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ohuo
1264 5

[学术治理与讨论] 傅苹回应外界质疑 [推广有奖]

学科带头人

7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260 个
通用积分
21.8340
学术水平
118 点
热心指数
156 点
信用等级
78 点
经验
2302 点
帖子
1013
精华
0
在线时间
28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9
最后登录
2024-4-26

楼主
uohu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6-12 19:48: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苏州大学关于中文系78级学生傅苹造假事件的声明





    近期,有不少关心我校的海内外校友和朋友给我校来函来电,提及我校中文系78级学生傅苹撰写的回忆录《弯而不折》(Bend, Not Break)中,有多处与当时事实完全不相符合的表述。该书已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出版,因此对我们国家及苏州大学的声誉造成极坏影响,也引起了海内外校友和朋友的极大愤慨。  

    收到来信来电后,我校立即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学院、老师组成的调查小组,对傅苹在校读书期间的学籍档案等进行了认真核查,向傅苹的老师和同班同学进行了了解和访问,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  

    一.关于傅苹在我校的学习经历。  

    傅苹,女,1958年生,南京籍高考生,于1978年9月进入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1982年3月16日办理退学手续,未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读期间,多次无故旷课,违反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影响恶劣,学校曾于1981年10月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  

    二.关于傅苹在1978年到1982年四年本科期间修学英语的问题。  

    傅苹在书中提到,她去美国之前只认识三个英文单词。我们核查后的结果是:1978年10月—1979年7月,其英语成绩为“优”,1979年9月—1980年7月,其英语成绩为“88”分,两次考试成绩在班内均属中上等水平。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  

    三.关于傅苹毕业论文的问题。  

    傅苹于1982年3月从江苏师范学院退学,所以在毕业生名单中未见其名字,在档案中也未见其毕业论文,也没有她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此外,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都是以文学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而不会涉及“杀害女婴”这一涉及社会学的内容。  

    在其就读期间,78级同学没有任何人涉及刑事事件,其被投入监狱之事更是子虚乌有!其组织社团被逮捕之事也是一派谎言!  

    四.关于“手指检验”计划生育的问题。  

    根据苏州大学多位教师(这些教师包括她的同班同学、班主任、中文系领导)证实,学校从未用这种侮辱性的手段对女生进行相关检验,当然更谈不上得到党委领导的支持。傅苹如此编造谎言,是对78级所有同学的侮辱!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校认为傅苹在书中所写内容严重失实,不仅损害了苏州大学的名誉,也使我们国家形象受到损害,我们将保留追究的权利!  

    同时,我们也再一次感谢社会各界关心、维护国家形象和苏州大学名誉的有识之士。苏州大学办学113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30多万毕业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骨干和杰出人才,也有许多毕业生离校后心系母校,感念师恩,以捐资助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等多种形式回报母校培育之恩。苏州大学也不乏留学海外的赤子,他们在异国他乡努力奋斗、成绩斐然,不仅赢得良好的社会地位,也为母校增光添彩。他们异域拼搏之时能常念母校深恩,各尽所能,为母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帮助,开拓渠道,诚心切切,不求回报,使母校深感欣慰和骄傲。这些事实又岂是个别别有用心之人能妄言抹杀的?  

    感谢各位校友和朋友对苏州大学的关注和关心!  

  

苏州大学     

2013年6月11日  

  

Official Statement on the Deceptive Behavior of Ping Fu, a Former Student of Soochow University

  

    Recently, many of our alumni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contacted us regarding the validity of the book, Bend, Not Break: A Life in Two Worlds. They claim that some stories in the book are outright falsehoods. These falsehoods have given both our school and country a poor reputation and caused our alumni and friends to feel deeply incensed.
       Upon notification of the inquiries from many of our alumni, an investigation team consisting of professors in relevant departments was formed. After careful examination on Ping Fu's student record in this University's archive and many visits to Ping Fu’s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being released for clarification.

