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资料狂人
20030 113

[休闲其它] 《菊与刀》 鲁思·本尼迪克特   [推广有奖]

运营管理员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974717150 个
通用积分
41271.9756
学术水平
4617 点
热心指数
3402 点
信用等级
3620 点
经验
637711 点
帖子
9624
精华
140
在线时间
182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1
最后登录
2024-5-22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菊与刀)

作者:Ruth Benedict (鲁思·本尼迪克特)

英文版出版社Mariner Books
中文版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英文版页数:336
中文版页数:218

编辑推荐
  《菊与刀》看点:
   中文世界个译本,日本文化研究权威翻译!
  《菊与刀》中文版最早由商务印书馆于1990年6月出版,出版以来畅销不衰,至今已重印16次,印数达12万4千册。
   读者对象: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内容简介
  《菊与刀》主要内容:“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菊与刀》时,似乎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人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著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对于这些观点,有些日本社会学者评价很高,认为表现了“深刻的洞察力”。有些日本历史学者则不同意,认为作者把特定时代、特殊社会集团的社会心理当作“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论上有非历史的和超阶级的缺点。评价虽然不同,影响很大则是事实。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l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86年一篇综述战后日本研究状况的文章列举七种代表性观点,说《菊与刀》是令人注目的一种。凡此都表明,此书影响至今不衰。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好书一起看:
分享帖子的‘标题+链接’+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书评】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含QQ群成员数字/微博粉丝数)回复在下面,会获赠论坛币: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本尼迪克特 本尼迪克 菊与刀 Patterns Politics 迪克

菊与刀.jpg (29.94 KB)

菊与刀.jpg

回帖推荐

wwqqer 发表于114楼  查看完整内容

英文版在这里:https://bbs.pinggu.org/thread-4461253-1-1.html


沙发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6-18 11:07: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的书评是什么?回复在下面吧~~分享你的观点,同时赢取论坛币:)
分享无界限,奖励无上限!!!!
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给大家更多的帮助与思考...


