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364834767
1694 0

陈锡文解读“新农村” [推广有奖]

  • 1关注
  • 3粉丝

VIP

讲师

7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742 个
通用积分
17.0253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7596 点
帖子
341
精华
1
在线时间
1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12
最后登录
2018-9-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陈锡文解读“新农村”
陈锡文    

“2006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重要位置。这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单单是提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不单单是给农民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憧憬,而且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各级党和政府,作为引导社会各个方面,大家共同参与,积极把这项事业推向前进的这样一个很有现实感也很有紧迫感的任务。”就2月21日发布的2006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今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介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情况。

对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陈锡文提出了五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特别是从粮食角度来看,为保证中国的农业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还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逐步建设中国的现代农业。

第二,必须很客观地承认,中国现在的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城乡差距继续扩大最突出的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7283元,相对差距是3.22:3。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绝对差距是209元,相对差距是2.57:1。二是除了经济收入差距之外,农民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比如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和城市差距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在收入方面的差距。

第三,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支持力度的财政能力。

第四,出于扩大内需这一基本方针的需要。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中,投资和外贸对中国GDP的增长起的作用相对大一些,而国内需求的作用相对较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大多数人生活着的农村地区,其市场所占的份额相对比较低,关键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让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更快富裕起来,有足够的购买力,中国的市场才能真正打开,扩大内需的方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要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作为公民能够公平地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样才能建设成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包括哪些目标、哪些内容、哪些任务和应该怎么样去推进,陈锡文指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某一方面的建设。从具体的工作推进看,今年“一号文件”里也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经济建设,二是农村的政治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四是社会建设,五是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同时,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遵循五大原则:一是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经济实力,一方面可能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加重负债;另一方面,没有经济基础,即使建了也维持不了多久。二是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实行以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方针体制不变。三是农村和城市相比,落后的方面很多,到底从哪方面入手,中央文件讲得很清楚——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那些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四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用别的地方的经验。五是要坚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国家给予的支持帮助和城市等各个方面的贡献。

新农村建设如何得到推进?陈锡文说,从政府的投入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一个长期的政府对农业农村增加投入的长效机制。二是党和政府所有的工作部门都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并且相互之间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三是要形成一个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四是要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陈锡文 新农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务院新闻办 基础设施建设 解读 陈锡文 新农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