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资料狂人
10632 40

[休闲其它] 《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推广有奖]

运营管理员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973444584 个
通用积分
42036.4572
学术水平
4617 点
热心指数
3403 点
信用等级
3620 点
经验
647500 点
帖子
9795
精华
140
在线时间
185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4
最后登录
2024-11-8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More Money Than God: Hedge Funds and the Making of a New Elite
(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入选金融时报-高盛2010年度商业图书)

作者:Sebastian Mallaby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编辑推荐:
       拥有财富并非只是单纯的「幸运」,而是要让自己活得更好。《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明确指出:当你以追求财富为远景时,反而能让你学会尊重金钱的价值,从中求得精神典范,创造一个物质与精神兼具的成功生活。
        2010年《金融时报》与高盛商业图书入围作品
        金融业的未来取决于对冲基金的历史

内容简介:
        《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本书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作者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该行业的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到乔治·索罗斯,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
       《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作者简介:
        塞巴斯蒂安·巴拉比,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时期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高级研究员,《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
       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13年,在《华盛顿邮报》编委会工作了8年,主要专注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经济领域。
       他的著作包括2004年出版的《世界银行家》(The World's Banker)和1992年出版的《后种族隔离时代》(After Apart-heid),两本书均入选《纽约时报》推荐书目。

精彩书评:
        本书跨越了更长的历史,包含了众多传奇对;中基金经理的故事。作为一名研究者,在饕餮这些精彩故事之余,我更加关心的是对冲基金行业背后发展的轨迹,以及这一产业对全球及中国金融市场的作用。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虽然饱受诟病,却在金融市场上到处斩获财富;虽然有进攻性,却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中避险最成功的幸存者!虽然只有60多年的历史,却早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一支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正在走向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以及迫切需要开拓全球化视野的中国金融业人士来说,认识对;中基金的历史、学习对冲基金的运作手段、掌握对冲基金的投资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藤泰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马拉比在书中对对;中基金的起源、历史、经典案例,目前的监管困扰及在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做了一个生动、完整、客观、精辟的阐述。2010年是中国对;中基金的元年,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对对冲基金的认知,同时也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震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

       马拉比以轻松的语气讲述了对;中基金行业一系列神奇的人物,他提出了一个非正统却令人信服的结论:对冲基金资金如此庞大,它们很可能是当今社会承担风险的工具。
       ——罗杰·洛沮斯坦  畅销书《巴菲特传》作者

       马拉比关于对冲基金的历史写得很好,充满睿智,取材得当。
       ——格里高稠·曼昆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作者

        现在,对冲基金已经改变了金融结构,并将继续改变金融结构。马拉比对相关金融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本书对这个鲜为人知的行业做了最全面、最权威的描述。
        ——《华尔街日报》

       本书是对冲基金英雄的深入研究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这个神秘群体的扣人心弦、引人人胜的故事。他们开创了一个成功且灵活的行业,没有他们,金融业仍将是因循守旧的。
       ——《经济学人》

精彩书摘:
        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
        世界上个对冲基金经理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没有上过商学院,没有计量金融学博士学位,也不是在摩根士丹利、高盛或者其他任何培养世界金融主宰们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相反,他只在一个不定航线的不定期货船上工作过,在柏林的马克思主义工人学校学习过,并为一个叫列宁主义组织的反纳粹组织执行过秘密任务。他结婚,离婚,然后又结婚,在西班牙内战的前线度过蜜月,他曾与多罗茜·帕克(Dorothy Parker)和欧内斯特·海明威一起喝酒郊游。直到48岁那年,他才凑了100 000美元设立了一只对冲基金。这只对冲基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取得了很大的收益。可以说是一个偶然,琼斯建立了一种到今天还在沿用的投资结构,纵有某些反对者的声音,但这一投资结构仍将被广泛使用。


好书一起看:
分享帖子的‘标题+链接’+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书评】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含QQ群成员数字/微博粉丝数)回复在下面,会获赠论坛币: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塞巴斯蒂安 富可敌国 对冲基金 hedge fund Sebastian 拉比 塞巴斯蒂安 纽约时报 对冲基金 金融时报

回帖推荐

weinamaleny 发表于5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中文版: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57476-1-1.html 英文版:https://bbs.pinggu.org/thread-3052320-1-1.html


