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马龙
1724 1

[原创]地震预报是怎样实现的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3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51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473 点
帖子
33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09-4-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地震预报是怎样实现的
马龙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56号 邮编 100039
 
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指出:一项重要的科学创新很少是通过逐渐赢得人心和扭转反对者观念来得以普及的……实际情况是,反对它的人逐渐死光了,新一代人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它。
上述结论被人们戏称为普朗克原理。可悲的是,人类在关于地震先兆的探测和确认方面,正在非常准确地运行在普朗克原理所规范的道路上。

由于时代的限制,以及历史的原因,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不可能承认以下事实了:
1、由于受到较强的、不断变化升高的压力作用,强烈地震的震源附近在地震爆发前必定会放出强烈的超低频震动波,这种超低频震动波可以被很多动物感知到,但并非所有感知到超低频震动波的动物都会出现异常举动,只有其中的个别动物个体会出现异常举动。
2、在前一次强烈地震之前表现出异常举动的动物个体,决不意味着其一定会在下一次强烈地震之前表现出同样的异常。而在前一次强烈地震之前未表现出异常举动的动物个体,也决不意味着其一定会在下一次强烈地震之前不表现出异常举动。
3、是一种可以在地壳内长距离传播的某特定波长、强度的超低频震动波,导致个别动物个体在强烈地震之前出现异常举动,只要波长、强度相同,无论该超低频震动波作用是来自自然界,还是人为产生,出现异常的动物个体都更有可能继续对该超低频震动波作用做出异常反应。因此,那些感知到强烈地震先兆并曾经有异常举动的动物个体——甲、以及甲的同类、但却没有异常举动的动物个体——乙,应当在第一时间里被挑选出来,并同时对二者进行多种波长、强度超低频震动波作用测试,以便于人们知道是什么样的超低频震动波作用导致甲出现异常举动,而在同样的超低频震动波作用测试中,乙却没有出现异常举动,通过对照,即可以认定哪些波长、强度的超低频震动波值得进一步研究。
4、在一次强烈地震之后,强烈余震之前,连续测量震源附近有什么波长、强度的超低频震动波,并将以前发现的在强烈地震前有异常举动的动物个体——甲、以及甲的同类但没有异常举动的乙紧急调到震源附近,查看二者的反应。

由于当代的人们要么狂热地认为既然某种动物中的一个个体在强烈地震前有异常举动,那就可以通过任何一只该种动物是否有异常反应来直接预报地震,要么则偏激地认为某种动物在强烈地震前的异常举动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也根本不可能据此直接预报地震。坚信可以通过动物的异常反应来直接预报地震者根本不想知道,在强烈地震发生前,相对于存在异常举动的动物个体——甲,在其附近的同类中更多的是没有任何异常举动的个体。而反对通过动物的异常反应预报地震者,则完全否认某种动物中的一个个体在强烈地震前的异常举动与强烈地震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趣的是,双方的观点虽然严重对立,但在有一点上双方是严格一致的,那就是都坚决反对仅仅通过在强烈地震前有异常举动的某只动物个体确认强烈地震先兆。因此,直到公元二十九世纪,人类依然未能实现对强烈地震的预报。

公元2900年,又一场可怕的9级大地震夺去了C国几十万人的生命,由于反对通过利用在强烈地震前有异常举动的动物个体来初步确认强烈地震先兆的人已经逐渐死光了,为此,C国某大学的一个物理实验室终于得以派SuiXingRen等人前往地震灾区,去寻找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在强烈地震之前具有强烈异常举动的一只名叫玉豹的小狗。找到玉豹后,SuiXingRen等人说服了玉豹的主人,将玉豹和其他5只生活在玉豹附近的小狗带回了自己的实验室,并开始了自己的对比探索实验。于是,科学探测强烈地震前兆的第一步,就这样迈出了。
2008年6月1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地震预报 强烈地震 异常反应 这个时代 因果关系 地震预报 原创

生存力决定生存关系,生存关系反作用于生存力;生存知识是第一生存力。 生存之道决定自然选择的规律,生存方式决定自然选择的标准,生存力决定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关系决定自然选择的形式。
沙发
antiseismic 发表于 2008-6-29 09: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创][闲聊]面对地震,我们应该冷静地看问题

[闲聊]面对地震,我们应该冷静地看问题

1.日本这次7.2级也是在主震前10秒才发出预警,如果是1天前或1小时前就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多大的地震,那还会有人员伤亡吗?

2.首先,这种预警是根据P波与S波到达某地点的时间差做出的。然而这种P波与S波的传播速度与场地的地质情况有关,还与地震的成因有关,也就是有可能完全测不到这种时间差;另外,预警的声波的传播速度也只有340米/秒,从发出预警到人员做出反映是要时间的;第三,要确保房屋不会倒塌,不然要使人员在几秒内全从楼房跑出来,除非都建矮房。

3.人所共知的事实是,因为日本经济发达,房屋都是按抗8级地震设计的,现在是7.2级,也就有不少房屋开裂。这就难保8级不倒,因为8级地震与7.2级地震的地震烈度就要相差1.5度左右,8级地震时房屋所受的地震力就是7.2级地震时的2.5倍左右。

4.中国现在经济就连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都没有,还在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设计规范的指导思想是不可能按照日本那么高的要求。其次,科学是没有止境的,现行设计方法就不可能完全正确,本人就设计方法问题已经在不少网站上发过帖子。另外,施工质量也是多年的老问题。所以,这次汶川地震,房屋倒塌与受损的数量很大。

5.当我们了解一下2005年印尼的6.2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以及8级地震与6.2级地震究竟有多大差别,就没有必要将这次汶川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归咎于地震局没有预报。我们就应该清楚地看到社会的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如果日本的房屋不能够经受7.2级地震,那么这种预警还有多少作用呢?当代社会促进经济技术发展的经验显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应该将造成这次汶川地震中巨大损失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学术腐败才是。

6.客观地说,地震前有前兆,但是根据这前兆不可能就正确地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多大的地震。如果日本能够有充分的把握在主震前3分钟才发出预警,那这次7.2级地震还会有人员伤亡吗?

7.从日本的防震救灾经验来看,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问题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尊敬知识,尊敬人才,加大打击学术腐败的力度。其次,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因为中华民族经历了大多的磨难,所以就有不少人过分地追求稳定,从而只求稳定,不求进步,从而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这陈年固疾,尽管这几年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好转,但是“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另外这种过分地追求稳定的思想造成了很多人根本没有一点忧患意识,从而过去就一直忽略了面对大的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尽管近几年开始了面对大的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但是要真正做到当大的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冷静地面对,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0:30