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div></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Zhanguibe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个人观点,谨供参考 <br/>战略:公共课和专业课兼顾,突出专业课,保住数学,在此基础上再强化英语和政治。事实证明,专业课淘汰人最多,也最能拉开档次,因此要在专业课上多下功夫。数学要保住一个高分。(今年似乎不太容易,但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原来题目水平的影响,如果往年都是这个难度,那今年的数学分数绝对不会这么低。)要在把上述两个主要矛盾解决了的基础上再搞英语和政治。这两门课中,政治看的多不一定考的多,不确定性高,而且容易通过,可以在战略上蔑视它;英语主要靠积累,一年的时间中,提高成绩主要靠一个月左右的研究真题和作文,其他积累对成绩的提高作用不大,水平高的同学甚至可以不看。 <br/><br/>战术: <br/>个人经历:从2006年2月17号开始,基本上每天四小时数学,从看课本开始。大学数学学的不好,看书大概用了两个多月,四月末开始做复习全书,做了微积分和概率部分,然后做了指南的微积分,线代讲义,还有660题的微积分。然后就是来回做题,又做了一遍整个全书(概率部分*2),指南的微积分,线代讲义*2,660题*2。然后就开始做真题和400题了,分数不高,400题只有一套上140。然后又复习原来做过的错题,把全书、讲义、660看了看,然后做了做超越135,接着又做了一遍400题,再复习复习135,做了两套乱七八糟的卷子,就考试了。英语刚开始时傻呵呵的看新概念,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多月后不看了。第一个学期没怎么看英语,暑假开始做真题,做了两遍。然后就看作文,背单词。背背例句,做两篇阅读等等。反正主要时间在练作文,平均三天写两篇吧。政治从暑假开始看,但没效率,开学了也没看完马哲。就是反复看大纲解析和考试分析,到后来发现自己看多了,大纲解析好多东西不用看太细。开始对照着任的序列1看,后来发现一般,然后买了一本应试精华,垃圾。都没怎么看。后来就一边做序列2,一边看解析和分析。最后看了看序列3,还是狂看大纲解析,背了背考试分析,复习序列2的题。最后上了一个赵宇的冲刺班,点题和技巧班正好和期末考试冲突,没去成。只听了听串讲班,听了他的班,感觉自己看得太多了,而且和很多考其他地方的考生在一起,很涨自信心。最后狂做了n多模拟题,收获一般。 <br/>&nbsp;&nbsp;&nbsp;&nbsp;专业课也是从2月17号一开学就开始看的,开始看夏普的投资学,英文的大书,后面的章节看的晕晕乎乎的,后来发现很多都不用看,大约一天一章吧,连看书带做题、作笔记。完了之后看现代观点,前几章看的很快,后来就不行了,总体平均一天两章左右,看了半个多月,接着又看了一遍,有点感觉了,我就开始看十八讲。开始的时候感觉超难,题也不会做,答案也没有一个很完善的,后来发现只要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做几遍,绝大部分题都能够想出来。有一个《我做的十八讲》,开始以为很牛,后来发现这个答案有点故弄玄虚,把简单的问题搞的太复杂。连看带做一遍大约用了一个月,有时一天就弄两三个题。然后就开始看高微。范里安的书看不太懂,又借了一本蒋殿春的书,比较简单,但核心的理论都有,体系很清楚,看了看消费、生产、一般均衡等核心部分,再看范里安,有霍然开朗之感,感觉能发掘出一点东西了。这时已经五月了,又看赫尔的书,第四版英文的,看了一个半月吧,把前十二章都看了,题都做了一遍。接着学习证券投资学,找了n多书,宋逢明,博迪,夏普,指定的证券投资学,我们自己金融经济学的课件,取长补短,做了个总结笔记。公司理财本来学的不错,看了看罗斯和刘力,把自己不会的记了记。然后就开始做题了。做的题可以参考我写的书目推荐。最少的也做了三遍,一般四遍,最后做的都滑了,感觉反而不好。 <br/>体会:&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不管什么课程都要在复习中紧跟真题,以真题为指挥棒,可以复习一轮做套真题,不断检验自己的水平,修正复习的方向。 <br/>一、&nbsp;&nbsp;&nbsp;&nbsp;公共课: <br/>数学:题目最好反复做,在精不在多,当然又精又多就最好了。 <br/>做题要总结,错题多做做。 <br/>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到暑假的时候基本真题没什么问题了,但如果放松的话一套题还是要错很多,做题时无论多简单都要重视,避免因为一道题遗恨终身。 <br/>真题一定要反复做。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英语:基础好的话真题就够了,那些玄乎乎的什么做题的窍门没什么用。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阅读是基础,练一段时间就到顶了,这时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作文上,高分还是看作文。