      1. Ping Fu was a student at this University with no degree earned
      Ping Fu, female, born in 1958, a native from Nanjing, was admitted as a student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September 1978 into Jiangsu Teachers' College (predecessor of Soochow University, or Suzhou University in pinyin, 苏州大学). During her undergraduate years, a demerit entry was made in her record in October 1981 due to several infractions. She formally withdrew from school on March 16, 1982 and earned no diploma or degree from this University.

      2. Ping Fu took English as mandated by the curriculum
      In her book, Ping Fu claimed that she went to the U.S. knowing only three English words – “hello, thank you, and help.” However, our curriculum included mandatory college-level English courses for the first two years. ?The record from the University Registrar’s Office indicates that Ping Fu received an "Excellent" (equivalent to an A) and an 88% (equivalent to a B+) in English as a freshman (1978 to 1979) and as a sophomore (1979 to 1980), respectively. ?

      3. No record of Ping Fu's alleged graduation thesis exists
      Ping Fu withdrew from the University a few months before graduation. There are no records of her graduation thesis, or any related work and materials in the University Registrar’s Office.
      As an additional note of clarification, student thesis topics i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this University have always been focused on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 studies, which do not involve infanticide, a study subject more in the realm of Sociology than in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4. No student admitted in 1978 was arrested between 1978 and 1982
      During 1978-1982, no student admitted in 1978 at this University was arrested for criminal conduct or other reasons, let alone for organizing a literary society. Ping Fu’s claim of her arrest and imprisonment is entirely unfounded and contrary to facts.  

      5. There was no enforcement of birth control measures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hereby states unequivocally that this reputable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has never enforced any birth control measures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ing Fu’s allegation of “finger checking” for female students’ menstrual periods for birth control purposes is resoundingly false and has unfairly sullied the reputation of female students at this University. To further confirm the absurdity of such allegation, the University additionally contacted a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and out of the University who experienced and are knowledgeable of the time period in question. These individuals, including Ping Fu’s former classmates, faculty advisors and the leadership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is University, have all confirmed without any question that such a practice never occurred at Soochow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University ultimately concludes that Ping Fu’s relevant narrative in her memoir is factually inaccurate and has damaged the ima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Soochow University reserves the right to take further ac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alumni and friends for their support and concern for Soochow University. Over the past 113 years, Soochow University has nurtured more than 300,000 graduates who have gone on to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for our country. These talented alumni remain loyal and attached to their alma mater, expressing their gratitude for their education through regular reunions and donations, and maintaining old friendships from their time at this school. Not only have these alumni made contributions in our country, but many have also gone abroad, spreading the good name of Soochow University through their hard work and successes. Many alumni overseas have quietly given back to the university in the area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aking their mother university proud. It is not fair for Ping Fu and her thunderous falsehoods to write off the many good deeds and pride that all the other alumni have done and shared for Soochow University.

      We appreciate all the concern and support that the alumni and friends have shown for our university!  

Soochow University
June 11, 201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Contribution respectively Construction Individuals Institution 苏州大学 同班同学 中文系 回忆录 朋友

沙发
uohu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6-12 21:51: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傅苹回应外界质疑

傅苹回应外界质疑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座上宾华裔女性企业家傅苹在自传体回忆录《弯而不折:一命两世界》中讲述的自己在中国的经历遭到了方舟子及众多读者的质疑。傅苹女士本人也成为了海内外舆论关注焦点。






以下是傅苹2月1日发布在《赫芬顿邮报》网站上,关于她自己的新书《弯而不折》的声明:


一篇有关我新书的文章之前出现在了福布斯网站上,后来被翻译成中文版刊登在了福布斯中文网上,这篇文章包含了一些措辞上的不准确,现在已经被更正。同时,中国的博主方舟子也发布了一篇文章质疑我的可信度,约翰·肯尼迪在《南华早报》上也提出了质疑。尽管基于福布斯网站上的最初版本的文章,方舟子和肯尼迪的评论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评论都是基于文章中不准确的信息,而不是书中的真正内容。我原意回应他们的质疑,我也愿意回应在各种网站上出现的对我故事真实性进行攻击的各种批评的声音。





为什么你声称在文革时在劳教所中?

