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oyyang
5122 13

《统一价值论》:步入误区的价值论 [推广有奖]

  • 3关注
  • 12粉丝

教授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10 个
通用积分
13.6583
学术水平
76 点
热心指数
120 点
信用等级
65 点
经验
4820 点
帖子
49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6-11
最后登录
2024-8-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近些年来,关于“价值”的研究又活跃起来,以“价值论”为名的书也不断面世。近日来又收到仇德辉先生的电邮,是他的《统一价值论》的电子版本。仇先生两年前寄给我一本他的《统一价值论》和拙作《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交换。在收到仇先生的书之后我便认识到和仇先生的价值论观点的问题。

    在****.cn当中,发帖状元黄焕金先生也曾经有一个对N种价值论观点的综述,罗列比仇德辉先生所要“统一”的几种观点似乎还要详细。但是仔细看过就会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可以用“有用性”一词加以表达,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学说观点。

    仇德辉先生看到了不可能同时存在几个互相排斥的价值论,力图把纷争的几种价值论观点做一个整合,这种学术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如何整合、向哪个方向整合这个具体的战术上却没有跳出客观价值论的误区。仇先生把价值最终归结为物理学的“能量”,变成了一种更加纯粹的客观价值论。“能量说”也是早已有之的一种价值论观点,仇先生不过是在几种价值论选择了其中之一自己认可的观点,说是“选择”更合适些,还谈不上“整合”与“统一”。

    一个杯子可以用来盛水,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杯子的“有用性”,因此使用者会认为这个杯子具有“价值”,也就是“有用”。但是,不小心把一个杯子摔倒地上了,碎了,使用者便会认为杯子的使用价值随之消失了,没有人会认为杯子的价值还存在。但是,物质不灭,能量不灭,杯子即便是变成了碎片,从物理学角度看它的能量也不会有任何减少,质量也没有任何损失。会有人根据这一点说杯子的价值尚在吗?

一件衣服,我们穿衣洗衣,最后不能穿了,丢弃了。这个过程我们称为对衣服的“消费”过程。为何要丢弃它?因为它已经没有“价值”了。所谓的“消费”,就是指价值的消失与耗费。但是衣服的能量和质量并没有变化。

    与上述过程相反的过程是,古人用日用器皿随葬,好人死者在阴间也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千百年后的今天,那些古墓里的器皿成了文物古董,变得价值连成。但是,物理学家不会认为器皿的质量和能量有什么变化,否则物质不灭定律就显而易见的有问题了。

    同样,一件物品放在家里,昨天、今天和明天对其价值认定都可能发生变化。女人刚刚买回一件时装,爱不释手穿在身上美不胜美,但忽然发现街上有更流行的款式而其其他人都不认为这件如何好,便丢掷在衣柜里。

    这些器皿、衣服,其物理性质并没有任何变化。这些都只能归结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的因时而变的主观特性。

    早前,武汉的曹国奇先生在****.cn有篇“价值是商品的量”的文章,我认为这还是客观价值论,便撰文反对。我现在举个例子,是我在《终结》当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古代官窑给帝王宫廷烧制瓷器,一次烧制一批,烧成后把其中废品扔掉,成品里的精品挑出来,然后再把精品中的大部分都打碎,只剩下一两件送到皇宫里。由于窑变过程的不可重复性,这仅存的一两件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国宝级的艺术品了。

    物品被人为的打碎,看是浪费了,但是价值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被世人用“意念”搬运到了剩下的那一件上。“物以稀为贵”,这句商谚非常准确地诠释了价值量和商品量之间的关系,VaQ^-b,也就是说,价值不仅仅不是商品的量,而且恰恰相反是和商品的量负相关的。如果让物理学家来测量,断然不可能测出在打碎的瓷器和剩存的瓷器之间有什么物质(能量和质量)的转移和凝结。

    仇先生在《统一价值论》当中推行的“能量论”价值学说,其实已经严重偏离了哲学界认识论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此前我所反复提到的“休谟法则”。