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翻译的话可以练练,但作用不太明显。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完型可以放弃。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政治:大纲解析是重中之重,要反复看,但也不要看太细。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真题的思路很重要,选择题基本是沾边就选,就是说不能明确否定的选项一般都要选。大题就按一定的格式写就好了,先说原理,再论述,看看真题的答案就知道怎么写了。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是客观题,主观题的分数很难说,也拉不开差距。注意书写。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复习时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做笔记,导致到最后关头复习一遍仍然要很长时间,影响效果。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二、&nbsp;&nbsp;&nbsp;&nbsp;专业课: <br/><br/>专业课书虽然多,但真正费时间的是第一遍看,以后会越看越快的。推荐做做笔记,以后再看的时候可以参考笔记,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看多了容易漏掉书中的某些内容。我没门课都有笔记,最后还总结了专业课大纲,集合了我认为所有可能考到的知识点,然后我照着这些知识点自己默推或默写,收获非常大。 <br/>要做题,要反复做题,否则再有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考试时间很紧的。 <br/>看书要看透,不要满足于懂,要能自己推出来。 <br/>现代观点是好书,我看了五遍以上,感觉基本所有考的东西都能从里面找到原型和思想。高微可以不看,但看了之后对中微的理解大有帮助,尤其是简化了很多证明的内容,数学过程可以搞得清楚。 <br/><br/><br/><br/>本来想详细写一下我考完后想好的复习计划,但想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还是大致写写自己的主要的心得体会吧。随着复习进度的不断推进,每个人都会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计划,还是不多指手画脚了。 <br/><br/><br/><br/>&nbsp;&nbsp; 开始的时候,我很乐观。二月份做了份英语,客观题60分能得52分,感觉英语就这么回事。刚放暑假的时候开做了套真题,一百四十几。到十一月份的时候做专业课真题,感觉2001年以后的题基本没有不会的。于是觉得很乐观,400多没问题了。但随着复习的进行,心里越来越虚,英语没有什么提高,数学状态也不好,专业课做多少遍都有不会做的题,同时自己模拟做题的时候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由于原来看的比较多,内容看的太熟悉了,虽然不会的还是不会,但就是看不进书。这时又接触到了政治真题,感觉政治大题都不会写,记又记不住,焦急。离考试越近越焦虑,感觉自己也能考400多,但很容易就下380了,怎么算都没有把握。最后到考试的时候反而又放松了,两天睡的很好。 <br/>考光华风险确实很高,大家下决心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要走过这座桥并非轻而易举,在苦学之余,可能还要一点运气。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了太多朋友的遗憾和叹息,以及后来者坚定的目光。 <br/>感谢一直支持我的朋友和亲人! <br/>感谢光华人!!从这里我得到了不仅仅是资料和信息! <br/><br/><br/>考研书目推荐与点评(4.1更新) <br/>(注意:本文纯为个人看法,带有个人色彩,请参考更多信息再做选择) <br/><br/>点评: <br/>一、数学: <br/>教材就不提了。 <br/>数学复习指南:感觉虽然比较系统,但知识有点偏,题又偏又难,而且难的题感觉难的不是地方。好处是一个题型有好几个题,做会一个就会后面那几个,但题型就有点少,而且他介绍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不好使。当时做了两遍他的微积分,整体感觉不如全书。 <br/><br/>数学复习全书:题目难易适中,但有点散,第一遍做的时候很被动(基础不好),但随着复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这本书不错。线代和概率尤其好,微积分感觉也比陈文登好。强烈推荐。 <br/><br/>400题:不多说,经典。