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dtcj
1681 2

[学科前沿] 彼得斯“追求卓越”的辉煌历程(转帖)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0粉丝

院士

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193 个
通用积分
73.5525
学术水平
214 点
热心指数
263 点
信用等级
186 点
经验
146692 点
帖子
1384
精华
0
在线时间
9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0
最后登录
2021-3-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彼得斯“追求卓越”的辉煌历程 作者:邰友会、闻华


  

在当代管理学界,“创新”和“变革”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然而,能把“创新”和“变革”说得如同佛祖讲经那样口吐莲花、令听众如醉如迷的人,非彼得斯莫属。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被人称为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大师之一。他的荣誉桂冠令人眼花缭乱。《财富》杂志称他为“管理领袖中的领袖”,《经济学人》称他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洛杉矶时报》称他为“后现代企业之父”。相当多的人们认为他是“当代管理学界最富有激情的布道者”,追随者奉送给他的最高头衔是“商界教皇”。

   1942年11月7日,彼得斯出生于美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Baltimore,Maryland)。1960年,彼得斯考入位于纽约州伊萨卡市的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1965年彼得斯顺利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取得了土木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彼得斯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当时,越南战争已经进行了四年,彼得斯被派往越南参战。1970年,彼得斯结束了军旅生涯,退伍后来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这所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拉阿图市(Palo Alto,在硅谷)的世界著名学府,云集了美国优秀的专家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被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商学院,多次在美国的商学院排名中并列第一。哈佛商学院代表比较传统的经营管理培训,培养的是“西装革履式”的大企业管理人才;而斯坦福商学院则更强调开创新科技新企业的“小企业精神”,培养的是“T恤衫式”的创新型小企业家。斯坦福大学的这种学术氛围和创新理念对彼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后来在变革、创新等方面的反传统的思想,与此有直接关系。在斯坦福大学学习期间,彼得斯有幸遇见了著名的管理学者吉尼·韦伯(Gene Webb)和哈罗德·利维特(H. J. Leavitt),奠定了他的研究基础。1972年,彼得斯获得斯坦福大学的MBA学位,1974年又获得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

  在彼得斯服役和求学期间,他曾在五角大楼工作过两年,并在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工作过一段时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彼得斯进入了美国久负盛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McKinsey),开始了自己作为管理咨询师的职业生涯,麦肯锡公司成立于1926年,是全世界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专门为企业高层管理服务,目前在全球38个国家共有74个分公司。彼得斯进入麦肯锡公司时,正值公司发展遇到强有力的挑战。当时,另一个很有竞争力的更年轻的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开始在管理咨询领域展现出极强的实力,对麦肯锡公司形成了威胁。他们发明的波士顿矩阵,在当时深受企业高管的欢迎,很多经理把这个矩阵当作有助于明确而迅速地做出战略投资决策的指南,视为公司有效管理的圭臬,为了应付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挑战和威胁,麦肯锡公司设想了一个针锋相对的方案——“杰出公司”计划。彼得斯正是在这个计划中崭露头角。

  1977年,彼得斯、沃特曼(Robert Waterman)开始了“杰出公司”的研究,不久,安东尼·阿索斯(Anthony Athos),还有理查德·帕斯卡尔(Richard Pascale)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去找出让企业更加出色的经营管理特点,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求卓越”的管理探索开始了。

  什么样的公司才算“卓越”?彼得斯和沃特曼首先设立了六个方面的指标,这六个方面包括:财产增长额、股票价值增长额、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投资效益、股票收益、销售赢利。然后他们选择那些在这六个指标上领先于其他企业20年的公司,企业的范围以《财富》(Fortune)杂志所列的500强为准,最后选择出制造、信息、服务、销售、交通和食品等行业的43家企业进行调研。

  在这一研究中,他们提出了有名的“7S”法则。这个“7S”法则影响巨大,孔茨的同事韦立克甚至把“7S”列入管理理论丛林的延伸,作为新诞生的有影响力的管理学重大流派,所谓“7S”法则,是对企业经营进行七个方面的分析,具体包括: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系统(System)、员工(Staff)、风格(Style)、技能(Skills)、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从1979年到1980年,“7S”提出后立即受到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后来的卓越企业系列研究,就是在“7S”框架下进行的。

  “杰出公司”计划经过将近四年的调查研究,彼得斯他们总结出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即:崇尚行动、贴近顾客、自主创新、以人为本、价值驱动、坚守本业、精兵简政、宽严并济。1980年7月,他们的研究报告首次发表于美国《商业周刊》,封面上的标题《把卓越带人管理,八项基本功夫》点明了报告的主题。随后,他们的思想在美国公司的高管中间迅速传播。

  1981年,彼得斯离开了麦肯锡。1982年,彼得斯和沃特曼合著的《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Les-sonsfrom America’s Best Run Companies)出版。这本书奠定了彼得斯的事业根基,很快成为了全美商业畅销书之一,仅在美国就销售了600万册,所谓“美国工商管理圣经”说的就是它。2002年,《福布斯》杂志评选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20本最佳商业畅销书,包括了《基业长青》、《引爆点》、《竞争优势》、《杰克·韦尔奇自传》、《从优秀到卓越》等,而这本《追求卓越》就在这次评选中名列榜首。

  《追求卓越》之所以能火起来,是因为80年代的美国经济正在面临日本的冲击而不知所措,而彼得斯的书试图给美国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日本乘石油危机之势,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有人认为,与日式管理相比,当时的美国企业管理在两个方面有明显的不足:(1)企业管理层热衷于“理性模型”和“企业战略范例”,而忽视了情感和非理性的作用;(2)职业经理人对计划模型和精确财务分析情有独钟,而忽视了管理中人的因素。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有不少人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威廉·大内的《Z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彼得斯则强调,美国管理的本质是好的,只不过是在现实中被过分强大的理性传统扭曲了。然而,彼得斯没有从日本的做法中提炼管理思想,他选择了另一条别具一格的路径,把那些被理性分析弄得晦涩难懂的美国管理成功经验变成充满人性的一个个具体的小故事讲给大家,把数字化变成人本化。这正是彼得斯赖以成功的奥秘,也是他的不足所在,后来对他的赞扬和批评,都同这一特点有关。包括以通俗易懂见长的德鲁克,也对这本书不无揶揄地评价道:“当玛丽婶婶要为高校毕业的侄儿送一份礼物时,选择的是《追求卓越》这本书。彼得斯著作的力量就在于他强迫你关注最基本的东西……它使管理听起来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容易。所有你该做的只是把此书放到你的枕头底下,一切便已做好了。”

  ........受字数限制,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74b50102e4ng.html

我的更多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追求卓越 彼得斯 Consulting Excellence Companies 彼得斯 管理学家 卓越 追求卓越

沙发
karleenchan 发表于 2013-12-24 06:22: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ood sharing, thanks!

使用道具

藤椅
yeting2000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2-24 09:22: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4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