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吴本龙
7330 28

[原创]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矛盾——价值演化系列短文之十二 [推广有奖]

11
lijlsky 发表于 2008-10-11 23: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消费者交换的目的是在于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生产者交换为了获取价值。你这里所说的是一种抽象劳动即价值,但是社会商品的实现和交换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时间决定的,如果进行不等价交换(举一个例子:我用一辆自行车和你换一辆奔驰,你换吗),我也只能说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吧!!

使用道具

12
枫之华舞 发表于 2008-10-12 00: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吴本龙在2008-3-11 11:32:00的发言:

  

 关既然如此,我们就有理由假设,商品与货币耗费的劳动量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减少,而产量都不增加,仍然保持商品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

我很奇怪,这个假设是你的假设还是马克思的假设?
三岁小孩子都知道,不同假设可以推出不同的结论。只有在相同的假设得出不同的结论,才能判定其中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第一,回家翻翻书,马克思什么时候说过他需要这样的假设?

第二,你的“有理由”假设的理由是什么?

第三,即便我们可以这样假设,为什么我从这个假设中推断出来“商品能换到的货币数量就不会减少”,而你推断是商品换回的货币量减少?根据上面“三岁小孩”的知识,你错了,还是我错了?
推断过程如下:以a、b表示商品、货币,产量Q,劳动量L,平衡条件Qa/La=Qb/Lb=m。
假设商品与货币耗费的劳动量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减少,比例为t%。现在产量Qa、Qb与上面不变,但L‘a=(1-t%)La,L‘b=(1-t%)Lb。这里有Qa/L'a=Qa/(1-t%)La=Qb/L'b=Qb/(1-t%)Lb.=n,交换依然平衡。平衡就是市场出清,a和b的所有权互换,其量依然为Qa和Qb。即商品换回来的货币量依然是Qb,与上面相同,而不是你说的“换回的货币量”减少。
你这里混淆了一个东西,m与n的不相等,被你当作Qa/L'a与Qb/(1-t%)Lb的不相等,即你后面的推断只用到了商品劳动量的减少,没有用到货币劳动量的“同比例同时”减少。

上面是正向推论。现在逆向推论。假设你说法是正确的,即换回的货币量Q’b<Qb,于是有Qa/L'a=Qa/(1-t%)La=n>Q'b/L'b=Q'b/(1-t%)Lb,交换是不平衡的,交换无法实现。既然无法实现交换,那如何推断“换回的货币量减少”?

虽然人身攻击是错误的,但我依然要说,就你那点逻辑能力,在微观经济学版面发发文章还可以,不要在这儿卖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0:19:34编辑过]

使用道具

13
吴本龙 发表于 2008-10-12 08: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枫之华舞在2008-10-12 0:09:00的发言:

我很奇怪,这个假设是你的假设还是马克思的假设?
三岁小孩子都知道,不同假设可以推出不同的结论。只有在相同的假设得出不同的结论,才能判定其中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第一,回家翻翻书,马克思什么时候说过他需要这样的假设?

虽然人身攻击是错误的,但我依然要说,就你那点逻辑能力,在微观经济学版面发发文章还可以,不要在这儿卖了。


   就你的逻辑能力来说,当然会很奇怪,那个假设是我的假设还是马克思的假设。我批判的是劳动价值论,为什么要引用马克思的假设?难道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造的吗?谁都能看懂的推理,你却看不懂,那就不要再看我的文章了。不是我在卖弄,而是你在卖弄数学才能。你的语言已经接近人身攻击了,如果你不想成为小人,就以真名实姓攻击我,哪怕是人身攻击。

价值由货币单位计量,并且由配第的自然价格演变为斯密的自然价格。历史上,商品的价值共经历4代。

使用道具

14
枫之华舞 发表于 2008-10-12 08: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吴本龙在2008-10-12 8:17:00的发言:

   我批判的是劳动价值论,为什么要引用马克思的假设?难道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造的吗?

既然假设不同,结论自然不同——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你怎么不证明你的结论正是来源于你的假设?

请正面回答:第二,你的“有理由”假设的理由是什么?

                      第三,即便我们可以这样假设,为什么我从这个假设中推断出来“商品能换到的货币数量就不会减少”,而你推断是商品换回的货币量减少?

特别是第三点,请说明你推断的过程。

使用道具

15
peidright 发表于 2008-10-12 12: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不是很喜欢,看看

使用道具

16
吴本龙 发表于 2008-11-5 07: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价值论正确地认为,由于早期的货币属于劳动产品,因此,早期的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也应该遵守“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的原则。既然如此,我们就有理由假设,商品与货币耗费的劳动量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减少,而产量都不增加,仍然保持商品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倘若如此,商品能换到的货币数量就不应该减少,换句话说,商品的价格就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按照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分析,这种假设不能导致价格偏离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也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既然如此,商品的价值量怎么会表现为劳动量呢?

价值由货币单位计量,并且由配第的自然价格演变为斯密的自然价格。历史上,商品的价值共经历4代。

使用道具

17
万岁大中华 发表于 2008-11-5 09: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正的瞎掰!
同仁当共勉,同创中国经济学!    中华经济新思想群QQ号:76961871!

使用道具

18
于建军 发表于 2008-11-5 09: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都是瞎掰

使用道具

19
万岁大中华 发表于 2008-11-5 09: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吴本龙在2008-11-5 7:51:00的发言:

  劳动价值论正确地认为,由于早期的货币属于劳动产品,因此,早期的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也应该遵守“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的原则。既然如此,我们就有理由假设,商品与货币耗费的劳动量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减少,而产量都不增加,仍然保持商品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倘若如此,商品能换到的货币数量就不应该减少,换句话说,商品的价格就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

这段推理是正确的。这个数学模型也是正确的。

按照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分析,这种假设不能导致价格偏离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也不应该随着劳动含量的减少而下降。既然如此,商品的价值量怎么会表现为劳动量呢?

这一段说得有问题:“这种假设不能导致价格偏离价值,”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

价格是交换比例问题,是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比例,或者说,是一种相对量,不是一种绝对量。

只有当我们设定了货币的劳动生产率不变,并且以货币数量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多少,这句话才是有道理的。注意前提条件是:货币的劳动生产率不变。

且仅当单位货币本身所包含的劳动不变,我们才可以说商品的货币价格反映商品的价值,这是因为单位货币凝聚的劳动不变。脱离了这一前提,那么就会有不正确的结论。

但是,作为交换比例的价格,是由不同商品的自身所凝聚的社会劳动的多少的相互比例来决定的。当货币的劳动生产率和其它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下降相同的比例后,全社会的总产出是要下降相同的比例的。但是,价格体系却可以是不变的。即相互交换的比例是不变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5 9:32:55编辑过]

同仁当共勉,同创中国经济学!    中华经济新思想群QQ号:76961871!

使用道具

20
yekwwpp 发表于 2008-11-5 10: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关于货币都有什么样的论述?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4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