但这套题不是为了模拟实战,而是为了覆盖知识点,比真题难度大,计算量很大。当时做了两遍,看了一遍。 <br/><br/>基础过关660:都是客观题,还不错,一些方法是客观题中常用的,题型也很多。做了两遍,看了一遍。 <br/><br/>线代讲义:好书,题目少而精。当时做了4遍,再加上全书上的线代部分对考试应该是应付裕如了。但微积分和概率讲义不推荐。这几本书都是数1到数4共用的,很多部分偏难,尤其微积分和概率两本,题目也没那么好。 <br/><br/>超越135:题目不错,最后查漏补缺用的着。没时间的话不做也可以。当时做了一遍,看了一遍。 <br/><br/>全程预测100题:也是李永乐系列的,与李其他书一个风格的,可以看看。 <br/><br/>陈文登的习题集:那本书很难,而且没有基础题,也偏,不推荐。可以在复习的很好有没有题做时做一做。我有一个同学说这本还可以,反正很难。 <br/><br/>陈文登的模拟考场十五套:偏,难度较400题略低,不好。 <br/><br/>真题:我做的李永乐,还不错,很多人也推荐这本。既有按章节总结的,又有套题,但他的套题找答案很麻烦。 <br/><br/>数学大纲解析:强推。其实主要是真题,还有一些可以出而原来没有出过的,解析的很好,知识点讲的也权威。有这个可以不看李永乐的真题了,但大纲解析没有套题,实在想做可以买一个李永乐的套题。 <br/><br/>二、英语: <br/><br/>张剑系列:真题不错,我几乎所有同学都买的他的真题,阅读讲解有他的一套思路。模拟题垃圾。 <br/><br/>张锦芯系列:阅读200篇题目出的不怎么样,文章还可以。我做着其模拟考场十五套还可以,不如考试虫的,但比大部分其他的模拟题好。 <br/><br/>石春祯系列:太难了,方向不太对。 <br/><br/>周固系列:没做过,同屋研友说其模拟题垃圾。 <br/><br/>考试虫系列:其模拟题8套是我做的市面上唯一一个还算可以的模拟题了。其长难句也不错。新题型挺难的,还可以,有点帮助。别的没看过。其阅读手记还是什么的,刚看挺唬人,其实那个编书的很不认真,很多他都没看懂,还不如听听新东方的flash呢。 <br/><br/>新东方系列:相对来讲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一套书了。胡敏的书总体和新东方的书差别不大。 <br/>作文还可以,(我感觉不太好,但比其他的好)。阅读没做过。翻译内容太多了。长难句还可以。完型和新题型一般,而且感觉在完型上下功夫太不值了。模拟题垃圾。 <br/><br/>毕金献系列:别再买他的书了,没有任何意义。 <br/><br/>英语大纲解析和考试分析:意义不大。但有样题和真题的解析,比较权威。 <br/><br/>三、政治: <br/>听说今年要改革了,但还是把我们上年用过的政治书点评一下。 <br/>大纲解析和考试分析:绝对权威核心,要反复细读,重点要背诵。 <br/><br/>政治应试精华:基本copy大纲解析,就是标注了哪些知识点更重要,没什么用。赠的2000题垃圾。 <br/><br/>陈先奎系列:我看他的2000题的前言就感觉很恶心,所以不喜欢这个人。2000题内容太多了,很多内容没有用。 <br/><br/>任汝芬系列:还不错,序列一用处倒是不大,主要是对大纲的阐述。序列二的题目算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了,主要是量比较适中,题也不算偏(除了邓论)。序列三总结的也不错。总之任的题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了,难易度适中。任还有一本高教出的模拟题十五套,可以一看,但很多题是序列二上的。 <br/><br/>启航五套题:垃圾,超难绝偏,还贵。 <br/><br/>考试虫最后三套题:选择也很偏,但有仿真的答题卡和答题纸,算是一个卖点,不过纸有点偏小。答案太罗嗦。 <br/><br/>赵宇:有一个考试虫出的挺厚的书,没做过,看过的同学可以说说那本书的情况。 <br/><br/>张剑锋的真题:超垃圾,答案还有错的。感觉其他一般人的真题都还凑合。 <br/><br/>四、专业课: <br/><br/>微观经济学: <br/><br/>现代观点:第六版的翻译改进不少,看起来顺多了。个人认为该书十分经典,思路清晰,论证严谨,缺点是过分回避微积分等高等数学方法,导致有些问题的处理复杂化。其严密性是同类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所难以企及的。对该书我有的同学觉得入门看太难理解,有的就觉得很好读,见仁见智,各人思路不同吧。推荐多读几遍。 <br/><br/>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知识体系不如国外经典教材,其难难在一些意义不大的数学推导上。但习题很好,需要好好做。该书习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中心的历年试题,一个是尼科尔森的《微观经济理论》。习题的答案论坛上有很多版本,但都不尽完善,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鉴别。 <br/><br/>微观经济理论:(尼科尔森)号称是中微,其实包含大量的高微的内容。