    任何一个物质存在,其物理学意义上的能量大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事实判断,也不会产生因人而异的判断结果。但是一个商品的价值大小,却是属于价值判断的范畴,也就是说价值是“人-物”的关系,是和人有关、而且和具体的人有关。价值判断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

    如果仇先生不否认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因人而异的,再坚持价值的“能量论”,就等于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建立起了可以对应的逻辑关系,即像仇先生自己所说的“实现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了,则这也就直接否定了认识论上最重要的“休谟法则”了。果真如此,的确可以如仇先生自己所说的,堪称社会科学的重大突破了。

    “价值理论”本来就是社会科学的范畴,仇德辉先生说他撰写《统一价值论》的另一目的是要“实现价值理论与社会科学的逻辑统一”,就一点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至于仇先生《统一价值论》的三个目的之一的“实现价值理论内部体系的逻辑统一”,如前所说,不过是在固有的N种当中选择其一。看来,仇先生三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其实,经济学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论”存在,纷争的种种价值论,最终只能归为哲学的价值范畴。价值,用“有用性”一词表达足矣。仇德辉先生为统一价值学说付出了很多心血成本,却是在方向选择上出了错误,最终还是没有跳出客观价值论的旧套路。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西方当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回避价值概念,这是错误的,回避之,经济学理论就成了无本之木。但是,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如果建立在错误的客观价值论之上,也同样是不可能有前途和出路的。


版主PS:百家争鸣 求同存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统一价值论 价值论 统一价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客观价值论 价值论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玄一无相 + 40 + 20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dwy123456789 发表于 2013-6-28 11:22: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提供

使用道具

藤椅
天之叫花子 发表于 2013-6-28 11:27: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值得一看

使用道具

板凳
weib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6-30 17:32: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论”存在,纷争的种种价值论,最终只能归为哲学的价值范畴。”
——有道理!总觉得有些研究经济学的人似乎哲学素养非常欠缺,其实关于价值问题的哲学研究已经有很好的成果,并且跳出了“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二元对立,比如社科院李德顺《价值论》完全可以对于研究经济学的价值问题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还有那么多人试图“重新发明轮子:!
主体管理学创始人