我从没有说过或者写过我在劳教所中;我只是声明我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的宿舍里住了10年。中国的儿童不会被送去劳改。我也没有说过我是一个工厂的女工。我说的是毛泽东希望我们向农民、士兵和工人们学习。


如果你因为文革而10年没有机会上学,高考恢复后大学的入取率不到5%,你又是怎么被录取的呢?你是一个天才么?

在1972年之后,学校又开始招生。我们学校在南京市周边的一个工业区,基本没有什么正规的课程。我不停歇地学习,我的家里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从不关灯”的女孩儿。


苏州大学直到1982年才重新招生。你怎么可能1977年就去读书了?

这是一个书中的印刷错误。我是在1977年和1978年参加了高考,在1978年被录取。我入学的时候,学校的名字是江苏师范大学或者是江苏师范学院。在我离校之前,学校的名字就改成了苏州大学;其实是同一地点的同一所学校。


在2010年的全美公共广播的采访中,你说你看到了红卫兵对一个教师施行了五马分尸的酷刑,但是在文革时期,五马分尸的情况是闻所未闻而且也是很难实行的。这只是几百年前的一个传说而已。

直到今日,在我的脑海中,我还是认为我看见了这个场景。这是我自己对于这件事的情感上的记忆。在读了方舟子的文章之后,我认为就在这个具体事件上,他的分析比我自己的记忆要合理和准确的多。在与我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分离之后的那几周我经历了极大的痛苦,我那时只有8岁。五马分尸在中国某个时期曾经非常盛行;我曾经做了很多关于它的噩梦。


你宣称你曾被残忍地轮奸。但是中国没有轮奸案。

强奸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这件事绝对发生过。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什么幻觉。我有现在还有伤痕。我的身体当时被毁掉了。


在福布斯网站上的文章中,你说自己在苏州大学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中国农村地区的杀害女婴的习俗。你论文中的调查被全国媒体报道,因此你被判处流亡国外。

我说的是我被要求安静地离开。我没有说我的调查被媒体报道;我的论文从来没有被发表过。但我被告知我被捕的原因是我的调查文章。


在2005年《公司》杂志的采访中,你解释说你的有关杀害女婴的调查后来被上海的《文汇报》报道,后来又被《人民日报》报道,导致了全世界对于这一残忍行为的谴责,联合国还因此对中国实施了制裁,而你却被关进了监狱。《人民日报》的存档文件没有任何那个时期有关杀害女婴的文章。



我记得在1982年的时候在报纸上读到了一篇呼吁男女平等的社论文章。那不是一篇新闻报道,也不是我写的,我也不清楚与我的调查有没有关系。在写《弯而不折》的时候,我并没有说是哪家报纸,因为我自己也不确定。然而,我觉得应该是《人民日报》,因为《人民日报》是当时被阅读最广泛的官报。那些没有读过我的书的人认为我把调查送到了《人民日报》,或者是我发表了论文,但我的书中并没有这么写。


为什么除了你之外中国没有人知道联合国在1981年的时候对中国实施了制裁?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在中国等待护照的时候听到了这个事件。我被告知联合国对于这个问题非常不满。网络搜索的结果显示一个美国记者斯蒂文·W·莫舍在1981年的时候报道过中国的杀害婴儿事件。他的著作《毁坏的地球》在1984年出版,与我等待护照的时间相同。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被要求安静地离开中国就说得通了。任何的节外生枝都会引起更多对此问题的关注。根据《洛杉矶时报》,莫舍成功地游说了小布什(原文为George W. Bush,疑为傅苹笔误)让联合国削减了对中国的援助资金。莫舍的故事和我的经历在时间线上是一致的。


你声称在校园里面走着的时候被一个黑色的袋子蒙住头,塞到一辆车子里,后被逮捕?

