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anglinhai
1583 6

高房价下,人民政府的选择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讲师

1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6 个
通用积分
12.3004
学术水平
29 点
热心指数
26 点
信用等级
22 点
经验
9318 点
帖子
326
精华
0
在线时间
4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8
最后登录
2024-5-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高房价下人民政府的选择

北京亚细亚经济理论研究中心  主任
      
汪林海

作为长期研究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者,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化始终如一地关注。

当前,由于土地管理方法落后,由于部分决策者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由于决大多数公众、官员,甚至大多的专家都不了解住房价格的规律,导致了当前城市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城市化进程严重受阻、经济发展受阻。这些是令人痛心的。

人民政府应该做什么?

作为一个研究者,我认为,人民政府应该做的,首先,是要用最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土地,而不是“用最严格地的方法来管理土地”。其次,政府要赶在城市化的前面,积极开发城市周边待开发地段。再次,政府要关注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努力做到每一个进城农民工都有能力买房子。最后,中央政府要身体力行,增加全国耕地数量。

一、要用最科学,而不是最严格的方法,来管理土地

国土资源部的口号是“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方法管理土地”,这种思路是值得商榷的。

我国并不是世界上土地最紧张的国家,日本、以色列、韩国、意大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土面积要比中国少。即便是人均耕地面积,中国也不是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既然我国的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都不是世界倒数第一,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方法来管理土地。没有必要争这个世界第一。

我国虽然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少,但是,我国地处亚热带和温带,降水量也比较多。只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我国增加耕地的潜力十分巨大。耕地减少导致粮食安全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我们要用世界上最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土地,而不是最严格的方法。当前采用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方法,实际上是最落后、最粗暴的管理方法。用最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土地,追求的是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居民生活需要和粮食安全等多个目标都得到实现,而不是只看到一个目标,而放弃其他目标。当前,国土资源部的“用最严格的方法来管理土地”就有为一个目标(粮食安全)而舍弃其他目标(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居民生活需要)的嫌疑。

二、政府要走在城市化的前面,而不是落在城市化的后面

当前的政府已经被城市化进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中就业,他们本应该在一定的时期内,拥有一套城市中的住房,成为拥有住房的城市人口。可是,当前的住房建设数量太少,连土生土长的城市人的住房需求都满足不了,更谈不上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参加工作,实际上就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走在城市化进程前面的政府,应赶在农民工进城之前,就把农民工的住房准备好,让他们进城工作之后,马上就拥有一套住房居住。

城市建筑群向城市周边扩展,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走在城市化进程前面的政府,应赶在建筑群向郊区扩大之前,就把城市郊区的交通、教育、医疗、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好,等待城市规模扩大后,居民潮和企业潮的到城市郊区安居乐业。

可是,当前的人民政府却远远落后于城市化进程。

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了,政府给农民工配套的住房服务却没有跟上,给农民工住宅用地甚至都没有规划,更为严重的是,政府根本就不认为农民工应该有住房,就好像农民工根本不是公民。

当前,城市市中心由于过于拥挤,大量的城市居民不得不居住在城市郊区,可是,城市郊区的交通、教育、医疗根本没有得到及时的改善,使得城市郊区根本无法居住,使得住房建设企业没有办法,只能想方设法地在城市中心地段建房。结果,城市中心越来越挤,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又不得不花大量的资金,来改善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要对人民的需要有前瞻性。要对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人民的需要做出规划和准备。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高峰时期,政府要勇挑重担,要及时满足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各种需要,要有预见性地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的需求。政府要努力走在城市化的前面,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拉力,而不是为城市化进程提供阻力。

当前的政策,显然没有为城市进程提供拉力,甚至在给城市化进程提供阻力。

三、政府要关心农民工问题和人口迁移问题

当前,进程农民工的大量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可喜的现象。它表明我们国家正由一个农民国变成工业国,正由一个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化为一个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

政府要尽快在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上,为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提供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服务。从而,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加速城市化进程。

只有进城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和保障,广大农民工才能真正成为城市人口,才敢放弃自己在农村的宅基地,从而增加我国耕地总量,这正是政府所期待的结果。

当前的户口制度、选举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要加快这些领域的改革。

四、中央政府要身体力行、努力增加耕地的数量

当前,企业和居民用地需求旺盛,东部地区的土地供应十分紧张,紧张的土地供应已经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损害。

我国地处于亚热带和温带、降水充沛,国土面积辽阔,增加土地的潜力十分巨大。政府可以一方面放松东部地区的土地控制,使得东部地区的企业和居民能够得到需要的土地用于建厂房和建住宅。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要身体力行,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开垦土地,以弥补因东部、南部工业化和城镇化导致的耕地损失。

建议组建国家土地开垦总公司,专门负责中西部地区的耕地开垦工作、农田水利工作。国务院每年布置给国家土地开垦公司一定的土地开垦任务,拨付足够数额的资金。拨付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土地的拍卖、转让收入。现在出售国有土地的收入已达万亿元,我们完全可用这1万亿元的部分、甚至全部来新开垦耕地。这1万亿元,是税收之外的政府收入,是政府以粮食安全为由,而向公民征收的费用,它本该用于新垦耕地,从而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五、我们共产党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中坚力量

当前,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上,我们共产党员要走在前面,要成为中坚力量。要不怕牺牲个人利益。当前影响我国健康发展的种种问题,需要广大党员同志以身作则来努力解决。

住房问题、农民工问题、土地管理问题、民主选举问题,一方面,这些问题十分复杂,解决起来需要费时费力,更为重要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强有力的个人。当前我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正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优越的条件,我们要勇往直前,尽快解决这些事关千百万群众的大事和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每年开两会,我都很难过。因为两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甚至连这些问题提都提不出来。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人民代议机构,却不能提出、解决成千上万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却不能提出、解决事关13人口长远利益的问题,这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难过。

一些人大代表向我抱怨,说各级人大实际上是各级党组织的傀儡。这么说,固然有些道理,但决不是全部。因为,各级党组织从来都没有否定过人大通过的决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要完善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包括对政府的监督功能和对执政党的监督功能。缺乏推动力,制度设计有待完善,是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充分发挥功能的根本原因。我们共产党也要在完善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多做贡献。党内的同志们,要真心实意地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8 8:44: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人民政府 高房价 人民代表大会 人均耕地面积 基础设施建设 选择 房价 人民政府

沙发
火影忍者 发表于 2008-3-16 17: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藤椅
qtdt 发表于 2008-3-16 19:0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行房地产政策和结果:掏空百姓积蓄  社会将来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愤怒加悲哀!

使用道具

板凳
iameming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3-16 19: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严肃的 问题。。。。

使用道具

报纸
wanglinhai 发表于 2008-3-17 08: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住房问题不能一直拖下去,否则,问题真的很严重。

使用道具

地板
wanglinhai 发表于 2008-3-19 08: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想就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

使用道具

7
jingdianhr 发表于 2008-3-19 16: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哎,在那遥远的房子……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