使用道具

报纸
choudh 发表于 2013-7-1 14:31: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答复张建平先生的“统一价值论:步入误区的价值论”
  张建平先生早在2008年3月就发表了“统一价值论:步入误区的价值论”,由于涉及到许多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当时我也很难用只言片语来说清楚,故一直未以答复。现在看来,不答复不行了。因为张先生所表明的对于“统一价值论”的片面理解,在广大读者中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也是价值理论界普遍存在的理论误区,已经成为了“统一价值论”得以广泛传播的最大理论障碍。现结合其他读者所提出的相关理论问题,集中答复如下:
  价值的物理学定义是“广义有序化能量”,它由“实在序化能量”和“替代有序化能量”两个部分组成。“实在有序化能量”有两个缺一不可的基本要素:一是能量,二是有序化。无序化的能量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有时还会成为负价值。能量只有具备了“有序化”特征才能成为正的价值。一般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就是有序化能量,它是食物价值的主要成份;但是废弃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就是无序化能量,它没有任何价值,甚至还是负价值。
   2、物质的某些非能量特性对于主体起着替代、补偿、加强、催化、扩展“有序化能量”的作用,从而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实在有序化能量”,称为“替代有序化能量”。例如,古代人所穿的衣服最初是为了御寒,这些衣服虽然不是食物能量,但它可以减少体热的散失,从而减少食物能量的消耗,从而可以折算成为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成为一种补偿性或替代性的食物能量。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由“实在序化能量”和“替代有序化能量”两个部分组成。食物、煤碳、天然气与石油等能量型事物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所蕴含的化学能,而茶杯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的非能量特性上,茶杯中所蕴含的化学能量可以认为是一种无序化能量,即使认为是一种有序化能量,而在它的价值总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形式,信息中往往不含有任何的能量,但它的价值却可能是非常巨大的。
   3、任何事物的价值大小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即客体)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使用主体的品质特性和介体(即环境)的品质特性,这就是价值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介体),无论是主体发生变化,还是客体或介体发生变化,事物的价值都会发生变化。同一件衣服对于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同一件衣服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里将会具有不同的价值。主体变化了,事物的价值必然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价值的主体性”;环境变化了,事物的价值必然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价值的介体性”;客体变化了,事物的价值必然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价值的客体性”。
   4、虽然价值的大小因人而异,但是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价值的客观值必然可以被人的头脑所认识、所判断,从而形成价值的主观值。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价值的主观值不可能完全等于价值的客观值,价值的主观值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价值的客观值,并围绕价值的客观值上下波动。如果价值的主观值偏离价值的客观值越小,说明人的价值认识能力越强。相同的价值客观值,对于不同的主体将会产生不同的价值主观值,这就是“价值的主观性”。理论界,许多人把“价值的主体性”与“价值的主观性”两个不性质的问题相混淆,即把“价值的客观大小因人而异”与“价值的主观评价因人而异”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
  5、价值起源于能量,食物能量是所有低等动物最基本的价值形式,也是人类的最原始、最基础的价值形式,是价值的原始胚胎。人类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了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等四个层次的生活资料价值,然后发展了劳动工具、技术和科学等三个层次的自然性生产资料价值,再发展了经济、政治与文化等三个层次的社会性生产资料价值。价值价值发展的层次越高,其复杂性、多样性、关联性和动态变化性就越强,价值的成份结构中,“实在有序化能量”所占的比例往往就越低,“替代有序化能量”所占的比例往往就越高,价值就越是偏离能量特性。
  6、每一个高层次的价值都是为了提高低层次价值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而都可以折算成为一定数量的低层次价值。例如,温饱类价值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食物能量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温饱类价值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与健康类价值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政治的本质就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政治价值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价值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文化的本质就是“关于政治的规则体系”,文化价值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价值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技术的本质就是“关于劳动工具的规则体系”,技术价值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工具价值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科学的本质就是“关于技术的规则体系”,科学价值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价值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等。由此可见,人类社会任何形式的高层次价值都可以最终折算成为一定数量的最低层次价值(即食物能量),并采用“标准食物能量”进行统一度量。这就是“统一价值论”对于所有价值进行统一度量的逻辑思路。
  7、人类社会的一切运动都是围绕“价值生产”与“价值消费”两个核心目的而展开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价值的增长率,人类的一切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关系,那么,价值问题是一切社会科学必须首先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价值理论就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因此,价值理论的发展状况在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价值理论一旦存在某种概念上的模糊或朦胧就会在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上引发更大的混乱与暧昧;价值理论一旦存在某种观点上的谬误就会以不断扩大的方式传播到社会科学的其它领域;价值理论一旦出现某种理论上的危机必然导致其他许多社会科学出现更严重、更深刻的危机;社会科学中所存在的许多矛盾与争论,最终可归结为价值理论上的矛盾与争论。然而,要解决社会科学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往往必须从价值理论着手;要实现社会科学的统一,要实现社会科学的客观化、精确化和确定化,以充分克服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现象,就必须让社会科学走向自然科学(即实现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就必须首先把价值理论统一起来,并把它与自然科学相衔接,就必须“从能量角度看价值,从价值角度看世界”。
  8、要正确理解“统一价值论”,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许多传统的观点和概念进行重新认识,特别是“劳动价值”概念;二是,要相信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运动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发展形式和表现形式,是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的复杂表现形式;三是,人类是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价值必然也是从低等的物理现象进化而来,因此必须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重新定义“价值”;四是,无论价值现象多么复杂化,无论价值形式多么多样化,所有价值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并且它们总会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并且可以进行统一度量;五是,仅仅采用“有用性”来定义价值概念,是不科学的,“有用性”本身又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不是又回到“以词解词”的逻辑循环论证的老路上去了?。
  
                                 仇德辉 2013年7月1日于昆明
  

附张建平:“统一价值论:步入误区的价值论”
  

