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2637 2

[张建平] [原创]需求的“必要”和“非必要”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对maslow的层次需求理论进行了改进,简单区分为“必要需求”和“非必要需求”两个层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P33)

但是,在如何区分需求的“必要”和“非必要”方面,很多读者依然很茫然,认为这种区分是很困难的。所以,此帖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论述。注意:以下的论述是建立在主观价值论之上的,也就是说是建立在“理性人”概念之上的。

必要,抑或非必要,当然是针对具体的需求者个人而言的。或者说,是针对物品的所有权人而言的。所以,不存在对所有人来说的“必要”与否。

做为理性人的交换者,他们需要接受的和让渡的东西是不同的,交换是互通有无,所以,被交换的两种商品之任何一种,对于交货双方而言,具有相反的性质——某一方需要而另一方不需要。

我们可以由此从“供给者”角度进一步对“必要”做出界定:所谓“必要”即物对其所有者而言的不可让渡性。当然,对应的,“非必要”意味着:物对其所有者而言的可让渡性。

如果从“需求者”角度来看,则“必要”意味着:不考虑交换比例的需求,即不具有拒绝成交的可能性。

“非必要”意味着具有拒绝成交的可能性。

“可以让渡”还是“不可让渡”,要以“让渡者”即供给者的表达为准,而不是以第三方裁决。因为两个交换者都是理性人,所以他具有准确表达意愿的权力和可能,而不需要第三方代替他思维和对其行为进行裁决。

 

商品就是可以、并被用于交换支付之物,因此,市场上所有的商品都是“非必要品”。

由此可知,以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是针对非必要需求品,而不是针对必要需求品而言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必要品所具有的不可让渡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被拿到市场上去充当交换当中的支付物,即不可能被做为商品,也就无非使得交换成立。

从需方来说,要想获得他人的必要物,君子不夺人之爱,就惟有“抢夺”了。但是,Exchange is not robbery,这就不是经济行为了。

 

没有任何一种商品可以被客观地确定为必要品和非必要品。这是因为,第一,必要与否有一个量的概念。量变引起质变(至于这个变化过程是边际递减还是递增还是均匀变坏,都不重要)。

之前在本论坛上和一位网友争执“卖肾是否意味着肾是非必要的”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当然是非必要的,因为肾被出卖了,具有可让渡性,让渡者是理性人,因此,他说可以让渡就是可以让渡。医生愿意实行这个手术,也说明的确是可以让渡。但结合“量”的概念,我们就不能笼统地说“肾”对应其载体人来说是非必要的,没有医院和医生敢接受你卖掉两颗肾。

第二,由于“必要与否”只是针对事物超出一定量的部分所做的判断,因此必要与否属于价值判断。商品是什么商品是一个事实判断,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休谟法则决定了商品本身不具有必要和非必要这一点,只是因为对特定的需求者个人在一定的量上被判定为必要或者非必要。

 

反过来看,任何必要需求之物都不应该做为商品来处理,如果一边声称“必要”,一边让渡它,就意味着动机和行为的不一致性,也就违背了“理性人”假定。所以,《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说,必要需求领域属于政治领域而不是经济领域。

 

对需求的“必要”或“非必要”之区分,才能最好地理解经济学是干什么的,才能准确理解市场化的边界和适应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非必要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exchange robbery Exchang 需求 非必要 原创

沙发
chenhexuan 发表于 2008-5-13 01: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想:

似乎应该是有个限定条件吧。每个“供给者”同时也是“需求者”,反之,每个“需求者”同样也是“供给者”,他们手中均持有两种品:必要和非必要。流通或者交换时,只交换“非必要”。供给者不能单纯的就是供给方,需求者不能单纯的是需求方,而且,交换无穷尽,交换这种形式不能停止,不能中止,也就是说,需求“必要品”的“念”一直存在,让渡“非必要品”的“意”永不消失。

楼主,指点一下呀,不然我又进入误区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3 15:12:50编辑过]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使用道具

藤椅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5-13 08: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应该说有个“判据”,而不是“限定条件”。

这个判据就是以行为人的行为,并且按照行为动机一致的理性人假定进行判断。

需求本是就是一个行为,一个动作,一个动词,当然是针对具体的行为者来说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3 8:30:24编辑过]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