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inchy
6671 18

[其他] [讨论]完全竞争市场是不是一定效率最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75358 个
通用积分
0.0750
学术水平
5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5 点
经验
835 点
帖子
57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22
最后登录
2006-6-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经典西方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然而,添加了交易费用以后,我觉得好象不一定成立了。不知我这种观点能不能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 交易费用 讨论 效率 竞争

沙发
luckly 发表于 2005-3-19 22: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首先要研究交易成本如何加入一般均衡模型,

以前书上一般介绍,阿罗证券,是一种尝试,但是我学习了之后,比没有感到阿罗证券对

引入交易成本有什么帮助。

然后再研究是否GE是P.O?

使用道具

藤椅
ren 发表于 2005-3-20 11: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重要的是如何理解效率问题。经济学所说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二是不可能继续达成帕累托效率的增进。

这种特定意义上的效率实际上是试图实现一种无利益冲击和没有社会矛盾的效率状态,本质上是一种静态效率,没有考虑现实经济中各种资源数量的变化问题。这种效率既不存在,也不可能。

事实上,经济中的资源数量和要素需求量本身也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当今社会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经常处于变化之中的资源,就是技术和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有些原本受到控制的先进技术,其垄断可能获取巨额利润,但可能很快为新技术取代,该垄断者也将一无所获。十几年前的IT人才十分稀缺,早期学习IT的人能够轻易得到高工资,现在学习IT的学生可能工作都找不到。

另一个例子是黄金。可以想象,如果经济恢复金本位,交换必须继续使用黄金作为媒介,那不知道全社会需要使用多少黄金,黄金作为货币的尺度也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幸好人类发明了纸币和银行信用制度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此,分析效率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角度,也就是说自由竞争和适度垄断哪一种更有可能促进新资源代替原有的稀缺资源。如果自由竞争或适度垄断能够实现核能源或其他新的资源安全地代替石油,有新的食物能够有效地代替粮食,新的技术能够让水的用量得到有效替代,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效率,解决中国甚至全人类可能面临的危机,最终缓解富国对穷国的封锁与歧视状态。

使用道具

板凳
cinchy 发表于 2005-3-20 14: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两位兄台的回复中增长了见识。

其实我发这个贴子的出发点很单纯,从新古典经济学出发,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候,社会达到最佳效率。然而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出发,市场上必须存在大量的买方和买方,因而,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能操纵市场的价格,最总结果是他们以市场价格达成了交易(这个价格是由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决定的),当然,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易是在真空中发生的,是没有摩擦的——这种假设当然是不成立的。

当考虑交易成本之后,巨大的卖方与卖方数量将成为一个最大的问题,他们这么得到交易对方的消息,别人的成交价格信息,后者更简单地说,他们有没有可能在完全了解市场上所有交易者的信息之后才进行建议.....这必将导致巨大交易费用。考虑到企业的规模效应,我认为市场上也存在规模效应:10个单位货物的交易费用一定等于10倍的一个单位的交易费用么? 如果10个单位货物的交易费用一定不到10倍的一个单位的交易费用,那么这就是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就有进行合并以减少交易费用的激励,同时也是经济效率的提高的表现(这种看法对不对?)。

希望各位朋友给点建议,我应该看一看那方面的书籍?

使用道具

报纸
nie 发表于 2005-3-20 18: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希望各位朋友给点建议,我应该看一看那方面的书籍?”——看阿罗的书,他一直在讨论有交易费用的一般均衡。你可以看看李维森在2004年第一期《中国社会科学》上的一个书评,里面提到了一些文献。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地板
ren 发表于 2005-3-20 23: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inchy在2005-3-20 14:06:56的发言:

我认为市场上也存在规模效应:10个单位货物的交易费用一定等于10倍的一个单位的交易费用么? 如果10个单位货物的交易费用一定不到10倍的一个单位的交易费用,那么这就是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就有进行合并以减少交易费用的激励,同时也是经济效率的提高的表现(这种看法对不对?)。

从科斯的理论看,单纯节约了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并不能说明企业就应该进行合并,以企业代替市场。还要看企业内的交易费用。只有企业内因规模扩大增加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减少的交易费用,企业代替市场才是有效的。

但是,我不知道经济学是受到新古典经济学还是科斯的论文误导,经常使用“企业合并”这个概念,很少有人谈论经济中残酷的竞争关系。事实上,很多企业规模的扩张,是在竞争过程中消灭了竞争对手之后,才实行市场扩张的。这种情况在中间企业也就是从事商品买卖流通为主企业更是如此。很多跨国贸易公司,几个人一年经营的商品贸易量,比我们国家类似公司几万甚至十万职工经营的贸易量还要大。因此尽管这些贸易员年薪几百万,但平均到每个单位商品经营中的费用却比我们少得多,更不用说人多形成的扯皮关系和低效率。这是为什么在全球化竞争中,各种商品的国际贸易基本上由几个大的跨国公司垄断着。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大的外贸公司,在我们看来也规模巨大,但主要是靠吃国内消费者和国内企业长大的,没有任何竞争力。外贸一放开,这些大公司便基本上倒闭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系基本上受到这些跨国公司的控制。