    近些年来,关于“价值”的研究又活跃起来,以“价值论”为名的书也不断面世。近日来又收到仇德辉先生的电邮,是他的《统一价值论》的电子版本。仇先生两年前寄给我一本他的《统一价值论》和拙作《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交换。在收到仇先生的书之后我便认识到和仇先生的价值论观点的问题。
    在****.cn当中,发帖状元黄焕金先生也曾经有一个对N种价值论观点的综述,罗列比仇德辉先生所要“统一”的几种观点似乎还要详细。但是仔细看过就会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可以用“有用性”一词加以表达,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学说观点。
    仇德辉先生看到了不可能同时存在几个互相排斥的价值论,力图把纷争的几种价值论观点做一个整合,这种学术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如何整合、向哪个方向整合这个具体的战术上却没有跳出客观价值论的误区。仇先生把价值最终归结为物理学的“能量”,变成了一种更加纯粹的客观价值论。“能量说”也是早已有之的一种价值论观点,仇先生不过是在几种价值论选择了其中之一自己认可的观点,说是“选择”更合适些,还谈不上“整合”与“统一”。
    一个杯子可以用来盛水,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杯子的“有用性”,因此使用者会认为这个杯子具有“价值”,也就是“有用”。但是,不小心把一个杯子摔倒地上了,碎了,使用者便会认为杯子的使用价值随之消失了,没有人会认为杯子的价值还存在。但是,物质不灭,能量不灭,杯子即便是变成了碎片,从物理学角度看它的能量也不会有任何减少,质量也没有任何损失。会有人根据这一点说杯子的价值尚在吗?
    一件衣服,我们穿衣洗衣,最后不能穿了,丢弃了。这个过程我们称为对衣服的“消费”过程。为何要丢弃它?因为它已经没有“价值”了。所谓的“消费”,就是指价值的消失与耗费。但是衣服的能量和质量并没有变化。
    与上述过程相反的过程是,古人用日用器皿随葬,好人死者在阴间也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千百年后的今天,那些古墓里的器皿成了文物古董,变得价值连成。但是,物理学家不会认为器皿的质量和能量有什么变化,否则物质不灭定律就显而易见的有问题了。
    同样,一件物品放在家里,昨天、今天和明天对其价值认定都可能发生变化。女人刚刚买回一件时装,爱不释手穿在身上美不胜美,但忽然发现街上有更流行的款式而其其他人都不认为这件如何好,便丢掷在衣柜里。
    这些器皿、衣服,其物理性质并没有任何变化。这些都只能归结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的因时而变的主观特性。
    早前,武汉的曹国奇先生在****.cn有篇“价值是商品的量”的文章,我认为这还是客观价值论,便撰文反对。我现在举个例子,是我在《终结》当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古代官窑给帝王宫廷烧制瓷器,一次烧制一批,烧成后把其中废品扔掉,成品里的精品挑出来,然后再把精品中的大部分都打碎,只剩下一两件送到皇宫里。由于窑变过程的不可重复性,这仅存的一两件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国宝级的艺术品了。
    物品被人为的打碎,看是浪费了,但是价值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被世人用“意念”搬运到了剩下的那一件上。“物以稀为贵”,这句商谚非常准确地诠释了价值量和商品量之间的关系,V=aQ^-b,也就是说,价值不仅仅不是商品的量,而且恰恰相反是和商品的量负相关的。如果让物理学家来测量,断然不可能测出在打碎的瓷器和剩存的瓷器之间有什么物质(能量和质量)的转移和凝结。
    仇先生在《统一价值论》当中推行的“能量论”价值学说,其实已经严重偏离了哲学界认识论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此前我所反复提到的“休谟法则”。
    任何一个物质存在,其物理学意义上的能量大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事实判断,也不会产生因人而异的判断结果。但是一个商品的价值大小,却是属于价值判断的范畴,也就是说价值是“人-物”的关系,是和人有关、而且和具体的人有关。价值判断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
    如果仇先生不否认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因人而异的,再坚持价值的“能量论”,就等于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建立起了可以对应的逻辑关系,即像仇先生自己所说的“实现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了,则这也就直接否定了认识论上最重要的“休谟法则”了。果真如此,的确可以如仇先生自己所说的,堪称社会科学的重大突破了。
    “价值理论”本来就是社会科学的范畴,仇德辉先生说他撰写《统一价值论》的另一目的是要“实现价值理论与社会科学的逻辑统一”,就一点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至于仇先生《统一价值论》的三个目的之一的“实现价值理论内部体系的逻辑统一”,如前所说,不过是在固有的N种当中选择其一。看来,仇先生三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其实,经济学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论”存在,纷争的种种价值论,最终只能归为哲学的价值范畴。价值,用“有用性”一词表达足矣。仇德辉先生为统一价值学说付出了很多心血成本,却是在方向选择上出了错误,最终还是没有跳出客观价值论的旧套路。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西方当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回避价值概念,这是错误的,回避之,经济学理论就成了无本之木。但是,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如果建立在错误的客观价值论之上,也同样是不可能有前途和出路的。
仇德辉QQ848309528