  • 菊与刀:
      从人类学的角度,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这本书试图找出答案。   
  距离鲁思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50年,对于日本这个能够轻易从行为上"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鲁思语)的民族来说,很多表面上的东西也许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此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的一些特质,似乎依旧有效。   
  在鲁思这个美国人看来惊世骇俗的一些日本人行事的准则,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看来却非常普通,比如说"面子"。然而,书中地指出中日道德伦理有着本质的区别,让人非常震撼。就这一点,就值得读一下这本书了。   
  在鲁思看来,这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仁”。即:中日都重视"忠"、"孝",但区别是:"忠"、"孝"在日本人看来是无条件的,而对中国人来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仁"。具体来说,就是对中国人来说,统治者不"仁",大家可以揭竿而起;父母不仁,孩子可以以死拒之,甚至大义灭亲。而这些反抗的行为在日本是绝不可能被接受的。   
  由于信奉无条件的"忠"、"孝",日本从未改朝换代过,正如跳槽在日本难以被人接受一样;另一方面,日本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至今仍非常传统。   
  我想,从无条件的"忠"、"孝"这个角度来解释日本人对靖国神社的态度,也许有些启发。对于日本人来说,山本五十六作为军人,一生尽"忠"职守,理所当然值得敬奉。至于山本是否行仁义之事,是否以仁待人,那与是否值得敬奉无关。  
  "仁",在这里便成为中日关于靖国神社的态度能否达成共识的关键。   
  "仁",在本质上有着自由、平等、人权的感觉。在“仁”、“爱”的精神在世界越来越成为主流的同时,日本人为什么却不能改变,收获一些仁爱之心呢?   
  这也许有以下这些原因:1)二战失败后,天皇与美军主动配合,使日本迅速把自己的目标从武装扩张调整为经济建设和经济扩张,避免了在文化层面上的全社会反省;2)当时,美国并没有给日本足够的压力和帮助促使他改变;3)后来,日本文化中一些迷人的方面,比如武士道精神,在全世界范围流行,无意中隐藏了日本文化中落后的一面,4)在经济上,的日本制造带来的非凡成功使日本人无意于文化上的反思。  
  从这方面来说,太沉溺于自己传统文化中的美,太沉溺于自己经济的发达,真不是好事。在国学虚热、经济虚高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警醒。   
  在美国人看来,战后日本政策是空前的成功,是他们一直依赖引以为傲的成就。但直至目前,日本在亚洲地缘政治取得的成功依旧和它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功相距甚远。相反,在欧洲,德国已经承担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欧洲的一切事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国人当年的政策不能说成功。慢慢地,我开始觉得麦克阿瑟只是一个成功的战术家,而非战略家。他后来对待朝鲜战争的短视也证明了这一点。麦克阿瑟一手操持的战后日本政策,某种程度上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了。日本人的韬光养晦很厉害(这当然也是所有亚洲国家的强项)。而鲁思这本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精神传统和“仁”的这一关键观念没有被美国人重视。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美国人认真的学术研究的态度。它清楚地表明:为了确定对日政策,美国人扎扎实实地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这种科学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借鉴。显然,深刻的社会科学研究对国家和民族是极为有用的工具,而要达到这点,一个良好的、宽松的、自由的思考研究环境非常重要。致力于营造这样一个环境,才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做法。这一点,我们还差得太多。  
  但另一方面,在对日政策上,中国人表现出了独特的政治智慧。相比较于美国人的科学精神,中国领导人似乎更倾向于采用一种自然而人性化的对日政策。战后,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都似乎非常自然地开始用自己的友善、智慧、理解和仁义来对待日本人。这是一种大国和大国国民的体现。   
  而这一看似无为,却无所不为的做法也许正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需知,当年无数日本代表团在北京痛哭流涕,说着"大恩不言谢"回国,然后死心塌地致力于中日友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才是真正化解沉疴,解开心结的途径,多么的可贵。  
  然而,中国上述本能的努力只能达到有限的效果。随着老一代日本政治精英退出日本政治舞台,随着日本全民的民族主义日益抬头,这些取得的成果正在慢慢地消失。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的性格,太难。而如果没有理念上根本的改变,中日之间注定难以有共同语言,而中日韩之间对历史和未来不能达到真正的共识,对日本、对中韩,对整个亚洲都是一个巨大的悲哀。   
  我们只能喟叹,战后的德国政策因为英法能汲取一战经验,从欧洲整体利益出发,做了不少很好的事情,而对日本,美国大权独揽,但又缺乏战略,真是造化弄人!   
  如此,也只能面对。现实地说,日本的科技、经济比中国还发达很多,在这两方面不能破坏合作,而且要奋起直追。  
  注:《四十七士物语》是日本真正的民族史诗,值得一看。


