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逆风飞扬
6282 10

大师授课 精彩开场 [推广有奖]

  • 1关注
  • 5粉丝

将军

副教授

2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357 个
通用积分
271.7762
学术水平
17 点
热心指数
21 点
信用等级
14 点
经验
11386 点
帖子
706
精华
1
在线时间
3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28
最后登录
2024-4-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来源:http://dakechen.blog.sohu.com/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香港《文汇报》刊文总结称,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之情溢于言表。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

不过,平心而论,虽然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才行。

也有人不仅文学成就大,课也讲得精彩,譬如大诗人闻一多。闻一多上课时,先抽上一口烟,然后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别具特色,他的口才又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所以,他讲课时,课堂上每次都人满为患,外校也有不少人来蹭课,有的人甚至跑上几十里路来听他上课。

启功先生的开场白也很有意思。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 他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

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被外国人称为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了,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再听他讲课,如行云流水,似天花乱坠,果然有学问,果然名不虚传。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非章太炎先生莫属。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上课的人太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老头的学问也真不是吹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有资格说这个话。

听大师上课,如醍醐灌顶,是一种美妙享受;光是那一句非同凡响的开场白,就能让人肃然起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国学四大导师 Chen sohu Blog 诺贝尔奖 大师 授课 开场

象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沙发
josephlsf 发表于 2007-10-5 09: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们是没机会听这样的课了

使用道具

藤椅
cds 发表于 2007-10-6 11: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果然与众不同.只可惜,大师已去,好景难再

使用道具

板凳
聪睿恭敬 发表于 2007-10-6 15: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两足行遍天地路 一肩担尽古今愁

使用道具

报纸
Liujianlin 发表于 2007-12-25 15: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果然与众不同.只可惜,大师已去,好景难再

使用道具

地板
lixianyin 发表于 2007-12-25 20: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听大师上课,如醍醐灌顶,是一种美妙享受;光是那一句非同凡响的开场白,就能让人肃然起敬。

使用道具

7
陈建东 发表于 2008-3-2 10: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可惜听不到

使用道具

8
laudon 发表于 2008-3-2 11: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将一篇回忆陈寅恪先生文章贴在此。

我所知道的陈寅恪先生

□雍国泰(四川达县)
  1944年下半年,我在四川大学历史系读四年级,一天,系秘书传来消息:鼎鼎大名的陈寅恪先生下周将来我班上课!立时全班哗然。作为历史系学生,陈先生的名字早如雷贯耳。先生留学归国后在清华任教,抗战时南迁,任教于西南联大,此次来川,是受邀做川大客座教授。
  几天之后,当我们走进教室,见后排坐满了前来听课的本校讲师和教授,不一会儿,系主任束世徵教授引着一位身着灰布长衫、手提布书包的老先生进来了,老先生瘦骨嶙峋,面容憔悴,二目半开半闭,似有眼疾。他在椅子上坐定,系主任作了简单介绍,证明这个朴素的老头,就是我们心向往之的陈寅恪先生。
  先生讲的内容是唐史,他声音细微,语音不清之处,或者一些中心词,都由讲师板书在黑板上。我注意细听他的每一句话,也作了笔记。概括说来,他讲述的章节,无系统,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一周讲了半截,下一周又讲到其他方面去了,留出巨大的空间,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和填补。主要内容是说唐王朝是中国又一次的民族大融合,无论政治制度还是文化、风俗,都是经过融合后的“大杂烩”。李氏家族虽为汉人,但受胡化影响极深,因其体内就有胡人血统,如李世民先辈李虎之妻独孤氏,李渊之妻窦氏,包括李世民本人之妻长孙氏,均为胡人。不过出于统治需要,李世民自己绝不承认。有个叫法林的和尚,当面说太宗不是汉人,李世民大发雷霆,意欲杀之。从风俗来看,唐代也显受胡俗浸染,胡人本来有“兄死妻其嫂、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玄武门事变”后,世民即纳其弟齐王元吉之妇为妃;太宗死后,高宗公开纳太宗才人武后为妃;最突出的是玄宗夺媳。这是胡俗,当时并不以为耻。杨国忠在岭南做官几年未回家,其妻与人通奸产子,国忠回来后,说是“梦交”得子,还大宴宾客。总之,“男女大防”在唐代是被冲毁了很大一个缺口,男女之间自由恋爱之风颇浓,非常开放。……
  先生上课,我们从不发问,有天下课后,一位同学好奇地问道:“杨贵妃体形肥胖,究竟体重若干?”先生顺口回答:“135磅。”(约合61.5公斤)。先生此说,想来必有所本,只是不知这些资料他又是从哪里得来。
  先生每周为我们上课两小时,不到十周,就因眼疾开刀,住进了华西医院。师生去看望他时,他睡在病床上,双眼蒙着纱布。得知有学生来看他,即口占一联:“今日不知明日事,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气凄楚,内心的悲凉可想而知。

使用道具

9
开心果-dream 发表于 2008-3-5 21: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josephlsf在2007-10-5 9:43:00的发言:
我们是没机会听这样的课了

同感

使用道具

10
xysxzp 发表于 2008-3-8 19: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ongyi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2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