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idaovb
5258 3

[货币和银行] [原创]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推广有奖]

  • 1关注
  • 5粉丝

博士生

6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718 个
通用积分
4.2670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5588 点
帖子
275
精华
0
在线时间
2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9
最后登录
2021-12-2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始建于1984年。19839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准备金制度刚建立时,对不同存款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19841231日规定: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511日改为统一的法定准备率,并降为10%。1987年第四季度各专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缴存比例均上调两个百分点,19889月调到13%。

1984年至今,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0多次的调整,仅在2007年,国家就十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们都在历史的经济调节中了挥了作用,比如抑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货币投放过多的状况。
   其了挥作用的特点包含优点和缺点,优点是:
   
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
   
2)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行;
   
3)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缺点是: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
       
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会将超额准备的一部分充作法定准备,而不收缩信贷规模,这就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

在 我国,由于是处于转型阶段,没有一个发达、完善和全国性的金融市场,各种票据、证券种类少且达到一定规模;这就是限制了我国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和公开市两 个工具进行经济调节的工效,并且正如前面提到,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银行的贷款受政策影响很大,所以信贷对利率的敏感性不够,这样就更加影响这两个工具调 节的成效。加之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用快,效果明显,因而也多受政府的欢迎。

历年存款准备金调整一览表:

 年份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变动情况

1984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

首次建立

1985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为削除准备金过高带来不利而整

1987年第四季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0%上调至12%

两次调整间约10个月,影响幅度值2%  

19889  

12%上调至13%

1998321

13%下调至8%

2次间隔时间约19个月, 影响幅度值5%

1999112

8%下调至6%

2003921  

6%上调至7%

2次间隔时间约7个月, 影响幅度值1%

1次与17次间隔54个月,影响幅度值9% ,但由于前后的经济情况不同,分为两个阶段

2004425   

7%上调至7.5%,并对部分城市窗体顶端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200675   

7.5%上调至8%

15次调节,间约21个月,中间影响幅度值7.5%

2006815    

8%上调至8.5%

2006111  

8.5%上调至9%

2007115   

9%上调至9.5%

2007225   

9.5%上调至10%

2007416  

10%上调至10.5%

2007515

10.5%调至11%

200765

11%调至11.5%

2007815

11.5%调至12%

2007925

12%调至12.5%

20071025

12.5%调至13%

20071126

13%调至13.5%

20071225

13.5%调至14.5%

2008125

14.5%调至15%

2008325

15%调至15.5%


由上表可见,我国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至今,共有三软运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周期。1987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而进行的调整;19981999年,为抑制通货紧缩,刺激消费,放松银根进行的调整;2003年至今,为抑制流通性过剩,经济过热,进行的调控。

为 了分析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我觉得应该分析经济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进行反应的时间,由于无法具体测量其吸收、作出反应的时间,可以用政府在每一轮的调 整中的调节的间隔中,首尾调节的时间长度来代替,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必定是在对前面的调节有了一个了解之后,才会制订调节的方针,这里面实际上就包含了市场 的市场对调节的反应时间。反应的时间还与调整的幅度有关,同样的情况下,市场的调节应对,肯定是与调节的幅度成正比。

基于以上的思想,我们得到下表:

轮次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1

第三轮2

吸收1%耗时

5个月/1%

3.8个月/1%

7个月/1%

2.8个月/1%

  通 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对存款准备金的政策调节吸收能力越来越强,这从一个反面说明通过调节存款准备率来调节宏观经济越来越难提得成效。这主要是因为 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和资本市场的越来越完善,市场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吸收存款以外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比如发行银行债券;同时还有大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非 金融机构和市场间相互流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会为提高收益,大大减少在银行系统的存款,这样也会削弱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带来的影响。直观的理解就是,市场对 政策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不在断的减弱,并且也越来越难提得成效。从本轮宏观调控以来,频繁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并且最后最终又采用了限定信贷额度的作法,以此来吸收流动性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

上文是最近中央银行学的课程小论文,时间仓促,无法 细想,也没有建立模型来分析。由于在万方等数据库找的资料都是没有数据分析的,搞得一篇篇像是政治论文一样,还来骗钱,强烈BS!文中的指标是自己想出来 的,也不知道有没有别人用过,个人感觉采用上文的分析指标来判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0 9:03: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有效性分析 存款准备金 有效性 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制度 准备金 存款 有效性分析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王志成2010 + 100 + 30 + 1 + 1 + 1 奖励原创论文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3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但化庄生蝶,随魂逐花飞。
沙发
愛哭貓貓 发表于 2008-5-10 15: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頂!!!!很好!!!!

使用道具

藤椅
zwqsy 发表于 2008-5-11 00: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强啊  好东西  啊

使用道具

板凳
火云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7-4 22:18: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嗯 多交流就会有提高啊 ~·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