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洪木林
43580 611

对孟凡贵《论毛时代的两极分化》的反驳文为什么不靠谱? [推广有奖]

31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18:02: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4-1-18 16:24
茅于轼的天则研究所出的笑话还不够多吗?还要写什么东西来支持茅厕的什么猜想:他们那个研究所里整天研究怎 ...
呵呵呵,你不是口口声声要讲事实讲论据,怎么你自己这么喜欢捏造呢?
他们那个研究所里整天研究怎么论证腐败是合理的
这可是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的意思:
环球时报社评: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
http://news.sina.com.cn/c/2012-05-30/095624504641.shtml

你可要先说清楚:这可是环球时报的意思,是领导的指示哦。呵呵,说话说一半,原来平时披着貌似公允的画皮,暗地里干的是这种捏造的勾当。

使用道具

32
Rousseau 发表于 2014-1-18 20:32: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18:02
呵呵呵,你不是口口声声要讲事实讲论据,怎么你自己这么喜欢捏造呢?
这可是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的意思 ...
环球时报说出了茅于轼想说的话,只不过说得更露骨些。而茅于轼之流比较隐蔽:
“我们国家一年被贪污的钱顶多是五千个亿,而全部生产是20万亿,五千亿只占了百分之二点几,所以这么一看,贪污不是一个很大的事,财富生产才是最大的事。”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33
Rousseau 发表于 2014-1-18 20:33: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17:52
看清楚哦,本帖一直在宽松假设下求证,你自己不看前因后果,跳出来现眼,那能怪谁?
你那个所谓宽松条件连根基都没有,最起码的政治经济学常识都没有,完全是庸俗经济学里面混乱的典型应用。为此在这里作专门揭露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34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20:54: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4-1-18 20:33
你那个所谓宽松条件连根基都没有,最起码的政治经济学常识都没有,完全是庸俗经济学里面混乱的典型应用。 ...
呵呵,是啊,对某个口口声声说要去伦敦但却不敢向身边的作者求证的人来说,的确很难理解

使用道具

35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20:56: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4-1-18 20:32
环球时报说出了茅于轼想说的话,只不过说得更露骨些。而茅于轼之流比较隐蔽:
环球时报是喉舌,花的是老百姓的钱,
茅于轼只是谈个人想法,不花老百姓的钱
个人说什么是没关系的,但喉舌拿着老百姓的钱还胡说八道,看起来你对喉舌们比较舔菊嘛,是不是每天啃骨头啊?

使用道具

36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18 21:04: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17:44
注意这里的口径是:每农业人口提供的粮食
如果加总起来低于全国粮食产量,那你就要去问这本书的统计,看 ...
是你在引用这些数据,是你依据这些数据在计算农民的人均收入。你在引用这些数据之前没经过自己的头脑吗?你不知道“孤证不立”吗?所以,你要引用这些数据得出结论,你就必须先明白这些数据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它们能够说明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就不会得出“每个农民只能收入27.24元"的荒唐结论了!

使用道具

37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18 21:10: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17:48
哦,这么说,当时很多女知青被生产队长侮辱(以换取回城名额),你们队里也有份参与咯?你也见证了?你说 ...
我所引用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知青会议的文件精神与我的所见所闻是完全一致的,都充分说明1978年并没有形成知青的返城高峰。你除了道听途说加上自己的猜测外,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40%的知青都已返城?
更重要的是,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社队企业40%的工资都支付给了吃供应粮的非农村户口的工人?

使用道具

38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21:34: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18 21:10
我所引用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知青会议的文件精神与我的所见所闻是完全一致的,都充分说明1978年并没 ...
这个有什么好纠结的?你强调半天“所见所闻”,其实原因不就是因为你没有数据么——而且是你自己一直强调做学术要数据。
孟文在这里也强调:这里是估算的40%。我前面也说,以户籍为基础的统计数据下,估算40%我认为是合理的。就算你的条件放宽一点,估算90%的工资支付给留在农村的人,那又如何?那也只是在孟文的基础上每人的收入多增加了3元钱。

使用道具

39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21:37: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18 21:04
是你在引用这些数据,是你依据这些数据在计算农民的人均收入。你在引用这些数据之前没经过自己的头脑吗? ...
孤证不立?太对了!所以我当然认为你的“所见所闻”都是不成立的。
我得到每个农民的收入是27.24元,当然是根据所引用的表计算得出的约当收入(这个肯定是低估的,因为没有加入社队企业的工资收入——就是你一直在纠结的40%的估算数字,不过我这里全加进去也没关系)。而且原帖有大量的网友证据来佐证(比孟文的更加苛刻)。你该不会瞎猜那些都是我的马甲吧?
你只是因为自己在文革里过得(相对)还不错,就对孟文鸡蛋里挑骨头?呵呵,这才是荒唐呢!

使用道具

40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18 21:45: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洪木林 发表于 2014-1-18 21:34
这个有什么好纠结的?你强调半天“所见所闻”,其实原因不就是因为你没有数据么——而且是你自己一直强调 ...
这个不是多几元、少几元的问题,而是一个学术态度的问题!如果孟文只有这一处出现了差错(从整篇文章所大量引用的数据来看,这种差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很容易得到的),那还有原谅的理由。但实际上孟文所出现的差错绝不止这一处,而且重要的差错都明显地会导致所计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减少。因此,正如本人强调的,孟文并不是一篇学术作品,而完全是通过歪曲事实以发泄情绪的作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