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bcyfeng
24500 406

[资料分享]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2012   [推广有奖]

51
luguiqin 发表于 2012-11-28 11:29: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使用道具

52
williamliu 发表于 2012-11-28 14:00: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aode1,woxihuan

使用道具

53
zaomengderen 发表于 2012-11-28 20:21: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分享!

使用道具

54
12621 发表于 2012-11-28 22:39: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图片不错

使用道具

55
lhsea 发表于 2012-11-28 23:45: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56
htjqiaomu88 发表于 2012-12-2 02:38: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绩效考核之七大问题及解决对策 [复制链接]  
  

smr smr 当前离线
当日剩余下载次数26 次阅读权限24论坛币47 个经验2557 点威望0 级帖子213精华0学术水平2 点热心指数2 点信用等级0 点在线时间113 小时注册时间2009-2-28最后登录2012-11-27  狗仔卡
加关注
0
关注 0
粉丝 硕士生



硕士生, 积分 4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论坛币47 个经验2557 点威望0 级帖子213精华0学术水平2 点热心指数2 点信用等级0 点在线时间113 小时注册时间2009-2-28最后登录2012-11-27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2:49:44 |只看作者 |倒序 分享到: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已然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企业都在热衷于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寄希望通过导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并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现实中,绩效考核却令很多操作者或推动者头痛不堪,烦躁不已。各种考评工具轮番应用,奖惩力度不断加大,考核成本持续上升,然而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任意,员工抱怨、领导不满,更为甚者导致企业原有管理体系被打乱,原有平衡被打破,一时间,所有的指责都降临在绩效考核实施者身上。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儿了?基于此,本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管理认知,与大家一起来探讨绩效考核实践中常见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理念认知问题

在实践中,一方面,大多数人对绩效的认知比较模糊,甚或偏颇。认为公司实施绩效考核就是变相的扣工资;就是上级主管又一控制和打压自己的一种工具;就是形式主义,走过场,无任何效果;就是公司没事干,赶时髦,瞎折腾;亦或是这是某某部门的事,和自己没关系等等。另一方面,又有一些绩效实践者认为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就能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开企业管理者心中存在已久的困惑,可以瞬时大幅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对考核者还是被考核者来说,对于绩效认识上的错误,必将导致绩效考核实施的失败。

准备工作做失败了,意味着工作准备着失败。因此,公司在计划推行绩效考核工作时,首先不要急于查找资料、编写制度、设置指标等。而是要认真的思考如何营造绩效氛围,如何进行绩效理念宣贯,实施绩效考核能给企业和员工个人带来什么益处。以此消除大家认识的误区和心里上的疑虑,从而先在思想上获取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对高管、部门经理、主管进行培训,使他们对绩效考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明确各自在考核中的定位及职责所在。

二、领导支持问题

绩效考核是“一把手”工程,是一项复杂且需长期推进的工作。随着考核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各种问题会层出不穷,如员工对考核方式、内容、过程及结果的不满,中层经理抱怨工作忙,没时间,对考核工作的不支持,部分领导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效果性开始产生质疑等,所有这一切都将成为考核工作有效实施的阻碍因素。虽说这些都是一项管理变革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但如若高层领导不及时挺身而出排除万难,有力推行的话,绩效考核工作就将陷入困境,难以推进,甚或戛然而止。

因此,绩效考核工作必须要由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给具有较强推行力的分管领导来当这个“一把手”,全力开展此项工作,并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

三、体系构建问题

绩效考核一般分为组织层面的考核(如对部门、事业部、子集团等的考核)和个人层面的考核。而现实中我们一般直接会想到的却是由人力资源部推行的个人绩效考核,所以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此外,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应遵循先组织层面、后个人层面的考核;先高层领导,后中层、基层考核;先重点,后全面考核的顺序。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稳步开展,逐步优化改善。

因此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全面展开,要采取分布走策略,这样整个绩效体系才能建立稳固,并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有效融合。

四、工具选择问题

我们经常见到的以及实践中应用到的考核工具或方法论基本都源于西方研究的成果。如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BSC)、关进成功领域(KRA)、关键绩效指标(KPI)、目标管理(MBO)、360全视角考核、关键成功因素(CSF)等。这其中每一种工具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对象,尤其是西方企业管理方式、法律政策、人员特征等都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如同ISO质量管理体系来源于德国,6西格玛质量管理来源于美国,全面质量管理来源于日本,如要在我国建立并应用这些体系,就必须进行转化,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市场成熟度、技术发展水平、民族特性、劳动力特征与其他国家都是有较大区别和差异的。)同时,选择哪一种考核工具、考核方式、考核思路还需根据企业的成长阶段、管理成熟度、内部运营水平、人力资源水平、组织系统承受力等。万不可觉得什么工具都是好的,都是科学的,而采取不加任何调整的拿来主义,如此只能适得其反。

五、指标设计问题

1.指标过于全面

绩效指标相当于风向标,公司指向哪儿,员工就向哪个方面奋斗。而在现实中,很多公司在设置考核指标时数量太多,考核面过广,未能抓住考核重点,什么都想考核,如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员工行为、道德品质、日常工作完成情况等,非常之全面。结果搞得被考核对象狼狈不堪,手忙脚乱,抓不住工作重心,疲于应付,什么都想完成,却是什么都完不成。