使用道具

地板
weib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7-1 15:13: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完全是鸡同鸭讲:不同的范式、不可通约性、自说自话!所谓的真理越辩越明也是谬论,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将理论扔进市场,让其优胜劣汰、自生自灭!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玄一无相 + 40 + 20 + 3 + 1 + 1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3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主体管理学创始人

使用道具

7
林汉扬 发表于 2013-7-2 23:16: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先生原来换了一个马甲在这里潜水?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张建平先生说:
“其实,经济学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论”存在,纷争的种种价值论,最终只能归为哲学的价值范畴。价值,用“有用性”一词表达足矣。仇德辉先生为统一价值学说付出了很多心血成本,却是在方向选择上出了错误,最终还是没有跳出客观价值论的旧套路。”
    为什么又要说:“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西方当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回避价值概念,这是错误的,回避之,经济学理论就成了无本之木。但是,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如果建立在错误的客观价值论之上,也同样是不可能有前途和出路的。”
你这不是自相矛盾?请问你作为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价值理论又是怎么样的?我与你讨论过多次,只知道先生除了一个“有用性”是因不同人的相对性论断之外并没有看到什么价值论?
我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发现,其实“价值”本来并不存在,如果说那些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大师的作品所说的“价值”,其实要称之为“价值”的话,那么,它仅仅是一种关系,是时间、需求量、供给量(生产量)、主体(劳动力数量)之间的关系!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8
weib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7-3 07: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3-7-2 23:16
张建平先生原来换了一个马甲在这里潜水?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张建平先生说:
“其实,经济学 ...
应该说“价值是一种关系”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价值”这种现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价值的性质和程度如何,主要地取决于价值关系主体的情况,而不是由客体所决定。犹如“水火无情”,它们既不一定利人,也不一定害人,本性向来如此。而水火的价值究竟如何,是利是害,归根到底在于人自己如何,人怎样同水火发生关系。这种特性称为“价值的主观性”是不准确的, 应该称为“价值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价值与主体有关,但不是主观的,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客体(对象)对于主体的意义,是一种关系范畴。
主体管理学创始人

使用道具

9
林汉扬 发表于 2013-7-5 02:41: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eibo 发表于 2013-7-3 07:53
应该说“价值是一种关系”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价值”这种现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价值的性质和程度如何 ...
如果你深入研究下去就会发现,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价值”,有的只是一种时间与人、供求以及信息对称性程度之间的关系而已!目前,我认为能够理解我这句话的几乎不多!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10
weib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7-5 07:45: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3-7-5 02:41
如果你深入研究下去就会发现,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价值”,有的只是一种时间与人、供求以及信息对称性程 ...
别人不能理解,没有什么好自负的,只能证明两点:要么自己理解不到位,要么你的表述有问题。不妨看看我的这个帖子:“关于价值问题的实体论和关系论”https://bbs.pinggu.org/thread-2513094-1-1.html
主体管理学创始人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5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