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根据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要求,由本系国际金融专业学术带头人朱孟楠教授牵头,以国际金融教研室全体教师为研究梯队,开始进行了《国际金融学》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的立项申报工作,当年经过严格的评选被省级立项。
获得立项之后的两年来,根据申报计划,从事本课程教学、科研的全体教师均参与了这门优质硕士课程的建设事宜。他们进行了积极的努力,认真的履行落实,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
1、探讨《国际金融学》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并公开发表这方面的教学论文。
公开发表的成果主要有:
朱孟楠:国际金融学科的发展与教学研究(论文)。
苏丽平:我国金融学科定位问题的思考(论文)。
吴丽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论文)。
杜朝运:解读活力课堂(论文)。
赵向琴:对《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的一点认识(论文)。
黄斯福:加强全校性选修课程的教学管理,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论文)。
徐宝林:关于《国际投资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以上成果原计划由金融系汇编成书出版,后由经济学院汇编成《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一书,并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2005年11月出版)
2、开设相应的课程,为新教材、著作的撰写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创造基础。
这门课的主讲老师是朱孟楠教授,其近两年《国际金融学》的开课情况如下:
(1)《国际金融理论与管理》(硕士生),学位课,周学时4,上课时间在04~05学年,第1学期,学生总数为74人(包括外系选听的学生)。
(2)《国际金融理论与管理》(硕士生),学位课,周学时4,上课时间在05~06学年的第2学期,学生人数82人。
3、着手进行国际金融方面的教材、著作的写作。
这部分工作已进入书稿总簒阶段,并定于2006年年底正式出版。拟出版的教材、著作有《现代国际金融学》(科学出版社)、《国际金融学》(第3版,厦门大学出版社)、《国际汇率制度选择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香港金融市场的运作与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等。
4、汇编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文献。
现已收集一定量的资料,准备编成《国际金融研究最新文献》(全部英文)参考读物,先供教师、研究生内部使用。
5、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子教案、课后思考题库、教学辅助阅读书目及教师个人档案等,并鼓励团队成员开设个人主页。
已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包括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资料、电子教案、思考及讨论、师生交流、阅读与参考文献等。团队成员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通过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总之,《国际金融学》这门课的教学与科研,在我系已有很好的基础,目前它仍然是金融系各专业的重要课程,特别是金融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完善,对我校和福建省其他高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均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对专业化、开放性思维人才的需要;丰富研究生课程体系,推动学生全面了解、掌握金融学的前沿理论以及为社会服务打下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