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enhaojason
39731 14

[宏观经济指标] GDP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的缺陷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博士生

3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7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001 点
帖子
111
精华
0
在线时间
3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13
最后登录
2018-6-1

楼主
chenhaojason 发表于 2012-12-11 10:18:4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如题,求大神说说这两种GDP核算方法各有什么缺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GDP 支出法 收入法 GDP核算 核算方法

沙发
chenhaojason 发表于 2012-12-11 10:19:1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自己顶下

使用道具

藤椅
loveorange 发表于 2012-12-24 10:29: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生产法,以价值形态考核,从总产出中剔除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即总产出减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分配法),以收入形态计量,从本期生产过程形成的要素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要素收入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三是支出法,从产品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本期新创造货物和服务的最终去向,本期新增产品的最终去向主要是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我国现行核算方法中,占GDP百分之六十的工农业增加值核算,采用“生产法”。以生产法核算GDP,主要是对工农业的总产出与增加值分别进行测算。农业增加值,采用“产品法”计算,先将每种产品按产品产量乘以相应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值,再将各种产品的产值相加求得总产值,之后扣减农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非固定资产和服务的价值。工业增加值分别按“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计算,规模以上增加值由工业总产出减工业中间投入加本期应缴增值税;规模以下增加值,则用抽样调查方法,分别计算总产出和增加值率再相乘求得。

、“生产法”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统计数据误差的影响因素很多,从技术层面考虑,核算方法的选择是一主要影响因素。1、工业增加值存在高估现象。



工业增加值以“生产法”核算。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同时按不变价计算,无论是总产值统计还是中间投入统计都难以比较准确地把握,特别是工业的中间投入,由于其构成的复杂性,在实际核算中无法严格做到“物耗跟着产出走”,往往存在着中间投入被低估的现象,从而导致工业增加值的高估。工业增加值在整个GDP中占比重接近一半,其虚增对整个GDP的影响显而易见。



从统计自身角度看,当然还有价格因素的影响。一是产品不变价以十年为一个基期,不少商品价格,特别是家用电器、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家用消费品等,价格下降明显,使得以十年为一个基期计算产品存在被多估的现象;二是新兴商品不断出现,基期年份可能没有某种商品,当然也就不存在这一商品的不变价,核算实践中就以市场现价来计算“不变价”总产值。这里,工业总产值没有完全剔除价格上涨的因素,难免造成工业发展速度高估。关于核算价格问题,国家已经在2004年选择以更为科学的“价格指数缩减法”代替“不变价”。



2、现行以生产法核算GDP,有其局限性。



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方面的差异,各国用国民经济核算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GDP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问题在于如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基础数据质量较好,计算方法可行、计算误差较小的方法为基础,与此同时,用其他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校正。



目前大多数国家是以支出法为主计算GDP。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近年开始的支出法GDP核算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也受制于国情,我国工农业的国家和地区GDP核算主要以生产法为主。但以生产法核算GDP,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所涉及的因素多,受干扰的可能性加大。



从工业总产值看,其产值构成包括当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以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统计实践中,将非本企业生产的转售商品计入本企业产值,将本企业会计核算未包括的其他联营企业、子公司的产品计入本企业产值,计算对外加工费收入时,以全价计入产值,凡此种种,造成产值虚增。而缺漏现象亦同时存在(但数额相对较小):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工程、其他非工业生产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的成品价值可能未计入本企业工业产值,会计核算包括的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可能未计入产值。



中间投入组成较复杂,包括受产品中间材料转移价值大小的影响,受专业化协作程度高低的影响和企业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企业准确计算中间投入的难度较大,造成中间投入不准确,从而增加值不准确。



这里的误差原因,表面上,标准已经明确,主要是统计工作人员操作不到位使然。但是,工业产品众多,生产方式各异,即使是同类产品,生产的社会分工及专业化程度也差距很大,面对众多千差万别的工业企业,数十万计的统计人员,统计核算方法与标准必须尽量简约明确,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有意无意的统计误差。



其二,“生产法”核算中的价格缩减问题。



如前所述,为解决“不变价”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所存在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价格指数缩减法”。在以“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情况下,为准确计算,核算中应该选择“双缩减法”,就是分别用产出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缩减当期现价总产出和现价中间投入,再求两者之差得到当期不变价增加值。但受制于核算基础,国内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还只能选择“单缩减法”,用产出价格指数缩减当期现价增加值,求得当期不变价增加值;或是用中间投入价格指数缩减当期现价增加值,求得当期不变价增加值。这两种单缩方法都假定产出的价格变化和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的比例。但是,在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况下,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波动不同步,总是有先有后,有多有少。通货膨胀时,如果中间投入用“涨”的价格计算,最终产品还是用“未涨”的价格计算,必然出现GDP高估。最近的情况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中间投入”价格的上涨幅度大大高于产成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两者涨幅差距在10%以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题课题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攀升,涨幅有所扩大,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继续上升,但涨速趋缓,10月份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升14.2%,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0.2%。《当前价格形式与未来走势分析》,金融时报 2005.1.17)。这种“高进低出”现象,说明使用“单缩减法”的前提条件并不具备,在以“生产法”核算工业增加值中以“单缩减法”调整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缩减法”这一科学方法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三,增加值中的“本期应缴增值税”项存在的误差。



规模以上工业中的一般纳税企业,其本期应缴增值税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如有出口退税和进项税额转出的企业,还应加上这两项。理论上,销项税额是与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应,进项税额是与原材料购进额相对应的,因此,其计算方法只满足企业本期生产的产品在本期全部销售出去、本期购进的原材料在本期全部投入生产(全部消耗掉)的情况。但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原材料的购进与消耗并不同步,这就需要在核算中调整企业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口径,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也要求调整。但在基层企业,这样的调整往往不到位,同样造成增加值误差。



