焦于美国教育尤其是美国名校的书,有的是从在美国大学任教者的角度写的,有的是从学生角度写的——特别是从中国学生角度写的,有的是从家长角度写的,当时甚至还有出版人从中国给我们打来电话,百般劝诱,约请“从家长角度”写书,称“肯定畅销”,“名利双收”,弄得我哭笑不得——哪敢误人子弟!敬谢不敏。而像程星这样,从学生、学者、教师、甚至管理者的多重角度,细讲美国大学运转的内情,实在难得。这本书据说后来增补了内容又再版了,但我一直还没有读到。
  过了些日子才得知,在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本科生院(哥伦比亚学院和工程学院)助理院长的程星教授,家就在新泽西,离得不远。有位朋友与他相熟,几次对我说,找个机会去拜访、聆教。我当然求之不得,但后来阴差阳错,一直没有能当面请教。最近才知道,他两年前去了香港,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新著《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大学管理决策与高等教育研究》一书,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最近读到他接受《中华读书报》记者的长篇采访,看来,是配合其新著出版而做的专访。他这本新著的书名似乎比较专业,但这篇专访,却内容翔实,看法通透,像我这种教育的门外汉,读来感到颇有收益。这里,转载介绍这篇专访,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华人家长参考。
  顺便说一句:提问的记者王春春让我很佩服,看得出來,这位记者采访之前的“家庭作业”做得很充分,所以问得很细、很有深度。

美国大学是怎么办的
——访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博士

特约记者 王春春,《中华读书报》2012年4月25日

  受访者:程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经济政策与管理硕士,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博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高校担任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十年来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担任本科生院(哥伦比亚学院和工程学院)助理院长、教务长办公室国际双学位项目执行主任、师范学院兼职教授,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北京)执行总监。2010年起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其著《细读美国大学》(商务印书馆)一书,被国内同行推荐为“开启美国大学管理的一扇窗户”;新著《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大学管理决策与高等教育研究》一书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读书报: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安排为675万人,而报考人数按比较“富裕”的估计为929万,也就是说全国高考平均计划录取率为72.7%,如果再将“放弃填报志愿”、“放弃报到”的考生计算在内,最后的实际录取比例将超75%。而有的省的录取率更高,比如来自山东的消息,应届高中生有51万,计划招生50万,即使算上复读考生,录取比例也相当高。
  从以上数据看,我们的高等教育从某种程度说,已经从“独木桥”变成“高速路”了。当高等教育解决“数量”问题后,就会面临教学质量问题。在美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中,一方面存在规模很大的公立大学,吸收了绝大部分生源;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私立大学和小规模的文理学院。他们在教学上,看重质量而不讲求数量,很有过去精英教育的意思。您如何看待这两种教育并存的问题?
  程:高等教育的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一个社会应该既有大众教育,也有精英教育。就像一个金字塔,总得有一个塔尖,你不能把金字塔做成方秃秃的东西,从结构上也不稳定。不管我们怎么样评价精英教育,甚至说是贵族教育,它一定还是存在的,起码从有大学开始,它就一直存在,我们一定要面对它。我们的学者,研究高等教育的人,不能怕触犯众怒,心存禁忌。其实,不要说高等教育,如今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无论中国还是美国,也都存在“重点校”和“非重点校”之分的现象。再如,国内一些单位招聘时,表示只要本科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这也是将高等教育分成三六九等。
  在形式上,精英教育就是一个老师照管少数学生,大众教育模式就是一个老师面对几百个学生。一种是针对“个性”的教育,一种是“非个性”的教育。哪个更好?我认为,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它们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发展出的两种不同模式。比如,我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过,哥大注重教学,走的是精英路线,毕业生人才辈出。此前,我也在纽约市立大学工作过,是典型的大众教育学校,学生很多来自不富裕的家庭,被称为“穷人的哈佛”,但不少毕业生都通过接受大学教育,进入大公司和企业。它的毕业生中,出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也包括前国务卿鲍威尔和英特尔公司董事长格罗夫等优秀人才。因此,在我看,两所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都功不可没。

  读书报:正如您说的,精英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不过大家好像只是做,而不大张旗鼓说。我记得在美国一所小型文理学院调研的时候,一位教授对我说,他在来这所文理学院教书之前,一直在公立大学念书,此前他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类学校,会有这样的教育,他说文理学院就像“中产阶级的秘密俱乐部”。
  程:是的。这和美国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有关。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的精英教育都是公开的,比如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是精英学校,由ZF赠地而建立起来的大学是普通百姓上的学校。对此,没有人提出质疑。哈佛也毫不掩饰地说,我们就是精英教育。那时,这是件光荣的事情,没有什么难为情的。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一直到70、80年代,美国大学经历了一个急剧扩展的过程,就像我们扩招一样。而60年美国民权运动更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大家对精英的想法改变了。随着大学越办越大,更多人要上大学。解决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民主在高等教育里面的反映。不管什么人,只要他高中毕业,想上大学就起码能进社区学院就读。由此给人们这样一个印象:我们的大学不能再分三六九等,大学应该让所有的人都能够进入。
  时间久了以后,大家对这种“平等”习惯了,也不再深究其中的差别了。20世纪80年代,我到美国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人们觉得最光荣的事是民主和平等,而并不是当“精英”。你要去哈佛,可以,你悄悄地去,也别跟人家说,这个没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哥伦比亚工作了十多年,感觉很多人爱拿“常春藤”大学开玩笑。我细想原因有两个。一是比较善意地拿“强势群体取乐”,就像很多人爱拿律师开玩笑,但是你不可以拿弱势群体开玩笑;二是讽刺“常春藤”的学生来自富裕人家,不知道生活艰辛。正因为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现在“常春藤”学校虽然骨子里认为自己就是精英,但是并不张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美国大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哥伦比亚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 美国大学 纽约时报 大一新生 排行榜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fhsky + 20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denkey 发表于 2012-5-20 09:06: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确实不错

使用道具

藤椅
bangfu999 发表于 2012-5-20 09:07: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你同意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