另一个国内流通领域的例子是家乐福。该公司最初以变通的方式(实际上是违反了中国的政策,属于不道德行为)进入中国市场,并实行了快速的扩张。由于每一个卖场规模巨大,给消费者带来很多方便,也带来了消费者的福利,同时也为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外部正效应。但是,这个公司也击跨了很多国内的商家,垄断着商品经营最有利润的环节。

从全球的经济效率来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家乐福的成功,对经济来说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单纯从中国人的经济效率来看,就未必如此了。外国人拿走了大量的利润,控制着高利润环节,这对中国的长期经济效率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当然,这可能是我国搞市场经济必须交的学费吧。中国的经济学如何能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还不知道,但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经济学子和研究人员,在谈论经济效率问题时,能够更多地关注现实,从中国人的自利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跟着美国人空谈效率。而美国人自己从来不空谈效率问题。对美国人来说,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从来都是高于一切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可能威胁到美国人的利益,他们就可以进行战争威胁。只要有可能,他们就可以从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进行掠夺。

使用道具

7
nie 发表于 2005-3-21 12: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全球的经济效率来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家乐福的成功,对经济来说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单纯从中国人的经济效率来看,就未必如此了。外国人拿走了大量的利润,控制着高利润环节,这对中国的长期经济效率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威胁。——我同意你的判断,但是经济学的效率是实证主义的,不是规范主义的,我们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委托人、当事人的目标函数来区分不同的立场。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8
ren 发表于 2005-3-21 20: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nie在2005-3-21 12:02:26的发言: 我们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委托人、当事人的目标函数来区分不同的立场。

我认为,这可能有很大的困难。

一是如何确定委托人和当事人的问题。在面临全球性的经济竞争时,一个国家内的政府、企业和全体公民是一个整体;而在国内经济竞争时,他们又可能是利益完全不同的竞争者;国内不同组织面临内部竞争时,不同人员又可能有不同的利益。从这点上说,可能公民的荣誉感或国民文化和道德、各个组织的荣誉感或企业文化等,能够起凝聚力的作用。而我国公民和企业职工正在广泛失去这种凝聚力。

二是现实中的委托人和当事人通常存在多目标。在不同的竞争环境约束情况下,各种目标的可实现程度会不断发生变化,而且其重要性也会不断变化。理论研究可能不得不进行权衡而有所取舍了。或许只能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进行具体确定,很难得以一个一致性的效率结论。

使用道具

9
nie 发表于 2005-3-21 22: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复:(ren)以下是引用nie在2005-3-21 12:02:26的发...

坚持个人主义的经济学不区分谁的利益更重要,利用博弈论方法进行委托代理分析不需要考虑“谁的效率”,将其他主体的效率纳入参与约束或激励相容约束即可。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10
ren 发表于 2005-3-22 07: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始终认为运用博弈论进行分析有两个前提,一是参与者的理性能力相当,二是参与者的选择机会均等。但是,现实中这两个前提经常是违背的,而博弈论作为一种工具没有这种识别能力。

博弈论要求参与人有共同理性知识,在动态博弈中要保持一致理性。但是,现实中人们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差异很大,理性能力有很大差别,农民和城里人、博士生和小学生、中国人和美国人、跨国公司和乡镇企业等等在理性能力上是不一样的。更为重要的是人经常不能保持一致理性。正是由于人类理性的这种弱点,我认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和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增强人类的理性。一个无效的组织,可以使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掀起共产风、搞大跃进、发动文化大革命;相反,一个高效的组织,却可以随时指出和纠正粗野的小布什所做的各种愚蠢之事。

如果参与人没有选择机会,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也会需要随时作为调整。专用性资产的投入,已经使得参与人一方降低了这些约束条件。面临饥饿威胁的马克思时代的工人和当代的农民工,为了让自己能吃上一顿饱饭(效用极高),只好接受长时间的劳动和极差的工作条件。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到家门口,为了继续自己的统治,无论割让多少土地对清皇室来说都是最优选择。家乐福的供货商没有更好的销售渠道,只能接受其苛刻的条件。国内市场饱和后,国产商品只要能出口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从纯经济学效率上说),结果是国内生产的出口商品以几美元卖给那些跨国公司,他们转手到国际市场上卖几十上百美元。从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的角度看,以上各种博弈对局里每个参与人的个体都没有非效率,但结果也是可以想象的。

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经济效率问题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实证经济学和博弈论只能分析静态效率,却无法回答动态过程中的效率问题。这是我之所以强调我们研究经济学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人作为整体的私利问题,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重在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

这与我昨天在另一个贴上得出的结论相一致了,“知识就是力量”可能是一个容易误导人的错误命题,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才真正有力量。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