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ingfeitai
569 1

[转]设立国家改革咨询委员会 凝聚改革共识和治国新思维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503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1 点
信用等级
1075 点
经验
581472 点
帖子
32239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主持人:很多人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感兴趣,您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些。

  彭真怀:现在,这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已经公布了,中央主要领导和各部委的一把手都参与其中,办公室放在中央政策研究室。我总觉得这像一个部长级的议事协调机构,还是原来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架构。我很担忧的是,过去积累的各种矛盾,实际上都是由这些部委主导形成的。他们会承认这一点吗?他们会敢于担当这个责任吗?我是比较怀疑的。现在,这些部委都在找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这是我能感受到的不安。他们连承认失误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对他们托付改革的重任呢?

  从现有分工看,各部委一把手大多分担或参与了各个小组的工作,这样便于统筹和协调,是说得通的。但换个角度想,我也有些困惑。因为改革的推动者与改革的对象,在多数情况下是同一类人,如果继续由本身就是改革对象的部门牵头改革,允许被改革的对象制定改革政策,难免让改革从一抬脚就充满争议、分歧甚至严重对立。我还想指出的是,现在所谓的官方智库,包括各部委的研究院、规划所这些机构,都是某个部委的附属事业单位。他们受本部委任命或聘用,拿着本部委的工资福利待遇,当然也要为本部委说话。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危害很大。如果连这一点都认识不清,改革还是推不动。

  我这里提出一个思路,深改组办公室下面是不是可以考虑设立一个更加亲切、温和的机构,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体改所,名称可以叫国家改革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建议由一批有见解的知识分子组成,特别是民间的、草根的知识分子。给知识分子他们搭建一个说话发生的正式平台,我看天塌不下来。我觉得,这个委员会应当中央编办批准,小核心大网络,让有识之士敢说话,建立一条畅通的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管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设立这个委员会,就是要形成一个客观、独立和权威的第三方,在这件事上考虑得更长远、周到和全面一些,有助于从根上避免发生部门利益受损而阻挠改革的情况。

  按照我的设想,这个委员会必须具有调查研究能力,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能够虚心听取各种改革建议。甚至要进行专题的不可行性研究,择善而从,把改革决策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不翻或少翻烧饼。比如,今天我所谈到的十个再平衡战略,在过去30多年都进行过不全面、不彻底、不配套的改革,拔出萝卜带出泥,动哪一个方面都会带动其他方面。我想,这个委员会应当有一批具有战略思维、理论功底和经验积累的人,保证在大方向上不发生偏差,在大原则上不引起争议,能够对改革方案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尽快上升到制度层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咨询委员会 新思维 委员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可行性研究 委员会 国家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沙发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4-30 09:52: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彭真怀:我参加过很多所谓改革的座谈会,大家都在说,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30多年打不开局面,都在找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上很多深层矛盾和实践探索,被层层行政体系过滤掉了。因为有行政层级,不可以越级报告。这些年我接触过很多地方官员,他们实际上是有想法、敢于创新的人。经常听到他们说,如果这个事交给我来办,我可以为国家贡献改革思路,把经验拿出来。设立国家改革咨询委员会就是要有这样一个渠道,让地方敢说话,保证各地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和创造的新鲜经验,能准确、真实地反馈到中央。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每个地方的碗里还是要多盛自己的饭。在重大问题上听不到中央明确表态,各地的探索都战战兢兢,一些好的做法也就夭折了。

  我写过一个材料,建议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不宜做过度联想。这是什么意思呢?面对30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改革决策权。更重要的是,治理一个大国,首先得知道哪里生病了,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现在顶层设计的说法很多,但制定改革政策时一定要注意先行试点,围绕试点先干个三、五年,然后在全国分步推开,没有试点的不要动。我觉得,在试点中也要稳扎稳打,第一年干了,发现问题第二年再完善,第二年发现问题第三年再完善,三、五年后形成一个成熟的方案在全国推开。推开的时候还要分东部、中部、西部、民族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五大块,采取不同的因地因时方案。这是我的基本思路,用大历史观叙事,对改革的基本框架进行居高临下的透析。就当下的复杂形势看,宁可把步子放得慢一点,也要避免在矛盾交织时发生大的决策失误。

  主持人:有人觉得过去一年的主题是反腐,您怎么看?

  彭真怀:正确的路线决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干部队伍里充斥了腐败分子,改革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苍蝇和老虎,都是改革的阻力。我在想,这么多的苍蝇、老虎存在,是不是该反思干部制度本身有弊端。因此,干部制度应当成为改革的保障性前提。我觉得大体的过程是,由干部制度过度到行政体制的设计,最后一步是整个政治伦理的重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我认为,反腐败本身暴露出干部制度是最大的腐败。比如谁提拔了这样的人,出了问题之后,是否追究了提拔者的责任?有些人原来就是有病的,但还是被提拔了,是因为什么原因提拔的?我注意到,最近在制度设计上有一些规定,常委会讨论干部使用,每个常委必须有态度,谁推荐的、谁反对的,都必须记录在案,为以后追究责任立此为据。在我看来,反腐败一方面是为改革清除障碍,另一方面也是对参与改革者的一种警醒。我希望这样的做法不是暂时的,不是树立威望的一种临时手段,应该有一种更法治化的制度加以保障。比如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被国际经验反复证明了的,被称为阳光下的公务人员从政法,对预防公务人员可能发生腐败行为很管用。

  我还想说的是,反腐败不在于揪出多少老虎,拍死多少苍蝇,而在于法治上能不能设计出防止犯罪、防止腐败的制度。邓小平早就说过,制度好,可以让坏人不做坏事;制度不好,好人也没办法做好事,甚至还要走向反面。我注意到,现在有一种幸灾乐祸的社会心理,暴露出来的腐败分子,无非是情妇人数又超出了他的前辈,贪腐和房子数额又超出了他的前辈,其它都没有悬念。这种情况对执政党形象是一种伤害,反腐败越深入伤害越大。这需要引起警惕,特别是要从法治上提升治理能力。我寄希望十八届四中全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只有制度才能管长远。

  主持人:请您为今天的访谈做一个总结式的发言。

  彭真怀:就改革这个特定的历史使命看,30多年积累的矛盾都暴露出来了,整个国家没有退路了。在未来8年任期内,习李需要胆识、智慧和决断力,敢于干,敢于拼,敢于担当。我有一个很大的期待,哪怕只有49%成功的改革希望,习李都应该有一种豪迈的激情,创造条件把这种希望变成51%甚至60%,在关键的时刻作出临门一脚的抉择,从而成为创造历史功勋的民族英雄。

  我最近看到许多反对革命的文章。但问题是,没有革命的压力,推动改革的动力从何而来?换句话说,谁愿意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推动改革?一个国家总要有一些人超越自己的既得利益,否则走到最后就是社会撕裂,谁的既得利益也保不住。关键的一步是,具有改革意识的习李,在获得应有的权力后,能不能下最后的决心,把可能的革命压力变成现实的改革动力,从而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代价较小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8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