沙发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8-21 09:54: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时是伦敦早晨八点二十,我坐在133路公交车上,在针线街(Threadneedle Street)。一个小时前我出门上班,公交换火车换公交,居然我不感到累;还有十分钟就到公司开始实习,我居然不感到焦躁。我全神贯注地在读手里的书,《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More Money Than God: Hedge Funds and the Making of a New Elite)。我正看到第七章。大概二十年前,英格兰银行的二把手正在跟索罗斯的情报头子,在车外盒子一样的大楼里开个短会,讨论对冲基金狙击英镑的情况。两个人至少有一个误判了形势。二十年后,我缺乏足够多的技能判断现在这幢大厦里的人们是否正在做正确的决定。   
  本月,《富可敌国》的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来到中国。这个杰出的记者是一场对冲投资策略年会的嘉宾。邀请方是易方达基金的刘震。在一篇一年前的文章里,刘震写出了他在飞机上看到《富可敌国》的时候那种激动心情。《富可敌国》是一本对冲基金史:在马拉比笔下,在每一个传奇的基金经理财富增殖的背后,他们不仅仅完成了自我实现,同时丰富了这个金融工具的内涵。把列位独当一面的对冲英雄的故事放到一起,看起来单独某一位的成就就不显得那么传奇了;但是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对冲基金的生命历程:对冲基金的过去就是金融的未来。整本书的主题很明确:对冲基金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不是相反。对冲基金管理风险。对冲基金发现价值。对冲基金不是罪人而是英雄。我判断不出来这是马拉比的结论还是出发点。就像你能判断出来我的偶像吴晓波先生的作品的主题,到底是他的结论还是出发点?
  
  刘震是一杆行业老枪。去年,他创始了中国内地家对冲基金之一。在这次年会上,马拉比向记者这样解释对冲基金:你知道a公司比b公司有价值,但是判断不出他们所在的行业的趋势。那么对冲基金会这么办:做多a公司,做空b公司。那么不管行业趋势如何,盈利的那笔交易总能对冲你整体的风险。刘震承认这种对冲比较基础。另一位基金经理聂军向记者介绍,只要有足够的对冲工具,那么一家对冲基金不仅能够做股市多/空头交易,还能以重大事件驱动投资,或者把投资建立在宏观研究上。只要有足够的对冲工具。聂军说,咱们中国分享了华尔街的选股传统,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对冲基金主要进行股市多/空头交易。他抱怨说中国的宏观基金太少。不过没关系,你把钱给我,我替你选择好的宏观基金 - 咱们是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
  
  索罗斯基金大概就是他所说的宏观基金。当整本书铺陈到第七章,英镑成为下一个投机机会时,索罗斯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管理索罗斯基金的是他的门徒。处于摇摇摇晃晃的公交车里的我带着四个问题来看这一章书:到底他们是怎么判断英镑是下一个投资机会的?怎么掌握时机的?交易的对家是谁?对家有没有能力支付对价?我在此之前隐约知道对家是英格兰银行(当然最后拍板的是当时的保守党首相约翰·梅杰),而英格兰银行的支付能力就是他们的外汇储备(大约是440亿美元)。
  
  这章书很清楚的解释我的头两个疑问。1990年代初两德统一,德国政府通过扩大赤字来应对不断增长的开支。德国央行的条件反射就是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但是德国央行同时负有维护欧洲汇率机制的义务。所有加入这一机制的国家,其货币之间的汇率能够自由在一个事前商定的范围内浮动;但如果一国货币必须贬值,这个会员国就需要与其他成员国进行谈判。
  
  问题棘手之处在于,由于希特勒曾经利用恶性通货膨胀爬上权力巅峰,德国人非常注重货币稳定,央行的专职就是打击通货膨胀,提高利率似乎势在必行。而另一方面,其他成员国正在经历经济衰退,迫切需要减息。汇率机制内的率差导致资金涌向德国马克,同时意大利里拉和英镑疲软,在接近汇率机制所允许的下限水平浮动。面对这种情况,各成员国政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德国减息而意大利和英国加息;另一个则是各国央行干预货币市场,卖出马克同时买入里拉和英镑。如果两条路都行不通,那么里拉和英镑只能贬值。
  
  索罗斯的门徒发现,英国家庭的抵押贷款一般都是浮动利率,一旦英格兰银行提高英镑利率,英国家庭马上感受到还款压力,从而进一步打击国内消费;而此时英国已经陷入经济衰退。英格兰银行非常有可能拒绝提高利率而允许英镑贬值,因为他们更加不愿意看到更严重的经济衰退。与此同时,英镑的流动性很强,投机者可以随时退出,如果投机失败最多可能只是损失半个百分点;而如果英镑暴跌的话,投机者可能获利15%甚至20%。
  
