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udon
3951 6

[休闲其它] 《集体暴力的政治》,(美)查尔斯·蒂利著,谢岳译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贵宾

院士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8
论坛币
661558 个
通用积分
63.8987
学术水平
13 点
热心指数
12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29738 点
帖子
2821
精华
2
在线时间
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5
最后登录
2022-1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集体暴力的政治》,(美)查尔斯·蒂利著,谢岳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24.00元。

    维 舟
  
  查尔斯·蒂利对集体暴力的研究来自于他对发生在世界各地暴力事件的观察,或者说,当我们在试图了解那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暴力事件时,查尔斯·蒂利的这本《集体暴力的政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的窗口,从18世纪的法国到21世纪的9·11,从西方的政治大亨到东方的印度警察,从种族屠杀到上街游行。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中,暴力与性同样被视为权力结构的最重要组成。围绕这两者展开的是对整个文明体系的反思。不过查尔斯·蒂利不是哲学家,而是政治学家:他希望说明集体暴力是一种政治形式,因为迄今为止的政治史,实际上从来都与暴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暴力的确是一种政治,但任何一种政治秩序的成功取决于它不以暴力方式适应变化的程度。汉娜·阿伦特在《论暴力》中提醒我们:“暴力与非暴力行为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一意孤行地想要毁灭旧事物,而后者关心的主要是如何创造新事物。”对于我们这个新的世纪来说,最重要的政治正是创造新事物。

  本书回答了五个问题:

  为何集体暴力会集中爆发然后进入低潮?

  为何非直接伤害互动的人会迅速转变为集体暴力,又回复到相对平和关系?

  为何合作多年的人会彼此攻击?为何不同政治制度在集体暴力的水平和形式上有巨大差异?

  为何维和人员会在暴力与非暴力之间迅速转换?

  查尔斯·蒂利撰写和主编了大量有关政治过程、不平等以及欧洲史等方面的论文和作品,出版过20多部学术著作,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政治的暴力表达

  就像很多最常见的词一样,“暴力”也是极难被定义的。英文中“暴力”一词(violence),与在拉丁文中一样,本来指的是“强烈、热烈”,一种无法抑制和驾驭的情绪或企图。它本来并不带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贬义色彩。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迸发出这种冲动,武侠小说/黑帮故事的流行,就说明很多人内心都潜伏着一种对“快意恩仇”的向往,而江湖社会正是一种非法暴力泛滥的社会。

  因此,要理解集体暴力,首先要意识到:它并非只是一小撮无法无天者的专利,而是大众心理互动的结果。我们不要忘记,在“文革”中第一例动手打死老师的是北师大附中的一群女学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她们单个人不可能做出这样可怕的事,但在一种集体的狂热气氛中,她们却做出了这样令自己也感觉不可思议的事。发泄攻击欲,有时会使人感到一种隐秘的快感。暴力犹如吸烟,在女权主义者看来是男子气概的基本必需品。

  蒂利从政治意义上区分了各种暴力行为,在他看来,这些行为都是一种强烈的政治表达方式。的确,在很多不公正的秩序下,暴力常被描述为受压迫者最后的选择和必要的抵抗,它成了无权的人表达怨恨的方式和实现正义的手段。

  一般来说,人民对暴力是低容忍的,因为公众对文明社会的印象不是别的,正是一个没有暴力的社会。所以一个容忍甚至尊重暴力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有问题的社会。美国历史上公众对暴力最肯容忍的时期就是经济大萧条的1930年代,当时的强盗约翰·迪林杰死后反倒成了传奇英雄,令政府头痛不已。当时各种人都主张直接采取行动,相信只有干脆有力的行为(其意味是不言而喻的)才能挽救局势。这样的心理在一个危难局势中尤其容易被人接受,就像日剧《麻辣教师》中也推崇直接甚至粗鲁的行动,暗示着这个民族深陷经济危机后的绝望情绪。

  即使暴力的极端形式:恐怖主义,也是一种政治策略。因为恐怖主义要的“是许许多多的人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们听到,而不是许许多多的人们死掉”(布赖恩·詹金斯语)。在蒂利看来,恐怖主义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此,他实际上含蓄地批评了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冒险。虽然阿富汗游击队的暴力行为一贯如此,但在其抗击苏联入侵时被称为“自由战士”,现在抗击美军则被定义为“恐怖分子”;而在这些“恐怖分子”本人看来,前后本来是同一件事:反对西方。如果意识到这是一个政治问题,美国或许本可以避免当初在蒋介石及越南那里曾犯下的同样的错误:虽然这些问题的核心都是政治性的,但美国给的却是军事援助,结果越搞越糟。

  作为一种政治表达方式的暴力,往往是因为在体制内无法找到可表达的空间。在作者看来,减少此类暴力的药方就是:容忍公开表达以提供非暴力的选择机会,通过制度化的谈判妥协来解决政治冲突。否则谈判破裂就易于导致双方的激进化。无论如何,如果暴力是政治表达的最后手段,那么暴力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后选择。
  