  • 想起了一休哥:
       读书的时候就被无数人推荐的书。以前不屑于了解,后来想明白了,讨厌一样东西也应该弄明白原因,不然就是糊弄自己。
  一边读一边想起了《聪明的一休》,本尼迪克描写的幕府时代与一休中的描写没什么差别嘛。
  还记得桔梗店老板的卑躬屈膝样子吗?那时候商人是比较富裕的,但商人的地位真的很低,武士如果觉得其对自己无理,可以立即用佩刀斩杀,桔梗店老板能不奴颜媚骨吗?
  还记得新佑卫门叔叔老是刁着一根牙签吗?日本用“武士口含牙签”来形容武士即使饿瘪了也要摆出吃撑了的样子来,是有德行的表现。
  还记得新佑卫门叔叔喜欢弥生小姐吗?日本不反对作为等级的武士和第四等级的商人通婚。实际上,许多贫困的武士(如新佑卫门)正是如此获得商人的资本,而商人也正好籍此提高自己的门阀。
  。。。。。。
  在聪明的一休里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会使这个国家发展成日后的模样。 也许是因为,这是给孩子看的作品,所以作者才能写出符合本性的故事吧。
  看了不少评论,都是认为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差别是日本缺少“仁”这一道德制高点。我倒是认为日本文化的缺陷在于割裂,对文化发展的割裂,对人生发展的割裂,对人生观的割裂。
  日本的封建时代是从中国“借”回来的,日本的资本主义时代是从西方“借”来的。在此过程中,尾大不掉地保留了自己原始社会的思想意识。好学的日本人努力地全盘西(中国也在其西面哦)化,其本性(本民族的性格)被隐藏在个人的内心、社会的核心,与外来文化在深层次产生激烈的矛盾。本性本没有什么好坏,只是被压抑后断绝了发展途径,然后又倔强地表现出来,难免扭曲。这也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切实警惕的。
  书中详细介绍了日本人对孩子和成人的截然不同的要求。瞧一瞧日本天真烂漫的儿童作品和悲情压抑的大人作品就知道了。
  最后,日本人的人生观是割裂的。太佩服他们能把人生责任和人“身”享受截然分开了,“只要是本性使然,就是合理的”,这听上去是不是也有点道理?日本发达的成人产业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他们还有其它许多符合人性的精致,象茶道、花艺等。
  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活在一个统一的世界观下面,他们却觉得应该让各种价值长期共存。这样看来,他们是不是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 小谈《菊花与刀》:
       《菊花与刀》是一本文化社会学范畴的书,美国学者在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探索,最初的目的是寻求一种了解日本思想体系的模式,作为二战时期的某种需要;未想战争结束后,这本带有报告文学性质的社会学著作居然在日本和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大的轰动,被誉为了解日本文化模式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而其中颇为令人惊叹的噱头则是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从来没有踏足过日本一部——其所有结论都是从现有资料和对在美国的日本人了解研究得出的。
  菊花与刀的名字意味着日本民族的双重性,菊花是日本皇室的标志,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作者的这个题目意图表现出日本人本身存在的矛盾——好斗而和善,尚武而爱美,野蛮而文雅,顺从而富于抗争——这些浅易的评价在过多的著作和文章中已经被大量的引用,甚至成为了一种覆盖在日本民族外表上的袈裟,然而,此书的价值并非提出了日本民族性中的矛盾和令人困惑的复杂,而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日本人进行分解,去探求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形成原因。
  各按本分,恩与报恩,义理,名誉,人情,道德与修养,儿童的学习是作者对日本民族背后的种种稗节作出的分析,其中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是我可以理解和吃透的,因为社会学对于我也是一门陌生的学科,但是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则是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让我们对日本人的行为模式背后的动机有了起码的理解。
  各按本分是日本人最基本的行动模式,换句话说日本人喜欢在一个既定的等级模式下生存,他们习惯于寻求束缚中的相对自由和得体,拒绝跨越等级的变革,在他们心中认为这是一种无力的行为,而这种习惯模式让他们对于安全感的定义不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而是一种获得庇佑的平和。因此日本文学往往会对于日本传统教育下的等级观和如今崇尚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形成的矛盾进行探索。
  恩与报恩是日本文化中另一个独有的特征,与中国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同的是,日本人强调的是等价交换和睚眦必报,报恩和报仇同样被视为君子的行为。日本人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印度的佛教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中最最精粹的仁在日本文化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国的儒教以仁作为基础发散出来的种种美德,譬如宽容,豁达在日本文化中失去了根基,日本人很想当然的认为重视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全部表达出来才是对待对方的方式,因此恩的含义是宽泛的,它包括了对于恩情合理的回馈和仇恨适当的回复,这一点也是日本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样儒家面纱下最本质的不同。
  义理,名誉和人情是日本文化中最重要的几个分支,然而义理是一个日本文化中最为模糊和难于解释的概念,名誉和人情则体现了日本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这三章我并没有吃透,不过对于圈的概念的引入让我的思考有了一个新的认同。所谓日本文化的矛盾性启示在于一种范围界定的模糊。忠,孝,义理,恩情……每一种品德之后都形成了一个范畴,也就是我们说的圈,可是每个圈之间的定义和要求往往是矛盾的,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不能两全,而日本人往往痛苦的根源也来与此,因此多数人会在忠,孝,义理之间作出痛苦的抉择,然而无论怎样,他们都会辜负另外的一方面,因此死亡可能成为了他们的解脱方式,这也是日本人的自杀率一向是世界的原因。除去社会本身的压力,传统的价值观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道德与修养讲究了日本文化的标准,然而这个标准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日本文化除去天皇,并没有真正的文化精髓,天照大裕神仅仅作为一个国民的庇佑存在,就类似于等级的塔尖,赋予民众一种精神的安宁,却不对人的行为作出强制性的指导,因此日本人可以选择自己爱好的东西,尚武,花道这些奇特的相悖的东西再没有统一文化的前提下得到了一种奇妙的统一。而在没有统一宗教的限制下,日本人对于人性的追求发挥到了,当然这种追求是在前述的等级制度下不逾越礼法的一种相对追求。日本人对于性,肉体的放纵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他们认为人的精神往往和情操相关,而情操并不与人对于原欲的释放关联,由于这种奇妙的理论形成了所谓日本民族矛盾性的种种。
  最后关于儿童的教育,值得一提得是,日本的教育和美国是相反的,不同于美国自由度的N型曲线,日本人的自由呈现一种U型图,儿童和老人拥有的自由,而成年人则被各种事物所束缚,他们认为人只有在束缚下才能发挥出精神力量的,这与其他地区是截然不同的。
  尽管这本书忽略了日本传统历史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但是作为了解日本文化的入门教材,其价值是巨大的。如今市面上横流着若干对于日本电视剧的分析的文章,然而如果流域表面,仅仅去讨论日本人对于悬疑设置的能力,或者强调日本人是多么的变态,从学理上说是值得商榷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而又不枯燥的书。赞!