绩效考核的首要作用就是其很强的目标导向性,它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事,我们的方向在哪儿,我们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因此,指标的设置要能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根据当前管理薄弱环节、发展规划要求设置关键指标,要能抓住最能反映职责要求和工作目标的重心,根据20/80原则,抓大放小。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其他管理问题或工作任务就不管不问,企业可以采取其他管理方式予以解决(如在员工个人考核方面可以建立干部管理办法、员工任职资格体系以及其他奖惩制度等予以解决)。

2.片面追求指标量化

“指标一定要能够量化,而且要必须量化”,这是现实中很多企业以及不少理论研究者都在大肆倡导和追求的,认为能够量化就是最好的,便于衡量。其实不然,全面追求量化,会导致被考核对象大脑里只有数字,时常会为了完成“数字”而走歪路(如为了一味追求GDP的增长,却忽视GDP质量——城市“拉链路”;又如为了完成打击犯罪的指标,居然雇佣农民工假扮罪犯在局子里蹲几天,然后放出并给予报酬。),而忘记自己本身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数字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同时,即便全部量化,谁又能保证该指标所需的考核数据就一定能够收集到,又一定能保证数字目标的完成能够带来真正意义的管理效果。

因此,在设置指标时,要根据管理需求,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量化结果,也要能够控制影响绩效结果的主要因素,控制了这些因素,也就等于控制了绩效结果。

六、绩效沟通问题

工作中沟通无处不在,绩效考核工作更是如此,尤其是在绩效计划制定后的实施过程以及在绩效面谈时的沟通更为重要和有意义。而在实际运作中,沟通却少之又少。一方面考核者觉得工作忙,没时间,沟通又是费时费力的事;另一方面考核者的沟通能力不够,沟通技巧缺乏,不能达到双方满意的效果,此时双方就会陷入喋喋不休的争论中。但不管怎样,绩效考核所需沟通是必须要实行的,唯有此,双方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各自的意图,绩效考核才能产生效果。

1.绩效过程沟通

在绩效计划确定之后,考核者一定要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计划实施过程予以关注,要能够经常与其沟通,一是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二是了解被考核者在工作中碰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什么资源支持。如此既能够对员工的动态及时了解,又能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处,最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这也同时诠释了管理的内涵,即通过别人并与他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2.绩效评价沟通

和绩效实施过程中沟通所面临的问题一样,绩效评价时的沟通也让不少考核者感到头痛。一是考核者因在绩效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关键事件记录,在进行打分时缺少足够的依据,无法和被考核者达成一致的令双方都可接受的结果;二是因为在给员工提出改善建议或批评时,并不能让员工信服,又或有员工会反问“为什么平时不指出问题所在,非要搞得和秋后算账一样”或是“任务没完成,责任并不完全在于自己,考核者也有一定的责任”等等诸如此类的状况发生,此时双方就会陷入尴尬境地;三是考核者只批评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之处,缺乏必要的肯定和表扬,被考核者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考核工作需要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要以事实为依据,坦诚、有效的沟通,因为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否则,被考核者就会对考核的目的产生怀疑;考核者也会因为考核沟通不佳给双方造成关系的紧张以及使自己陷入尴尬境遇而不再支持该工作进一步开展。

七、结果应用问题

考核关乎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考核结果运用的好坏将对考核工作的意义产生很大影响。现实中很多企业的考核结果只是和薪酬挂钩,应用范围较为单一,考核的目的性也就会遭受质疑。

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员工绩效的不断改善,从而持续提升组织整体的绩效水平。

考核结果一般可应用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与薪酬挂钩

考核结果应用最直接、最能让员工感受到的就是与薪酬挂钩,也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不同职系、不同岗级的绩效工资占总体工资的比例以及挂钩方式也是不同的,如管理类、生产类、工勤类、营销类、技术研发类,

2.职位或岗级调整

考核结果能够为员工职位或岗级调整提供一定的参照信息。对于通过考核发现不能胜任当前岗位的,可予以降岗级或调离本岗位;对于考核优秀的,可予以升岗级或晋升更高一层职位;对于在某方面业绩突出的,可以调整到更能发挥其才能特点的岗位予以重任。

3.员工绩效改善培训

绩效改善培训这是最为重要的考核意图之一。通过绩效分析,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员工下一步亟需改善的地方,也是下一步培训工作的重点。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在于发现问题所在,并提供适当的培训予以解决。同时,也能够让员工切身感受到实施绩效考核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4.员工招聘依据

通过绩效分析,可以发现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哪些个人素养等对绩效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将其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分类整理,并引入员工任职资格体系或岗位胜任力模型中,以此作为员工招聘选拔的参考依据。

每一项管理变革或重大管理项目实施都是对组织系统原有平衡的一次冲击,必将引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绩效考核亦是如此。但是无论怎样,只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持之以恒,绩效考核必将会给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带来巨大的效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人力资源管理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449494

使用道具

57
lzkly 发表于 2012-12-2 09:14: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kankanba

使用道具

58
夜影子 发表于 2012-12-2 13:54: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使用道具

59
竺蘩忆箴 发表于 2012-12-2 19:24: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

使用道具

60
lxqyb 发表于 2012-12-3 10:41: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谢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