我们认为,现行工农业增加值以“生产法”计算,并不是因为生产法优于其他方法,而是历史形成的路径依赖。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不足,因此,人们必然关注生产,忽略销售、库存、企业盈亏,忽略整个社会的最终需求。此时,以衡量“生产”为核心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净产值核算符合人们的经济理念和管理需求。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与计划经济时期恰恰相反,最终需求以及参与生产过程的各要素收入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正是基于这一点,市场经济国家多采用反映社会最终使用的“支出法”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改用SNA体系时,受制于“支出法”在地方经济核算上的局限性,地方GDP核算没有选择“支出法”,不过我们原本可以选择同样适应市场经济管理需要的“收入法”。但是,总产出扣减中间投入的“生产法”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总产值、净产值计算方法,所需要的数据基础、技术要求更吻合,可以较好利用既有统计资源,广大统计人员也较熟悉,因而也就疏于对其他核算方法的研究采纳。这种做法,从转轨的平稳性角度考虑,不失为可行,但是,因此产生的缺陷也是可以想知的。



三、选择“收入法”的理由及其局限性解释。



针对现行GDP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倾向于选择“收入法”"核算全部GDP,至少以“收入法”作为其他核算方法的验证。



收入法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要素收入之和。收入法的优越性表现在:



1、其所包含项目相对简明,计算增加值时易于数据甄别和处理。



2、收入法数据来源取自财务数据,而企业的财务数据受国家会计准则和相关审计制度的刚性制约,或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的强制约束,相对真实。



3、收入法基础数据来源口径比较一致,生产法的资料来源需采集自基层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原始数据口径不一致也是生产法GDP数据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项构成。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其中个体经济所有者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难以区分,一并计入劳动报酬,这一点和联合国SNA相关分类规范一致。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固定资产折旧指为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和虚拟计算的价值。营业盈余是企业增加值扣减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是企业的营业利润,其数据来源可由企业会计利润报表调整而得。



以上各项,其计算依据除部分税金须取自管理费用明细表以外,其他数据皆可取自会计基本表式,概念比较直观,构成项目远较“生产法”的少(见表1 ),易于操作,易于检验。

此外,以“收入法”核算GDP,其各行业增加值,从而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分配结构基本体现了企业、政府和住户在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管理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收入,分析收入构成及其变动,对验证各行业增加值数据质量,分析各机构部门的收入变动趋势及其对国家宏观经济格局的影响,也有重要意义。



收入法核算GDP,也有其局限性:



1、劳动者报酬项,目前仍存在的企业离退休金作为劳动者报酬的延期支付,是否应计入当期劳动者报酬以及如何计入问题,对增加值核算的准确性及其内部结构存在一定影响。联合国1993SNA建议了3种处理办法,一种是直接计入,将其视作当期在职人员创造价值中应得未得的退休金部分直接计入;一种是不计入,当作经常转移处理;再一种是SNA所推荐的虚拟处理方法,因其方法相对复杂,可能会限制企业的选择。



但企业离退休金占企业劳动者报酬毕竟比重不大,对GDP的影响并不大。



2、固定资产折旧项,原则上折旧费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提,但目前统计部门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基础。解决思路是,可以分为“企业”和“非企业”,前者以实际计提并计入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后者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计算虚拟折旧分别计入(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第1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当然,这样的变通处理就使得“折旧”项多少偏离理论意义上的“折旧”了。



3、相关税务部门为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方便纳税人,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工商户实行简易的核定征收或定额税制,此时,企业实际税赋与增加值中的名义税赋一般情况下并不等值。对企业而言,税赋少,则营业盈余多,不影响增加值总额,但增加值结构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应予以注意的。



笔者以为,现有条件下,两种核算方法相比较,“收入法”在核算GDP中的优势明显大于“生产法”。本文建议选择“收入法”核算全部GDP,至少以“收入法”作为其他核算方法的验证。



“生产法”作为SNA推荐的核算方法之一,自有其存在的理论意义和应用空间,譬如总产出在投入产出核算中的意义,在此就不赘述。

使用道具

板凳
yuanxinqiang 发表于 2012-12-24 22:10: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论用哪种方法GDP计算结果一致,根据威廉森的宏观经济学教材。

使用道具

报纸
caoshangfei1234 发表于 2012-12-25 13:14: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oveorange 发表于 2012-12-24 10:29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生产法,以价值形态考核,从总产出中剔除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即总产出减 ...
受教
坚持,思考

使用道具

分析的不错
感兴趣领域——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与技术经济

使用道具

7
chenhaojason 发表于 2013-1-27 10:00:5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oveorange 发表于 2012-12-24 10:29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生产法,以价值形态考核,从总产出中剔除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即总产出减 ...
谢谢你啦!

使用道具

8
littlebugs 发表于 2013-2-17 17:13: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oveorange 发表于 2012-12-24 10:29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生产法,以价值形态考核,从总产出中剔除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即总产出减 ...
很清楚 受教了

使用道具

9
zy08550 发表于 2013-2-19 16:59: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楼说的挺好的,刚开始学习宏观经济学,来看看学习下。

使用道具

10
project1 发表于 2013-5-2 13:29: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出法统计GDP在国内起步晚,基础也很薄弱,尤其是我国地广人多,各地区也要统计GDP以便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地区GDP如果用支出法核算,那么“净出口”就不仅要包括国际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差额,还要包括国内各地区间的货物和服务转移差额,后者非常难以确定,所以目前国内统计实践当中主要是从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角度来核算GDP,虽然三种方法的结果互为参考,但在最终数据核定的过程当中,支出法占据的权重很弱。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6 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