  • 矛盾的日本人:
       日本文化虽然根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但在它选择借鉴过去的瞬间就已然不是其原貌。记得书中说,日本崇尚“忠”和“孝”,恰恰舍弃了中国历来强调的“仁”。当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仁”也许是上上选。可日本人从不是博爱的人,爱人与被爱仅仅是存在于双方不太情愿的“义务”与“情理”中,这是我反复阅读后仍然不解的地方。
   书中说,日本人对名誉的“情理”是相当看重的。我接触日本文化并不多,只是偶尔看看柯南,书籍都少看,但也可以看出来,对名誉的情理以及在任何文化中都伴随而来的仇恨报复并不是亚洲各国道德所持有的。
   很简单,从柯南里面的一个情节来讲,怪盗基德的行为深深打击了铃木集团的老总,被偷过一次后理应有所教训,可铃木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严,一次又一次地故意陈列出价值连城的宝物,以此引诱基德出场,再而通过高科技手段让基德不能得逞,表现自己的更高一等,可并不是想最后把他捉住。这是中国人无法理解的,我最初也不能明白,认为这只是让剧情发展的噱头,可是现在想想看,确实有存在的合理之处,不然青山刚昌也不会是傻子一样的老是写这种狗血的情节。中国人一向受“中庸”的影响,认为一受到侮辱和中伤就大动肝火的人,并不是所谓的君子,正确的做法是隐忍退让,对“自有证明清白之法”深信不疑。就算是一衣带水的距离,各自的道德体系也相去甚远。
   日本人骨子里的小心细致是“菊”,归功于严格的社会道德信条。而“刀”的一面却让人费解,作者认为是对天皇的“忠”导致的。天皇需要什么样的人,日本人民就把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可是我觉得这不是全部的原因。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是完全的克制和谦逊的,粗野可能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日本这种儿童教育相当奇葩的国家。据书中说,他们对儿童幼年时的态度是相当放纵,任其发展,竟然不会教他们日本的那些道德礼仪。虽然在成年后社会的克制是十分严酷,但是俗话不是说“三岁定性”嘛,这样的放纵,对人一辈子的影响,也许会比任何一个民族都强烈。
   日本人认为刀不是象征进攻性,而是比喻勇于担任个人责任,这点比较像西方的那种个人主义,不在乎整个社会怎么样,而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修养。在拥有耻感文化的社会中,个人的任何洗刷耻辱的行为,只要不是触碰了道德的底线,都是合理的。
   日本男人如清酒,醇香厚重,日本女人似樱花,温婉柔情。了解了这么多,让我更想去日本,深深切切地了解日本人了。希望有一天,能实现。


使用道具

藤椅
cntagu 发表于 2014-6-18 11:20: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使用道具

板凳
请叫我毛毛 发表于 2014-6-18 11:22: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英文版的吗

使用道具

报纸
sunyongfirst 发表于 2014-6-18 11:45: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使用道具

地板
haizi0703 发表于 2014-6-18 11:50: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klan看

使用道具

7
Royal丶辉 发表于 2014-6-18 11:53: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求论坛币

使用道具

8
ottotan 发表于 2014-6-18 11:54: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本书是研究日本历史最好的书

使用道具

9
独孤濒 发表于 2014-6-18 11:58: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谢谢

使用道具

10
simontoli 发表于 2014-6-18 12:14: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日本人是绝对的   而我们是相对的   什么都讲求相对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