该书体系很清晰,内容也不算太难懂,光华专业课的话感觉看到这本书的程度也就差不多了。总体比高微低一个档次,又高于中微,讲解比较明白易懂。习题非常好,但找不到答案,课后有一半习题的参考答案。 <br/><br/>微观经济学:(朱善利)整体还不错,思路比较清楚。国内的教材里算比较好的。有几点内容太偏了,初学者可以看看,不看也可以。 <br/><br/>微观经济学:(周惠中)非常好。中国人自己写的书,很多模糊的地方这本书讲的很透,适合中国人的思路,最大优点是容易理解而又十分严谨。附有配套习题集,可以参考。我和几个研友都觉得这本中微是见过的最好的。 <br/><br/>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不太适合光华的思路,主要用图形解决问题,不推荐。 <br/><br/>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范里安)翻译的不太好。乍看不太好懂,可以跳过那些看着就十分深奥的内容。题目很好,但要注意回避那些一看就理解不了的题目。 <br/><br/>高级微观经济学(蒋殿春):非常好,体系完整流畅,内容难易适中,尤其前面生产、消费等部分,看起来感觉并不很吃力而又掌握了知识。课后习题有详尽的答案,很好。强烈推荐。 <br/><br/>微观经济理论:(格林、温斯顿等)讲的简练而深湛,不太好理解。我也没看多少,不敢置评。 <br/><br/>经济博弈论:(谢识予) 举的例子非常多,明白易懂。但数理部分不太清楚,有配套习题集。 <br/><br/>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确实经典。推荐。 <br/><br/><br/><br/>金融学: <br/><br/>金融学:(博迪,默顿)把概念讲的很明白,但知识过于基础了。对建立框架可能有用,但若是看过投资学和公司理财也可以不看这本书。最后四章的课后题有几个有点意思,推荐反复做。&nbsp;&nbsp;<br/><br/>投资学:(夏普)简单明快,流畅自然。推荐看英文版,中文的太烂了。Capm的论述应该是最经典的。相关的课后题可以做一下,比较简单。 <br/><br/>投资学:(博迪)博迪的写作能力很强,书写的很漂亮,apt的论述应该是最经典的了,好多书都抄他的。不过这本书内容太多了,可以作为参考之用。有专门的课后习题答案,题目不错,但有很多题目考到的可能性不大。 <br/><br/>证券投资学:(曹凤歧、刘力等)思路很顺,证明也很清楚,内容非常详尽。值得细读。但没有练习题。 <br/><br/>货币银行学:(姚长辉)知识比较凌乱,货币理论介绍尤其如此。但有很多结合中国实际的论述。 <br/><br/>货币银行学:(易纲等)体系比较清晰,很多同学都说好,应该是国内最好的版本了。 <br/><br/>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品:经典,前人之述备矣。 <br/><br/>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极其简练,没准备知识很难看懂。但包括了金融学考试的主要理论模块,可以作为提纲挈领之用。大量运用数学工具,但有些表述不太清楚。如果要看的话建议在复习一轮之后。 <br/><br/>公司理财:(罗斯)写的非常好。各知识点讲的清楚明白,举出大量实例,少数几个计算题也很好,一看就是大师写的,稍微浅一点。强推。 <br/><br/>公司财务学:(刘力)写的也不错,习题非常好,非常对路,除了过于复杂的NPV题目,提倡多做几遍。 <br/><br/>补充: <br/>说说上面还没说到的专业课题目:中心的题都很好,推荐全部认真做几遍,除了平新乔的六次作业,那个过于偏了,但做做也很有收获。&nbsp;&nbsp;赫尔的题目也不错,但太多了,把杨元红八次作业和徐老师五次作业做透就好了,当然有时间还是做做好。杨元红八次作业很好,反复做。 <br/><br/><br/>考研图书推荐榜: <br/>数学:基础:全书+660题+400题+线代讲义+大纲解析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提高:超越135+全程预测100题 <br/>英语:张剑真题+考试虫八套卷+新东方作文 <br/>政治:大纲解析+考试分析+序列二+序列三+张剑锋以外人的真题 <br/>专业课:基础:现代观点+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刘力公司理财+易纲货银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提高:周慧中微观+蒋殿春高微+范里安高微+夏普投资学+赫尔的前十二章+罗斯公司理财+姚长辉货银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题目:能找到的都多做做吧,最推荐的是:十八讲课后题+杨元红八次作业+中心20次作业+刘力课后题+中心历届考题+历届真题+范高微课后题+蒋殿春课后题 </div>
[此贴子已经被angelboy于2008-8-20 9:46:2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