  当德国央行释放出英镑应该进行调整的信息时,索罗斯的门徒正式开始了对英镑的狙击。英格兰银行同样负有稳定汇率机制的义务,他们必须以机制允许的价格买入英镑(2.7780德国马克对1英镑)。在那个九月上旬,英格兰银行为了稳定英镑花费了270亿美元。但是他们的对手,仅索罗斯和他的门徒一家就成功地做空了100亿美元的英镑。而拿到他们卖单的银行和收到消息的全世界立刻知道崩溃开始了;干预只能失败。所有人都在卖空英镑,巨额损失每一秒都在发生;英国没有时间在汇率体制下与其他成员国进行谈判和协调。当英镑不得不脱离汇率机制时,英镑对马克贬值了14%,英国纳税人损失了至少38亿美元。
  
  这就是《富可敌国》的第七章。在本书的其他地方,作者描述了另外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基金经理 - 他称他们为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不断从近年来金融史上重大事件中获利,这包括了亚洲金融危机,网络泡沫破灭,以及近期的抵押贷款泡沫。但是马拉比反而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对冲基金的发展。这是因为对冲基金能够承担风险,不会“太大而不能倒”,不会导致纳税人的损失。同时对冲基金资产价值随市场价格变动,必须更谨慎地控制风险;而就算遭受严重损失,也不会对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影响。从2000年到2009年,大约5000家对冲基金破了产,但是没有一家产生雷曼兄弟那样恶劣的影响。就连前述狙击英镑的投机都是功劳:英国本来就应该退出汇率机制,从而摆脱德国央行的高利率限制,自主地决定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政策。决策者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的选择,索罗斯和他们的门徒帮助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以史为鉴,作者认为能给出的的政策建议就是:不要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
  
  但是对于对冲基金的监管还是加强了:特别是当一家对冲基金资本规模足够大,运用了过高的杠杆,而所从事的交易流动性差的时候。一些对冲基金成功上市,为此只能放弃最能控制风险的有限合伙制,其风险管理能力随之减弱。对冲基金还需面对政客操控的民粹主义 - 我猜这是一本游说集团资助的畅销书,目的是就是获得主街普罗大众的支持;因为对冲江湖的大佬们愿意接受马拉比的采访;如果不建立在这些采访上,这本书无论如何没办法完成。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目的部分的失败了。大众从来就不会站在华尔街这一边,哪怕你是华尔街的异类。
  
  对冲基金更是站在了政客的对立面。市场应该由追求利益的理性参与者驱动,这是市场效率的前提;但是以狙击英镑为例,各国政府和央行显然不是在化利益的理性参与者。在英镑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梅杰从对冲基金手上以双方都认为极其可笑的价格购买英镑:因为他负责将英国纳入到汇率机制,他不希望别人指责这一政策失败;如果不干预货币而直接加息,这就意味着他自己投降认输,党内同志马上会群起而攻之,随后信誉崩溃,政治生涯结束。之后,当加息的办法已经证明无效时,英国本来可以更快地退出汇率机制,减少纳税人损失;但是梅杰却选择再一次加息,原因是他要与党内可能挑战他首相地位的内阁成员分摊危机责任。索罗斯认为市场是不可控的,繁荣和萧条的不断交替才是常态。当然会有狂妄的投机客认为自己拥有上帝的力量,去攻击那些管理得当的货币;但是管理不善的货币更是对冲基金天然的猎物。
  
  这本书有趣之处还在于当事的基金经理自己分析为什么自己能够发现这个投机机会。索罗斯的那位门徒,德鲁肯米勒,在那次英镑交易中使用了三项技能:首先是从个股研究中发现经济趋势(对于英国抵押贷款和利率的认识是从房地产股票中获得的),其次是对于货币和利率的认识,第三则是欧洲的金融政治:德国央行的政策思路和梅杰的政治困局。半退休的索罗斯贡献的关键技能是: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放手一搏(要不是他的洞见,索罗斯基金就不会使用十倍杠杆)。根据本书,索罗斯其他的技能还包括他的反射理论,以及遍布华盛顿,伦敦和东京的金融情报网络。其他的基金经理也拥有自己各种特殊的技能,不过总体来说,他们都很孤独,逆向思维,野心勃勃却与现有的金融机构格格不入。
  
