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pringsunyj
717 1

[休闲其它] 胆固醇水平需要长期控制分层达标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粉丝

大师

6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444 个
通用积分
127.8000
学术水平
157 点
热心指数
1099 点
信用等级
48 点
经验
383196 点
帖子
5629
精华
0
在线时间
60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4
最后登录
2024-5-2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胆固醇水平需要长期控制分层达标
本报记者 连 漪
发布日期:2012-06-21  来源:健康报   
 
  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3亿,也就是说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心血管疾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CCEP)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了“5.18血管健康日”活动。今年“5.18血管健康日”的大众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健康是有颜色的”。从今天开始,多位心血管病专家将告诉您如何减少胆固醇危害,控制血脂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根据2011年10月由世界银行公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 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病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近七成。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杰孚教授认为,这一现状的形成与我国国民健康素养的缺乏和“一刀切”式的传统胆固醇评估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长期控制是关键
  5月15日,记者走进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在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个简易诊台。只要年龄在45岁以上,近3个月没有查过血脂,近两个星期没有吃过降脂药,当天是空腹的人都可以进行免费的血压测量和血脂检测。据了解,这是北京医院心内科从今年3月开始推广的“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筛查”活动,旨在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血压、血脂状况,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杨杰孚教授正在对53岁的郑先生进行问诊。郑先生患有冠心病,2011年底进行过心脏支架手术。杨教授先为他测量了血压,通过患者自带的体检表,得知其血脂水平控制得比较好,便嘱咐患者要严格控制血脂水平,并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降胆固醇的药物。郑先生产生了疑问,如果胆固醇水平降到标准值,那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呢?杨教授提醒说:“这个问题很多患者都会问到,但这个观念却是错误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发展是不断发展的,对于像您一样已经患做过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或那些患有中风、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人来说,即使通过服药使胆固醇水平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标准的数值,但也并不代表风险已经消失。胆固醇达标并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动作,而是必须长期坚持治疗的。”
  据杨教授介绍说,我国之所以会有如此庞大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居民对自我健康维护的意识不强烈,总是忽略了疾病的防控,而只一味地在疾病出现之后进行治疗。也有大量患者在不遵医嘱的情况下擅自减药或停药,这都是很危险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多渠道加强普通人群的疾病防控意识,这也就是所谓的“上游疗法”,它对于改善居民自身健康和减轻国家慢性病负担都是大有裨益的。
  胆固醇水平需要分层达标
  传统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上,如果总胆固醇超过5.18毫摩尔/升这个标准值,就会出现箭头标示。杨教授说:“不同危险水平患者的胆固醇控制目标范围各不相同,患者的整体危险水平需要根据多种危险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是否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病史,以及肥胖和血管病家族史等在内的许多信息。70%~80%的患者都存在一个或几个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分成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举例来说,比如病人已经发生心肌梗死,伴有不稳定心绞痛,我们称之为极高危。极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要控制在2.07毫摩尔/升以下。有冠心病,但血管稳定的人群属于高危,需要控制在2.59毫摩尔/升以下。如果没有冠心病,但有高血压,并伴随有两个到三个危险因素,比如肥胖、家族史或者吸烟,这种情况也要尽可能控制在2.59毫摩尔/升以下。中危控制在3.37毫摩尔/升以下,低危控制在4.14毫摩尔/升以下。”
  对于医院来说,传统的血脂检验报告单已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胆固醇水平。包括北京医院在内的国内很多家医院都在进行报告单改革,尝试将危险因素作为重要参考一同加入报告单内,让医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水平对患者采取更为适合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说,报告单上增加了危险因素水平提示,也能提高对疾病危害的认识,根据自身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多管齐下”地控制体内胆固醇水平,维护血管健康。
  期待拐点早日出现
  目前国内外都在提倡胆固醇水平分层达标,但根据我们国家的现状来看,最后落实到每个病人身上可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国家很多三甲医院的药品种类与设备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最大的差距在于很多人对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够重视,我国往往是疾病治疗,而欧美国家则普遍开始将治疗前移。
  针对这种情况,杨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定要加强健康普及。通过ZF部门和媒体的宣传教育,提高普通老百姓对于自身心血管健康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当前国内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了解和能够结合胆固醇危险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针对医生的教育和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信通过各方合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也会像欧美国家一样,出现一个拐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中华医学会 危险因素 中华医学会 今天开始 心血管病 中国目前 胆固醇

沙发
幽灵先生 发表于 2012-6-27 00:14: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4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