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jingjun
759 3

[财经时事] 行医路上理想与现实 [推广有奖]

  • 7关注
  • 66粉丝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18319 个
通用积分
4109.0551
学术水平
299 点
热心指数
390 点
信用等级
264 点
经验
712113 点
帖子
2320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5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
最后登录
2024-6-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行医路上理想与现实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章蓉娅

我前两天在微博上做了一个小测验,请粉丝们列出曾经的理想、后来的专业、现在的职业,结果发现,90%以上的人都在理想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你还记得你的理想吗?你曾经的理想和现在的职业是一致的吗?
一、我的理想与现实
“你还有理想吗?”我问自己。仿佛突然间回忆起一个许久不曾联系的好友,我有一点点内疚和不安:理想放在我心底太久了,以至于我都快要把它遗忘了。年轻人的浮躁,社会风气的急功近利,让我们把理想给丢了,以至想到它时,感觉很古老,很遥远。

我很久很久以前的理想是:做一名好医生。因为这个理想,我转系读医并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转眼间,许多年过去了,我只是庆幸我还在行医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却不敢枉称“好医生”。医学的局限性,让我常常觉得自己帮不上病人什么。当医生越久,越觉得自己的无力。西方有句话说,当医生,“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却总是安慰”。也许,我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你呢?还有理想吗?这个问题得经常问问自己。它可以给你一个自省的机会,一个停下脚步检讨和思考的机会,一个让内心暂时告别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机会。

二、与高考生的对话

高考刚刚结束,最近经常接到高考生的咨询,大部分都是关于填报志愿的。最常见的询问有:
“我想学医,哪个医学院最好?”
“父母希望我当医生,什么专业最好?”
“听说读医很辛苦,哪个学校比较容易毕业?”
接到这类询问,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反问他们:“你的理想是什么?”大部分人会迟疑0.03秒。我于是接着追问:“你是真想当一个医生吗?”
大部分高三学生在迟疑之后,会用相对比较坚定的口吻说:“我还是很想当医生的。”然后他们会细细解释:也许是对“救死扶伤”的美好憧憬;也许是从小到大父母的教诲期许不知不觉种下的信念;也许是小时候一次看病经历在幼小心灵烙下的一个美好印痕;也许是受到欧美电视剧中医生“高富帅”形象的蛊惑;也许真是想完成童年时的梦想。当然也有人回答,自己没想过这个问题。
对于他们,我的回答是:“要是你真的热爱这个职业,学医是唯一的选择。但如果不是真正热爱,建议你还是不要趟这滩‘浑水’了! ”
学医是很艰辛、很漫长的过程。如果自己并不真正热爱这个专业,而仅仅是为了迎合家人或是其他因素,就不该报考医学院。没有强烈愿望和坚定意志,在求医的道路上很难坚持下来。

三、与医科毕业生的对话

与此同时,新一届医科生又即将毕业。他们问我的问题则要现实得多:
“当医生选哪个科比较好?既不辛苦,赚钱又多?”
“当医生和去医药公司哪个更好?”
“听说当医生有红包,但你却说医生收入低,真的吗?那为什么我周围的医生好像都挺有钱的?”
接到这类询问,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反问他们:“你还记得你的理想吗?” 大部分人会迟疑许久,于是我又接着追问,“你还想当一个真正的医生吗?”
第一个问题后,医科生会迟疑0.3秒,甚至3秒,或许30秒,然后也许用不那么坚定的口吻回答:“我以前还是想当医生的,现在不那么确定了……”然后他们会惊慌地掩饰自己刚刚的迟疑,仓促解释自己不坚定的理由:也许是学医过程中理想主义逐渐蜕去,医疗上并不是总那么惊心动魄,很多时候只是平凡的看守,在明白很多疾病根本无药可救之后,还有些失望和无奈;也许是一次次的医患纠纷、暴力事件终于让心灵受伤,不愿意再不计回报地付出;也许是不再幼稚,“医生”在自己心里走下了神坛,它只不过是一份普普通通的职业,而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生命所系,性命相托”,这份压力让人畏惧;又也许这是“成长”的代价——人总要变得现实,当医生“很酷很帅”并不能当饭吃,活在世上,还是不得不考虑养家糊口的问题。
对于他们,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还想做医生,那就坚持吧!但若是为了钱,那还是算了吧!”做医生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忍得住痛苦。它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坚守之后回报必然很丰厚,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谁叫医生越老越吃香呢?但是坚守的过程中,精神和物质上先要经历“双重磨难”。
四、后记——以两句箴言,送给高三毕业生及医科毕业生
“行医不是在做生意而是一种使命,对同业与病人都应待之以爱心与善意。”——现代医学教育鼻祖威廉.奥斯勒
“临床工作有三条基线,是:心路清晰,心地善良,心灵平静。”——中国妇产专家郎景和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王昉 fang.wang@ftchinese.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Chinese 妇产科医生 耐得住寂寞 理想是什么 普普通通的 金融时报 年轻人 中文 英国 微博

沙发
醉客天涯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6-15 21:01: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医者本应父母心,可惜。。。

使用道具

藤椅
biostat 发表于 2012-6-15 21:15: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板凳
kevin1196 发表于 2012-6-15 21:41: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理想是什么东西?
钻研人性,管理不确定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7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