  选边站

  并非所有的暴力都是政治不满的合理诉求,如果说群众性的暴力往往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蒂利也警惕地注意到了其中政治家的巨大能动性。他用一个政治学术语“边界激活”来表述这种悲剧性的“伤害性互动”政治。简单地说,各群体中的政治家通过划定边界固定“我们-他们”的敌对性边界,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不断通过攻击对方来强化己方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不断遭受对方的攻击;在此过程中,彼此的边界越来越鲜明,而代价则是彼此的伤害。

  这一论说精辟地概括了许多政治悲剧。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台湾的族群政治:一些政治煽动家通过将民众划分为“本省人”和“外省人”,制造族群分裂、操弄/挑拨,互相伤害,通过这种程序,他可以使自己所属的集体紧密地团结靠拢在自己周围。

  自民族国家在西欧诞生以来,类似的事已上演了无数起。其结果是:人们越来越清晰地将自己划属非此即彼的某个集团,而敌视其余。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确定性位置的世界里,以往跨文化的、左右逢源的群体就落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在这个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悲剧就是犹太人遭受大屠杀:在一个只能有一个身份的透明世界里,没有他们的位置。在南北战争中,李将军不赞成蓄奴,但他痛苦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为南方而战,因为在这一局势下,“南方人”的身份压倒了其他。的确,这种选边站对个人来说往往非常痛苦,而操弄这种权谋来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的煽动家则是极不道德的。

  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边界的塑造,常常从历史中寻找证据。王明珂在《华夏边缘》中曾说,基于传统史学的“历史真相”争论,“正是当前世界各民族内外冲突与暴力的渊薮”。因为这类争论越来越强地将“我们-他们”的边界固定下来,彼此隔阂加深,也就越加无法融合。有时邻近的两组人差异极少,但通过政治家不断制造差异、掏空中间立场,最终就出现具有讥讽意味的悲剧性结果:所谓“细小差别的自我陶醉”,就像台湾某些政客通过“二·二八”起义来制造出“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差异,并不断地强调这种毒害性的差异。

  毫不奇怪的是:这种追求确定性的努力也导致了种族主义的高涨。作为政治上强化边界的必然结果,就会有人相信:人就是他行动前的样子;无论他做什么都改变不了他的本质。而这就是种族主义的哲学本质。在台湾,也有人信奉“外省人”哪怕过了五十年,也还是“外省人”。用苏珊·桑塔格的话说,对好战分子而言,身份即是一切。
  
  非暴力

  大多数现代社会都已实现对暴力的成功控制,随着国家政治力量的集中化,那种水浒式的古典暴力场景越来越少见,但它并非完全退出公众视野,相反,暴力幻想和虚拟游戏现在已成为一种寻常的消遣。

  没有人愿意回到江湖险恶的古代,但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特别喜欢看乱世中发生的故事。原因之一可能是:集体暴力能引发一种快意恩仇的男子气概,并且有助于人们想象自己是在“正确地”使用暴力。孙隆基说,施展暴力在美国文化中总是伸张个体权利的不二法门。然而和平最终还是要取决于融解人我界线,否则最多只是和平对峙而已。

  倡导非暴力的甘地曾声称,暴力对印度文化来说是外来因素。不过他自己也不曾想到,印度独立进程却导致了分裂,和平相处了几个世纪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纷纷选边站,最终圣雄之死也不足以挽回这一局面。就此而言,我们决不能低估人性中这复杂难测的一面——用蒂利的话说,暴力就好像天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查尔斯·蒂利 查尔斯 violence 汉娜·阿伦特 哥伦比亚大学 政治 集体 谢岳 查尔斯·蒂利

沙发
baihul 发表于 2007-3-26 08: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过这本书,正如评介。

使用道具

藤椅
joewoo1982 发表于 2007-3-26 08: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书评写得真好。我认为集体暴力的产生有其社会心理学基础,如从众压力、迷信权威、意识唤醒等。
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最终都可能走向社会主义者——伯林 与恶棍作斗争的人,应当警惕自己不要在斗争过程中也变成恶棍——尼采 To possess is to be possessed.

使用道具

板凳
xuexi2003a 发表于 2007-3-29 10: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也许世界的游戏规则就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美好。
大家读书后有体会心得什么的,在读书品书版发表(注明自己原创),视帖子质量都会有不菲的奖励。转书评、心得贴也欢迎。

使用道具

报纸
yuejia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6-17 20:59: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电子版吗?谢谢了!georgejy@sina.com

使用道具

地板
阳民周刊001 发表于 2009-7-27 08:05: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把电子版本发给我吧,谢谢:Ampoc_org@126.com

使用道具

7
bxmzone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8-16 09:42:5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kan yi xia xia , thank you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