是的,事实上就是这样。我从来没有回到课堂也没有毕业。我的同学被告知我精神崩溃了。在被释放后,我按照要求待在家里。我原本打算去南京读比较文学的研究生,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那就没法实现了。


你说你被拘留了三天,差一点儿就被判劳动改造,后来当局决定让你流亡海外。

我被要求安静地离开,永远不要回中国。


作为一个无名小卒,你为什么会被驱逐到美国读书,这种待遇只能留给非常著名的意见人士。

就像我在书中描述的那样,我被告知我必须离开中国,但是并没有指定目的地。我有学生签证,是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一个家族的朋友给我弄到的。我在书中详细描述了我的申请过程和我为什么最后去了美国。

中国的国际学生想在美国读书有很多途径。其中一个途径就是编造出在中国面临被政治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故事然后寻求政治避难。不管你的故事编得有多么的天花乱坠,美国人都会认为这些故事是真实的。我并没有申请政治避难;因为我被明确的告知不要引起注意。


根据《公司》杂志的采访,你本来想去苏州大学学习工程或者商业,但是中共指派你学习英文。

当我在1978年的时候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书中此处为印刷错误,写的是1977年),录取通知书写着我被安排去学习文学。《公司》杂志犯了一个编辑错误,搞错了我的专业;我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而不是英语文学。


福布斯说你到达美国的时候只认识三个英文单词,但是关于这三个单词还有不同的版本:《公司》杂志是,请,谢谢,帮助;你的书《弯而不折》中写的是,谢谢,你好,帮助;在全美公共广播中的是,谢谢,帮助,原谅我。

在大学里,英语课程是选修的。我从来没学过英语。我一点儿英语基础也没有,就像大部分美国人对于西班牙语或者法语的掌握一样。我在得知要去美国的时候努力学习了英语,但当我到了美国,就只记得几个单词了。


在《快速公司》杂志的文章配图中,你和其他一些孩子们一起带着红卫兵的袖标站在红卫兵的旗下,为什么你还声称自己不是红卫兵。







如果你放大这些图片就会看到我自己并没有戴红卫兵的袖标。这张照片是我在70年代念过的一个学校的红卫兵旗前面拍摄的。我在书中写过,1972年之后形式变好了。但是我从来也没当过红卫兵。





我的一个同学也回应了方舟子的博文。他的说法与我书中描写的情况一致,所以他一定是我当时的同学。他针对方舟子的文章进行了评论,认为方舟子的说法也在我的书中,实际上并没有。我愿意做出回应。


你并没有被送到劳改所。

确实如此,我从没有在我的书中提到我被劳改。


你并没有在1977年的时候上大学。

确实如此,我在1978年上的大学,这是书中的一个印刷错误。


为什么你的劳改时间会有10年之久?

他的这个问题是基于方舟子的博客文章,文章的用词很不准确。我从来没有说过我在劳改营。福布斯已经把这个错误改正了。


你从来没有发表过你的调查,你的调查也从来没有出版过。

是的,我从来没有发表过我的调查,我的调查也从来没有出版过。我离开了学校,我的母亲和我去学校宣布我的精神崩溃了,这样才能避免被送去中国偏僻的地区。你不了解我离开的真正原因。

我想说我很尊敬方舟子先生,《福布斯》杂志,和我的那位同学(对不起,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民主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享受自由表达的权利。批评并不是诽谤的一种形式;它是寻求真理的一种方式。我欢迎建设性的批评。

使用道具

藤椅
文化经济 发表于 2013-6-12 22:05: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明真相的群众飘过

使用道具

板凳
jpc555 发表于 2013-6-13 00:00: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继续狡辩,继续撒谎!真是难以置信,除非这个疯女人脑子坏了!你可以憎恨一个政权,但不可以憎恨这个你出生的国家!憎恨可以被理解,但公开撒谎,无中生有的造谣如果不是精神病就是严重的道德败坏!

使用道具

报纸
灵魂学入门 发表于 2013-6-13 09:24: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苏大还是很厉害的,非985排名全国三十几

使用道具

地板
uohu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6-13 14:09: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傅苹,创新和创业国家顾问委员会成员,是一个很有政治经济地位的人,我想不出其自曝被轮奸的悲惨经历对其有啥好处,大学领导潜规则女学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