  2011年,明明是无关紧要的一年,年初时却有好事记者宣称这将是中国对冲基金元年。上周,马拉比接受了一财记者的采访,双方就共同关心的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谈得很好。如果我有机会能够向马拉比提问,我的问题应该是这样:你这个说着纽约口音的英国资本主义吹鼓手,在全球经济不明朗的当口到中国来推销对冲基金意欲何为?你为什么要对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对冲基金持批判继承态度持怀疑态度?同时强调共产主义和对冲基金之间的出乎意料的大量联系?不过看在你写了一本好书,却又不像吴晓波那样搞得年轻读者心潮澎湃却一个引用都没有,让人无法继续学习,我还是原谅你吧。请你也原谅我,要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我也不会使用这样红卫兵似的语言,平时我真的没有这么刻薄。
  
  英格兰银行的二把手埃迪·乔治在那个二十年前的早晨准时出现在针线街的英格兰银行大厦,和戴维·斯米克见面。乔治精神状态不错,他穿着格子衬衫,系着条纹领带。二十年之后,堵在针线街的我也身着类似的商务装,尽管我的行头来自淘宝名店广东职业门。因为看了这书我心潮澎湃。同时我也没有感到有什么自卑: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Vancl时尚奢华牛皮女鞋,再看看其他针线街上行色匆匆的银行家,我发现我的皮鞋居然算是很干净的,虽然昨天晚上没有怎么刻意擦过。



使用道具

藤椅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8-21 09:54: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你觉得对冲基金很神秘,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里面的某些细节描述,基本构成了一家对冲基金应该怎么建立,如何进行投资,投资那些领域,怎么取得成功,涉及了什么的金融学原理,作者一直想说明,为什么某只对冲基金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从大萧条之后开始说起,一直到08年的金融危机的那些胜利者,是如何取得这样辉煌的战绩!
  
  关于两次著名的危机细节如下:
  
  LTCM准备倒闭的时候找过高盛,高盛全盘检查他们的所有交易资料,并接受了他们的债券套利的秘密知识,LTCM也找过巴菲特,他一口回绝,索罗斯同意给一个亿条件是LTCM要找到另外一个亿的支持。这跟雷曼倒闭的时候多么类似。
  
  08年金融危机,大获全胜是对冲基金,亏损出问题的全是一流的银行,花旗,瑞银,AIG,全都在与约翰保尔森的对冲基金做对赌,最后死翘翘。约翰保尔森全力卖空ABX指数,危机的高潮时候,一天赚10亿美圆
  
  关于93年的英镑危机,索罗斯的布局也有很详细的描述。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fin-qq + 60 + 1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经验 + 60  学术水平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8-21 09:54: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 read the book first when I was working on Wall Street in the US.
  
  I have had the luxury to work at Goldman Sachs, Credit Suisse and personally known, consulted and worked with many of the figures mentioned in the book, especially John Paulson and Tiger Management.
  
  After I left Wall Street in 2012, I had less restrictions to invest and the book inspired me, with my experiences and acumen, to achieve alpha year after year.
  
  In 2012 I achieved annualized return of over 25% vs 15.8% of S&P. In 2013 I achieved 110% and 105% in Shanghai A shares and US equities respectively. Of course, the notional amount invested was very significant.
  
  If life is a game, investment is a superior sub-game that is played with real money and returned with outsized satisfaction and returns.
  
  Among all, I admire JP's CDS trade, his conviction and timing. The persona I respect most is Stan Druckenmiller who helped Soros break the Bank of England in 1992.
  
  It's all been done before and history repeats itself. Those who pay attention and learn from the history will reap the awards
  



使用道具

报纸
weinamaleny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8-21 09:55: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绮绮a + 1 + 1 + 1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fin-qq + 80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经验 + 8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sunwukonglcl 发表于 2014-8-21 11:00: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推荐啊推荐

QQ图片20140821105927.jpg (98.46 KB)

QQ图片20140821105927.jpg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资料狂人 + 50 根据规定进行奖励

总评分: 论坛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千载之后 发表于 2014-8-21 11:08: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楼主分享!已经下载来看了!

使用道具

8
fin-qq 发表于 2014-8-21 11:14: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楼主分享!已经下载来看了!

使用道具

9
likaandcanji 发表于 2014-8-21 11:41: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Q图片20140821113639.jpg QQ图片20140821113709.jpg QQ图片20140821113639.jpg QQ图片20140821113615.jpg QQ图片20140821113524.jpg QQ图片20140821113507.jpg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资料狂人 + 300 根据规定进行奖励

总评分: 论坛币 + 3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likaandcanji 发表于 2014-8-21 11:42: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ikaandcanji 发表于 2014-8-21 11:41
[loveliness]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10 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